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曾賦閒6年卻終獲成功,與妻子的勵志故事其實是碗假雞湯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李安導演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DGA)授予的終身成就獎。

大家好像都不意外的樣子,因為李安實至名歸啊!

李安曾賦閒6年卻終獲成功,與妻子的勵志故事其實是碗假雞湯

提到李安的家庭,很多對他稍微有些瞭解的人都會想到他在成名前默默無聞的那6年,彷彿已經成為一個慣例一樣,每次上採訪,主持人都會問到他和妻子林惠嘉的愛情故事,討論一下6年間兩個人不離不棄的故事

同樣喜歡李安導演作品的敏儀爸當然也知道這個故事。在幾年前,我倆看完《比利·林恩的中場賽事》從電影院回家的路上,敏儀爸問了我一個這樣的問題:

如果我六年沒有收入,只能在家帶孩子,而你的收入也非常低,無法養活這個家庭,偶爾還需要靠老人的資助……這樣的生活,你會離開我嗎?

我聽完,內心竟然有一個聲音是,很有可能會啊!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是人趨利避害的本能,我不能用道德去綁架它。

如果沒有成功,他也只是個“軟飯王”

在剛畢業的時候,李安的經紀人跟他說:

“你將來在美國沒問題的,若有人認為你是中國人有問題,那是他們的問題。”

李安自己都說,經紀人捧得他沒有抵抗力,彷彿自己真的就是懷才不遇。只是這“才”一懷就是6年,李安每天在家就是帶孩子,做家務,因為沒有經濟不寬裕,他也不太願意進城。

長時間的無所事事讓他整個人變得有些抑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完全絕望”。林惠嘉對他已經沒有過高的要求,她只希望丈夫不要在這樣下去了,找點事情做,不賺錢也沒有關係。

李安在這六年間也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過,他也幫人家拍過片子,看過器材,當過劇務,甚至還幫剪輯師打過下手……但是他在這些事情上表現的都不靈光。如果沒有今天的成功,李安或許就是一個幹什麼什麼不行的靠著女人養活的“軟飯王”。

李安曾賦閒6年卻終獲成功,與妻子的勵志故事其實是碗假雞湯

連林惠嘉都說:“他不拍片像個死人。

故事中的李安應該是六年間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但是在現實中,長時間“懷才不遇”讓他逐漸變得鬱鬱寡歡、自暴自棄,他甚至覺得自己就是用來傳宗接代的,沒準自己的兒子才是那個萬里挑一的天才,自己的作用就是生下他。

這才是李安和林惠嘉夫妻的擺脫了光環的真實故事。

林惠嘉最後確實沒有放棄這段婚姻,但是她是真的想過離婚。李安也確實沒有放棄自己的電影夢想,但是如果機會來得再晚一些,也許今天我們看見的就不是華人第一導演,而是另外一個孔乙己,是我們在普通新聞中看到一個拖著整個家庭,去要追求自己遙不可及夢想的中年男人。

李安曾賦閒6年卻終獲成功,與妻子的勵志故事其實是碗假雞湯

他的成功是種奇蹟,所以李安和林嘉慧的愛情才蒙上了一層彷彿很美妙的色彩,她背後吃了多少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林惠嘉也想過離婚

在這個幾乎可以被神化的愛情故事中,林惠嘉六年間用自己微薄的工資養育一家人。她怎麼撐過來的,難道就沒想過離婚嗎?

當然是想過的。

剛開始的半年林惠嘉也痛不欲生,甚至不想活了。後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她就這樣突然想開了,這個家能活下去就可以了,還能有什麼過多的要求呢?

