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風景獨好|浮梁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浮樑縣古縣衙

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上流通的,有三種主要貨品——絲綢、瓷器與茶葉,這“三大件”也因此成為中國通往世界的三張名片。江南有一個千年古縣,因瓷器與茶葉的輝煌,與絲綢之路緊緊聯繫,並因此而成為五品縣。這個古縣,就叫浮樑。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浮樑茶園

盛夏的浮樑,青山滴翠,茶園飄香。日前,記者來到了被譽為“世界瓷都之源,中國名茶之鄉”的景德鎮市浮樑縣。“摘葉為茗,伐櫧為紙,丕土為器”,宋人汪肩吾在《昌江風土記》中記述浮樑人生產生活的畫面,至今依稀可見。古產業與古村落互為支撐,新田園與新農村交相輝映,既鐫刻著一千多年的史詩印記,又描畫著澤被後人的水墨新景,讓人置身其中,流連忘返。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融媒體團探訪浮樑高嶺

古色古香的瓷源茶鄉

浮樑縣瑤裡鎮有一個叫高嶺的村莊。這個村莊並不大,然而“高嶺”二字卻是陶瓷業界人士最為熟悉。這裡出產的高嶺土質地極純,因為含鐵量極低,是配製高級細瓷坯和釉的最好原料。高嶺土,是世界上唯一以村名命名的礦物質。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高嶺國家礦山公園

“如果沒有高嶺的土,恐怕就沒有了景德鎮的繁榮。”景德鎮人都這麼說。在高嶺村的高嶺國家礦山公園,記者被眼前的古採礦遺址深深吸引。如今,浮樑不僅將這裡保護起來,而且和旅遊相結合。沉寂的高嶺山,現在已成為國內外陶瓷研學人員朝聖的殿堂。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海上絲綢之路源頭”——浮樑縣瑤裡鎮高嶺東埠村。 (江西日報記者 徐 錚 攝)

“高嶺採土,東埠運土。”記者順著高嶺土運輸的輪印,來到了高嶺山下東河岸邊的東埠古村。東河則是景德鎮的母親河——昌江的源頭之一,它曾是景德鎮制瓷原料的運輸動脈。步入東埠,東河把古村一分為二,古韻悠長的古街、古道、古橋、古碼頭、古民居,與高嶺山一起,成了瓷源之旅的獨好風景。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古代礦工經過的徽饒古道

“特色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我們正在大力挖掘整理瓷茶文化、衙署文化、古村落文化等特色文化,保護浮樑歷史文脈。”縣委書記羅建國介紹說,浮樑縣正在以“瓷源茶鄉、詩畫浮樑”為主題,形成“一核兩軸三集群”的全域旅遊格局。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浮樑歙州,萬國來求”,“浮樑之茗,冠於天下”。前一句引自唐代王敷《茶酒論》,後一句引自明代湯顯祖《浮樑縣新作講堂賦》。唐代開始,浮樑縣創造了茶葉的輝煌。“天寶元年,改名浮樑,每歲出茶七百萬馱,稅十五萬貫。”此時,浮樑的茶葉稅佔了全國的八分之三強。“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樑買茶去”,白居易的這句詩佐證了浮樑大唐茶都的盛景。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工人在浮樑縣臧灣鄉新佳茶園採摘茶葉。 (江西日報記者 徐錚 攝)

浮樑茶的香味,也與瓷器一樣,延綿不絕,香飄海外。1911年前後,浮樑有茶號200多家。1915年,產自浮樑北部江村鄉嚴臺村祁峰山下的茶葉,被上海茶葉協會和天祥茶號選送到美國舊金山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與茅臺酒一起獲得了金獎。

“國酒茅臺,國茶嚴臺。”在江村鄉嚴臺古村裡,村民一直以此為榮,世世代代從事著茶業的種植與製作。

江村鄉嚴臺古村“天祥茶號”博物館裡,記者見到了1915年生產的工夫紅茶獲巴拿馬金獎的獎狀複印件,並與“天祥茶號”傳承人進行了交談。據悉,清末民初時期,嚴臺村有茶號7家,其中數江資普先生開設的“天祥茶號”規模最大,並在上海設有“天祥號茶葉會館”。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浮樑茶農採摘春茶

座落在江村的浮樑貢茶葉有限公司2370畝的連片茶葉基地,翠色慾流,茶香沁脾,置身其中,如在茶的海洋。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有機無公害茶園已得到歐盟認證,從不用除草劑,每次採摘茶葉前,要先組織人工對雜草進行割除。

浮樑縣致力打好茶葉牌,力爭打造全省最大的茶產業示範區,同時整合茶葉品牌,弘揚茶文化,做好茶旅結合文章,將“浮樑茶”打造成為新時代的“金葉子”。據悉,浮樑目前有茶園15.66萬畝,茶企61家、專業合作社135家。2017年,茶葉總產量達8493噸,外貿茶2700噸,茶農隊伍5.5萬人,人均涉茶收入9540元。今年該縣將重點發展江村、鵝湖、臧灣、經公橋、西湖茶園,發展和改造良種茶園3萬畝。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工人在浮樑縣臧灣鄉新佳茶園採摘茶葉。

