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非遗”,中国的宝贝搬上荧幕!

电视剧《延禧攻略》成为暑期大热门!

精彩的宫斗戏千篇一律,但《延禧攻略》不仅有扣人心弦的剧情,在服装、化妆、器具、对话和剧中的戏曲方面都有不小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不看宫斗“看非遗”!《延禧攻略》展现了诸多灿烂的民族文化元素,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宝贝。

‍领略中国服饰之美!‍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非遗”,中国的宝贝搬上荧幕!

中国刺绣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非遗”,中国的宝贝搬上荧幕!

华丽服饰

《延禧攻略》较为真实得还原了乾隆年间的民俗风貌和吃穿用度,服装融入了刺绣、缂丝、绒花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一睹清代生活,尤其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刺绣是各位娘娘小主离不开的必需品。比如在剧中出现多的是京绣(又称为宫绣),因其供于宫廷,所以具有严格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规范。绣的方法上讲究慢工出细活;图案精细秀丽、形象逼真,内容上要求“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作为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 在明清时期开始兴盛,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宫廷刺绣工艺,京绣见证了清王朝的兴盛和没落,此后在民间浮浮沉沉。

服饰是给人第一印象的,服饰有质感,颜色华丽,款式大方都会令人眼前一亮,穿出个人的内在气质!

绒花也是非遗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非遗”,中国的宝贝搬上荧幕!

一耳三钳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非遗”,中国的宝贝搬上荧幕!

小两把头

“一耳三钳”的配饰、“小两把头”发型、清宫画里的柳叶眉、绛唇妆……光这些已经令人美不胜收,最厉害的是《延禧攻略》在头饰上追求精致极致,更令人惊叹。

“小两把头”是清代典型的女性发饰,需要用本人头发梳成,无法佩戴较重的金银首饰,只能在上面佩戴绒花。《延禧攻略》中所有的绒花头饰,都是由绒花工艺大师、誉为“南京最后绒花匠人”赵树宪,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手工所制。在还原历史的的基础上,把大清的素美和淡雅娓娓道来。

别看这绒花不大,制作手法却十分特殊。要先用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直到现在都无法使用机器生产,只能纯靠手工制作,2006年被江苏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头饰好看,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会提上来!看人“从头开始”,一点都不为过。

国粹惊艳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非遗”,中国的宝贝搬上荧幕!

储秀宫重现昆曲

《延禧攻略》:不看宫斗看“非遗”,中国的宝贝搬上荧幕!

高贵妃在剧中演绎了昆曲《怜香伴》

早于京剧,乾隆年间宫廷中首先流行的是昆曲。《延禧攻略》中通过在储秀宫重现的昆曲戏台,让用户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感受到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魅力。高贵妃在剧中演绎了昆曲《怜香伴》,也是贴合史实。

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

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延禧攻略》弘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惊艳,也祝愿多点这样的电视剧,多点文化味少点宫斗味!中国的优秀女性不是都是送去宫去内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