香港电影的消亡(黄金时代)之李小龙

说起中国功夫,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的代表,在国外,几乎知道功夫两个字的就没有不知道李小龙的,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一个人自然也是李小龙无疑。

李小龙近在中国,远在世界,无人不识李小龙。尽管过世已久,他依然是功夫的代名词。他的传奇人生,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李小龙的武功,在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做出难以想像的动作,前无古人,后未见来者。
香港电影的消亡(黄金时代)之李小龙

据说李小龙的电影在放映的时候动作已经被做过放慢处理,实际上他出拳的速度更快。李小龙被时代杂志选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截拳道的创始人。他把暴力动作化为艳美旋律。他让西方人认识中国功夫,并且把功夫推向了全世界。

李小龙是一名武术家,他不但是出色的武术巨星,更是文化符号,而不是一个演员就可以一笔带过的。他是首位到好莱坞打拼的华人演员,凭借一身功夫风靡全球,是走向世界的中国符号。
香港电影的消亡(黄金时代)之李小龙

他的武术理念和理论,超越了那个时代,与其理论相匹配而现在很热门的UFC,90年代才出现。他主演的功夫片也让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可以说后来的这些动作巨星,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功的。他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永不磨灭,他的电影3次打破空前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全亚洲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总票房达2.3亿美金。

1954年,李小龙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此外,他还练过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拳种,我们中国人都说多而不精,也许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反而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转入香港圣芳济书院高中部,并获得全港恰恰舞公开赛冠军。同年在李振辉的电影《人海孤鸿》中饰阿三,这部电影直到1960才上映。

香港电影的消亡(黄金时代)之李小龙​1971年上映的《唐山大兄》

影片在香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就已达到350万港元,打破了当时香港电影票房纪录。据说这部电影只是一部低成本电影,在泰国的一个小村庄进行拍摄,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确实属于烂片吧。

1972上映的《猛龙过江》公映时盛况空前,需要出动警方控制人潮,甚至有些剧院被迫暂停放映。这部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在欧洲取景的影片,在当年打破了东南亚几乎所有地区的票房纪录。电影的高潮打斗部分安排在到古罗马竞技场,没有采用任何镜头剪辑,直接采用中长镜实拍全过程。据说李小龙选中了两位曾获国际空手道冠军的罗礼士、罗伯华尔作为对手,并且规定这两位要被李小龙打败。起先,两位空手道冠军不服气,于是李小龙与他们各自带着助手到郊外一个指定地点去进行拍摄前的点到即止的“较量”,结果,只用几个回合,李小龙就轻易取胜,使这两位国际空手道冠军不得不心服口服。

香港电影的消亡(黄金时代)之李小龙​同年上映的还有《精武英雄》,这部电影中

成龙跟他的师兄弟洪金宝、元彪、元华作为特技演员参与了该影片的拍摄,刚上了一下镜头就被打倒,在片中日本人铃木宽被李小龙踢出老远的镜头就是由成龙做的替身。

1973年的电影《龙争虎斗》据说拍摄的过程多灾多难,经常发生道具丢失、损毁、演员受伤。李小龙在拍片的过程中至少有七次以上头痛病发作,甚至有一次昏倒在地。一次拍摄过程中,石坚因为误解了李小龙的“OK”手势(实际上李小龙这个手势是做给另一个演员看的),结果石坚以为正式开拍了于是打出了重拳误伤了李小龙。

最后一部没有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终究成为了人们的遗憾,也许一切都是宿命吧!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逝世,享年33岁。三十三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太过短暂,何况对于他这样的天之骄子。

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功夫动作片的虚假以及香港明星气质的萎靡,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中国功夫,同时令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片种之一。

在世界上有很多电影名人这样评价李小龙,他的电影爱憎分明,正气凛然,充满爱国情义,道出了大多人的心声,通过电影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部分文化。他被誉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美国人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代名词。
香港电影的消亡(黄金时代)之李小龙

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


香港电影的消亡(黄金时代)之李小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