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延禧攻略》这部剧探讨清朝服装,也许还差些距离,清朝的服饰涉及太多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虽说这部剧里的服饰有点接近清朝史册,古朴画风上更逊色于以往清代古装剧;但还有些服饰仍有些偏离历史。这部剧能成为热门榜的话题,也不得不佩服编剧于正的别具慧眼和俘获人心的画面设计效果,这部剧只能做为美感参考。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下面我们就借这部剧的一些细节来掰-掰清朝时代的贵族女性服饰最显著有哪些呢?

每次时代的演变都会促使服饰文化的迭代。清朝从皇太极于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起,共经历了11个帝王朝,牵动了中华服饰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清朝废除了明代的服饰,逼令薙发易服,但在某些方面,还沿用了前代的文化,就比如官服上的补子(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仍按明朝的形式与制度区分官位,式样上只是比明代略小些而以,而且明朝是将补子用在常服(明代其中一种官服)上,清朝则是在补服(即是清代官服)上。清朝在服饰变革,最显著的是将宽衣大袖改为窄袖紧身,就比如马蹄袖。据史书记载,这是因为北方寒冷手冻,马蹄袖可以卷上掩下,卷上便于弓射,掩下则可御寒。

冠饰

冠-贵族戴的帽子,女性有朝冠、吉服冠,按季节又分为冬夏两种。

朝冠,只能皇太后与皇后佩戴,主要是冬朝冠,用薰貂(黄黑色的,找不到具体相关信息,有可能是味道过于熏人才起这名的)制成,上面缀着朱纬(朱-有红色之义,纬-横向纱、线,所以是指帽上面红线),三层顶,最顶部用东珠串起成条立顶(东珠,满语为“塔娜”。清朝时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用以镶嵌在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朱纬上周缀有有金凤七。

遮眉勒,其实类似抹额,在天气冷时,在额间常系。既美观又御寒。以黑绒制作为多,加缀一些珠翠或绣点花纹。由明代妇女所用的头箍演变而来。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金约,是皇太后与皇后朝冠的配件,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再戴朝冠,起到约发的作用。不过这部剧似乎没见到金约。只好截取其他电视剧参考。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吉服冠,一般配吉服,皇太后、皇后、贵妃有薰貂,少了金凤七,上面仍有朱纬,顶用东珠。一品命妇(俗称为“诰命夫人”)顶用珊瑚,二品顶用镂花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等。似乎也没找到当部电视剧上有,只好选出以前的画像供参考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钿[diàn]子是清朝贵族女子平日梳旗头,一种珠翠为饰类似冠的头饰。它有两种,一种为实用钿,用来固定头发,无各种珠宝;另一种为装饰钿,镶嵌各种珠宝,具有装饰性。是在穿吉服不戴吉服冠时所戴。其中这部剧中惹人厌的尔晴大婚时戴的是一种装饰性钿子,只不过尺寸有些庞大。据闻,这种钿子形成是在光绪时期,也就是晚清时期。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旗髻,在头顶后左右横梳二平髻,形式有些像如意,被叫做“如意头”;在二髻间插双架成双角,又叫“架子头”;有的看像“一”字,又称为“一字头”。后来到了孝钦皇后(也就是慈禧)又制作新的髻式,比以往高大,满族贵妇们纷纷效仿,“大拉翅”的说法就这样创立,还有叫“两把头”。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耳饰,清朝满族妇女传统风俗是两边各戴三件耳饰。分为两大类,有流苏的耳坠和无流苏的耳环。以前把耳洞叫”钳“,所以就有”一耳三钳“的说法。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服装

朝褂,褂-单上衣或罩在外面的长衣,清朝一般视前中有纽扣。朝褂其实像长马甲,它是皇太后和皇后配合朝袍出席一些重大的场合穿。均为石青色,用织金缎镶边,上绣种纹饰。你可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龙也可以在皇太后和皇后服装上,这是因为

乾隆时期增改服制,皇太后和皇后的服装前后可绣有立龙。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石青色绸绣缉米珠云龙双喜字纹绵朝褂

龙褂,只能为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服用。对于皇后龙褂的纹饰,据有关文献记载,有两种类型,而北京故宫所藏实物却有三种类型,均为石青色:第一种饰五爪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各一团为正龙,前后襟行龙各两团,下幅八宝、寿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纹,袖端各两条行龙及水浪纹。第二种只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及袖端不施纹样。第三种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加水浪江崖、寿山、立水纹。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龙褂相同。嫔所穿龙褂,两肩前后正龙各一条,襟变四龙。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吉服褂,是皇子福晋、亲王与郡王福晋、公主所穿,款式与龙褂相同,只不过纹饰不同 。这位纯妃的吉服褂纹案似乎不是乾隆时期的。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朝袍,其实也是龙袍,只不过龙袍叫法较针对于皇帝,所以朝袍称于皇后更为贴切。袍-直腰身、过膝的长外衣,皇太后与皇后穿,右衽大襟、左右开裾,袖有袖身(可以理解为插肩袖)、接袖、综袖、马蹄袖端(袖口)。袖身为明黄色,领、接袖、综袖、袖端均为石青色。纹饰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绣金龙九,胸、背及两肩正龙各1条,前后襟行龙各2条,底襟行龙1条,间以五色云,或加福,寿纹,下幅饰八宝立水(俗称海水江崖,衣服边缘上的浪花型的图案。),领前后正龙各1条,左右及交襟处饰行龙各1条,袖端正龙各1条,袖相接处有行龙各2条。要据季节而定布料材质。