浮樑的發展,一直深受交通的制約。記者從高嶺到嚴臺,足足用了三個小時。但“東西不暢”的這種狀況很快就會一去不往了。同行了縣領導介紹說,縣裡正在大手筆規劃建設“一環三縱四橫”公路網,將在浮樑形成一個“半小時旅遊交通圈”。

如詩如畫的生態家園

“溼日雲間淡,晴峰雨後鮮。水吞堤柳膝,麥到野童肩。”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在《入浮樑界》中描寫的情景。

“浮樑太美了,住在這就像在一個大花園裡。”在這個僅有30萬人口的小縣,景德鎮市區、鄱陽、婺源等地群眾購房佔比達24%,前來旅遊的人也是逐年上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對浮樑情有獨鍾?記者在經公橋源港村採訪,找到了答案。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浮樑縣經公橋鎮源港村。 (吳國慶 攝)

源港村位於贛皖邊界,始建於宋朝末期的千年古村,有著“水鄉靈韻”美譽,是“全國文明村鎮”。行走在源港村,幽幽的小巷,古老莊重的宗族祠堂,如黛的青山映著如帶的清流,一幅新鮮而溼潤的水墨畫徐徐展開……

“源港村按‘玉’字形設計,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村黨支部書記計松民告訴記者,源港村按照景區化建設農村的要求,結合民俗文化、綠色生態產業,發展鄉愁經濟和鄉村旅遊,在尊重歷史原貌的前提下進行打造,節假日前來旅遊休閒的客人非常多。

在“打餈粑”的民俗表演現場,記者看到,吸引了在場的許多遊玩的人參與,一幅其樂融融的場面躍然在風景中。

“縣委、縣政府提出‘努力把浮樑建成對話世界的後花園,成為全省縣域經濟綠色發展的樣本’的戰略目標,為我們鄉村振興找準了方向。我們要依託青山綠水做文章,扛起這份綠色的擔當。”經公橋鎮黨委書記洪玲如是說。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遊客在浮樑縣經公橋鎮源港石橋下欣賞向日葵花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2017年來,浮樑縣在全市率先啟動了城鄉環境大整治行動,堅持“縣級城市、地級水平”的建設理念,做到城鄉同步、建管並重,做好“面、線、點”三篇文章,將散落的“珍珠”般的秀美鄉村串起來,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詩畫浮樑,盡顯水墨江南韻味。茶馬古巷---勒功古街、水鄉靈韻—經公橋源港、茶記小鎮—江村嚴臺、椿年故里---鵝湖良溪、童畫村---臧灣楊家莊等,一個個風格迥異的精美的田園鄉村、文化古村、現代宜居鄉村、休閒旅遊鄉村,鑲嵌在綠山碧水間, 熠熠生輝。

互動互融的致富之路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浮樑的思路是‘四化’:有機化發展農業,讓農業強起來;景區化建設農村,讓農村美起來;精準化造福農民,讓農民富起來;項目化振興鄉村,讓鄉村發展起來。”浮樑縣縣委書記羅建國告訴記者。

在機器轟鳴的高標準農田改造現場,記者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浮樑項目化推進鄉村振興前進的步伐。“這是景德鎮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由景焦集團和浮樑縣共同傾力打造的的大型田園綜合體項目——高嶺·中國村項目。”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圍繞鵝湖鎮園藝場及其周邊區域打造“中國匠心村”,新建萬畝花海、萬畝茶海、萬畝林海以及高標準農田改造等,打造一個“江西之最、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田園綜合體項目。項目推進中,堅持以“三權分享、三股分紅、三手合力”的理念,推動農村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轉換,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打造鄉村振興新亮點。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高嶺·中國村項目效果圖

鄉村振興,需要實實在在的項目支撐。記者採訪中瞭解到,該縣當前正在重點推進“9個1”項目,其中涉及鄉村振興和全域旅遊方面的有5項。“高嶺·中國村”田園綜合體是其中之一。

在臧灣鄉雙龍灣農業生態園,信步其中,果園花果飄香,水池魚兒跳躍,小木屋依山而立。雙龍灣生態園是臧灣鄉當地返鄉創業人士李新明投資興建,面積達2300 畝,集休閒、娛樂、觀光旅遊為一體。2015年,雙龍灣農業生態園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2016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附近200多名農民在生態園就業,從業農民平均年收入達到了3.2萬元。

江西風景獨好|浮樑做好綠色文章振興鄉村

浮樑縣臧灣鄉雙龍灣農業生態園

臧灣鄉黨委書記黃曉紅告訴記者,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堅持有機化發展農業、景區化建設農村、精準化造福農民、項目化振興鄉村的建設要求,重點加快發展休閒觀光園區、特色小鎮、鄉村民宿,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長憶浮樑風景好,赤欄杆外柳千條。如今的浮樑,遠看是一幅畫,聆聽是一支歌,默寫是一首詩。在傳承中這片古老的大地又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