她只是在猶豫中艱難地撐下去了,沒有什麼特別偉大的,即便她沒有撐下去而選擇了離開,也是人性使然啊,也沒什麼值得苛責的。

敏儀媽媽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劉保健在生了兩個女兒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兒子,於是約上幾個好友喝了幾杯酒,喝完酒決定帶著朋友幫楊臻柱去收西瓜,不料半途中發生車禍,劉保健新買的車還沒有來得及買保險,這就意味著一切醫療費用都要他自己承擔,而楊臻柱的手術費需要4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後續的費用。一開始劉保健說的是盡力湊,不行就去坐牢。可是後來他拿出了6萬元之後還是選擇逃跑。

李安曾賦閒6年卻終獲成功,與妻子的勵志故事其實是碗假雞湯

圖片來源紀錄片《急診室》

劉保健不想承擔責任嗎?他想的,如果沒有這個意外,他可能是一個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在朋友眼中挺有義氣的哥們。

但是當這種意外真的壓在他身上的時候,是一種生活不下去的窒息感,本能中的恐懼讓他選擇逃跑,而他的所作所為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都不會放過他。

李安曾賦閒6年卻終獲成功,與妻子的勵志故事其實是碗假雞湯

在那六年中,這個家庭就靠著攻讀博士的林惠嘉一點微薄的薪水維持生計,還要時不時像兩邊的家庭伸手要錢,換做是誰都會有堅持不下去的想法。站在林嘉慧的立場上來看,想離婚是她人性的本能,最終沒有離婚也無非是無奈之下只好堅持下去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當然可以代替林惠嘉妄言大義,就像劉保健一樣,拿不出錢就去坐牢,用一生賠給楊臻柱。但沒有處在這個環境中,誰都沒有辦法提前預知自己會做出什麼決定,如果林惠嘉放棄李安就等於忘恩負義,那這和道德綁架又有什麼區別。

誰能說人性什麼呢?

有時候女人錯付一個男人,就跟押錯賭注沒什麼區別。林惠佳用自己的6年甚至10年賭李安是不是會出頭,而我們每個普通人的每一次選擇,也都有著類似的意義。

敏儀媽媽的大學同學裡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大三的時候,同寢室的玥玥,跟隔壁經管學院學長在一起。那個學長在經管學院可以說是風雲人物,大三開始自己創業,大四的時候已經小有成就了。

兩個人的戀情成為同學中的一時佳話,學長人帥又有能力,兩個人打算畢業就結婚。玥玥覺得,雖然學長現在沒什麼錢,但大學裡創業就初具規模,未來一定會成就不凡吧。

然而,據說是學長創業並不太順利,折騰了好幾回,錢都燒完了,後來也試著找工作打工,但心態調整得不太好,也都做不長。

事業遲遲發展不起來,當初對未來的種種承諾一個沒有實現,畢業後第十年,據說倆人還是離婚了。

同學群裡傳著各種版本,說玥玥嫌棄他窮,過不下去了,也有說是因為老公家暴她,玥玥後來找了個有錢人……

這些事情都無法評論好壞和對錯,畢竟,我們不知道別人究竟經歷了什麼。

像敏儀媽媽這種普通人,放在同樣位置上,實在是無法言說自己能不能撐下去,作為一個普通女人,想一想就能體會到同為女人的不易,難道非要兩個人抱團送死才叫夫唱婦隨嗎。

就像林嘉慧和李安一樣。我們聽到李安在家寫了6年劇本,操持家務,林嘉慧不離不棄都會覺得非常敬佩,但是對於林嘉慧來說,這可能是近2000個日日夜夜的煎熬。

不要去揣測人性,在本能面前,任何選擇都不顯得奇怪,如果今天故事換了一種寫法,當年李安落魄,林惠嘉沒有撐下去,而是選擇和李安離婚,媒體大概會把她樹立成現代“陳世美”。

公眾總是要求女孩子不能要彩禮,但是要能陪男人白手起家。不能要漂亮,但是要勤儉持家。同生為人,誰不想要屬於自己的人生呢。

李安曾賦閒6年卻終獲成功,與妻子的勵志故事其實是碗假雞湯

回到敏儀爸爸問我問題的那天晚上,在我沉默的時候,敏儀爸爸牽起我的手跟我說:

甜言蜜語誰都喜歡聽,但我還是覺得我們做自己就好。

的確,每個夫妻在結婚的時候想的都是無論生老病死、貧窮富貴都不會離開對方,可是生活是不是甜言蜜語,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未知的未來,與其羨慕別人的故事,不如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雞湯雖然好喝,但現實總是略帶苦澀。你有什麼故事想要和大家分享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