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不看宮斗看「非遺」,中國的寶貝搬上熒幕!

電視劇《延禧攻略》成為暑期大熱門!

精彩的宮鬥戲千篇一律,但《延禧攻略》不僅有扣人心絃的劇情,在服裝、化妝、器具、對話和劇中的戲曲方面都有不小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歎為觀止。

不看宮鬥“看非遺”!《延禧攻略》展現了諸多燦爛的民族文化元素,是我們共同的文化寶貝。

‍領略中國服飾之美!‍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非遺”,中國的寶貝搬上熒幕!

中國刺繡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非遺”,中國的寶貝搬上熒幕!

華麗服飾

《延禧攻略》較為真實得還原了乾隆年間的民俗風貌和吃穿用度,服裝融入了刺繡、緙絲、絨花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一睹清代生活,尤其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刺繡是各位娘娘小主離不開的必需品。比如在劇中出現多的是京繡(又稱為宮繡),因其供於宮廷,所以具有嚴格的藝術審美標準和規範。繡的方法上講究慢工出細活;圖案精細秀麗、形象逼真,內容上要求“圖必有意,紋必吉祥”。

作為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刺繡工藝, 在明清時期開始興盛,於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曾經輝煌一時的宮廷刺繡工藝,京繡見證了清王朝的興盛和沒落,此後在民間浮浮沉沉。

服飾是給人第一印象的,服飾有質感,顏色華麗,款式大方都會令人眼前一亮,穿出個人的內在氣質!

絨花也是非遺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非遺”,中國的寶貝搬上熒幕!

一耳三鉗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非遺”,中國的寶貝搬上熒幕!

小兩把頭

“一耳三鉗”的配飾、“小兩把頭”髮型、清宮畫裡的柳葉眉、絳唇妝……光這些已經令人美不勝收,最厲害的是《延禧攻略》在頭飾上追求精緻極致,更令人驚歎。

“小兩把頭”是清代典型的女性發飾,需要用本人頭髮梳成,無法佩戴較重的金銀首飾,只能在上面佩戴絨花。《延禧攻略》中所有的絨花頭飾,都是由絨花工藝大師、譽為“南京最後絨花匠人”趙樹憲,參照故宮博物院館藏實物手工所制。在還原歷史的的基礎上,把大清的素美和淡雅娓娓道來。

別看這絨花不大,製作手法卻十分特殊。要先用蠶絲染色成絨,再用鋼絲勾條。直到現在都無法使用機器生產,只能純靠手工製作,2006年被江蘇省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頭飾好看,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會提上來!看人“從頭開始”,一點都不為過。

國粹驚豔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非遺”,中國的寶貝搬上熒幕!

儲秀宮重現崑曲

《延禧攻略》:不看宮鬥看“非遺”,中國的寶貝搬上熒幕!

高貴妃在劇中演繹了崑曲《憐香伴》

早於京劇,乾隆年間宮廷中首先流行的是崑曲。《延禧攻略》中通過在儲秀宮重現的崑曲戲臺,讓用戶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感受到崑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強大魅力。高貴妃在劇中演繹了崑曲《憐香伴》,也是貼合史實。

崑劇藝術被尊為“百戲之祖”,早在元朝末期(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蘇州崑山一帶,崑曲唱腔華麗婉轉、唸白儒雅、表演細膩、舞蹈飄逸,加上完美的舞臺置景,可以說在戲曲表演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崑曲中的許多劇本,如《

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戲曲文學中的不朽之作

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

《延禧攻略》弘揚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令人驚豔,也祝願多點這樣的電視劇,多點文化味少點宮鬥味!中國的優秀女性不是都是送去宮去內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