第二种是织绣五爪金龙8团,两肩、前胸、后背正龙各1条,襟饰行龙4条,下幅八宝立水。

第三种除了没有八宝立水外,其他同第二种。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蟒袍,是皇子福晋穿,款式同皇后朝袍,但纹饰为九蟒龙,蟒龙是爪上四趾,而皇家的龙为五趾,所以四爪(趾)龙为蟒。吉服,其实应就是常服袍,款式同朝袍,只不过花纹是除了龙外的其他图纹。据闻,蟒袍也被列为吉服。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氅[chǎng]衣

,左右开衩高至腋下,开衩的顶端都饰有云头,而且它的纹饰更加华丽,边缘的镶滚更为讲究。在领托、袖口、衣领到腑下相交处、侧摆及下摆都镶滚不同色彩、工艺、花边、和花绦等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云肩,等于现在的披肩,古代安在肩部的装饰物,最初只是用来保护领口和肩部的清洁,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物。在元朝时已经成为了普通人的衣饰,到清代时,云肩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婚嫁时成为青年妇女不可或缺的衣饰。再后来,云肩多在岁时节令或婚嫁时佩戴。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新石器时代 中国已有贯头衣、披单服等披风类服装。明清那时叫一口钟,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清朝时一口钟有长短两式,领子有抽口领、高领和低领三种。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工艺上也更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行礼时须脱去,否则被视为非礼。披风长期流行于地中海地区,在11世纪前后盛行于欧洲。它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只不过款式与风格没那传统。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披领,是戴在朝袍与朝服肩上。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配饰

领约,是清朝妇女穿朝服时佩戴于项间,压于朝珠和披领上的饰物。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朝珠,原是佛教数珠的发展,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梵文称满洲为“曼殊”的转音。佛教徒对清朝皇帝有“曼殊师利(就是文殊菩萨)”大皇帝之称。因此,清代冠服配饰中的朝珠也与佛教数珠有渊源。按清朝冠服制度,穿礼服时必须在胸前挂朝珠。朝珠由108粒珠贯穿而成,每27粒穿入一粒材质不同的大珠,称为”佛头“。 这里用最后的一位皇后的真仪容参考。

彩帨(shuì)-是清朝妇女穿朝服时挂在朝褂的第二个纽扣上垂于胸前的饰带,以色彩及无纹乡来区分品秩。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清乾隆帝之孝贤纯皇后朝服画像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1922年身穿朝服的婉容皇后

领巾,就是围巾,是在穿衬衣和氅衣时,在脖劲上系一条叠起来宽约二寸,长约三尺的绸带。穿法是从脖子后面向前围绕,右面一端搭在前胸。左面一端压过右端的上面再掩入衣捻襟之内。一般都是浅色,并绣有花纹,花纹与衣服上的花纹配套,更讲究点的话还钉有金线及珍珠。《延禧攻略》里没看到有,就截取翻拍的《如懿传》。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佩饰,有翠玉、青金石、珐琅等不同材料,要么悬于腰带上,或挂于胸前。还有将手串系在胸前纽处。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荷包香囊:按满族祖先女真人的传统生活习俗,外出行猎时都在腰间系挂”法都“,法都是用皮子(即毛皮、表皮)做成的皮囊,里面可装食物,囊口用皮条将口抽紧。后来他们强大后,效仿汉人用绫罗绸缎等丝绸制做荷包、香囊等实用又可装饰的小挂件。女子所荷包、香囊等挂在大襟嘴上或旗袍襟间的第二个纽扣上。年纪大的妇女也在腋下与巾子挂在一起。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扳指,由古代射箭钩弦的“韘”(shè)演变而来。

护指,又叫指甲套,清朝贵族女子留长指甲,以凤仙花戒指甲花染指甲的风习由来已久。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旗鞋,清代妇女受女真人削木为履的风习,穿木底鞋,称为旗鞋。在鞋底中间脚心部有一个高出10厘米多的高底,形状有的像花盆,称为“盆底鞋”,像船形的,称“船底鞋”,有的像马蹄,称为“马蹄底鞋”。鞋根都用白细布裱蒙,鞋面用刺绣和穿珠等工艺制作纹饰。慈溪太后那时,把鞋头做成一个凤头形,嘴衔珠穗,称为凤头鞋。

看到沸沸扬扬的《延禧攻略》,就想着掰-掰中国清朝的时尚风史

以上的信息大部分取自中国服饰历史文献。关于清朝还有很多服饰文化等待我们去学习,这里就不一一述说。下期,我们再讲讲细说哪些清朝的服饰被运用于国际时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