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爲什麼對幼童進行「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屁用都沒有?

科普:為什麼對幼童進行“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屁用都沒有?

為了防止寶貝被壞人拐騙,家長們可謂操碎了心。很多幼兒園也開展了不少“安全防騙教育”,然而令人心涼的是,在反覆教育之後,若請人扮演“陌生人”拿零食和玩具來引誘兒童,絕大部分兒童仍然會跟著走。

問題出在哪裡呢?是孩子們笨嗎?還是我們的教育力度不夠?

會輕易跟陌生人走的兒童,年齡基本集中在2—7歲。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思維能力還處在“前運算階段”,他們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觀點,不能接受他人的觀點,也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相區分和協調。

心理學家皮亞傑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擺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讓兒童從前後、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然後讓兒童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沙丘的照片,讓兒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所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無一例外地認為別人在另一個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樣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前運算思維缺乏邏輯性的表現之一是

不具備觀點採擇能力——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能力。

科普:為什麼對幼童進行“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屁用都沒有?

前運算階段的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覺到的事物的顯著特徵所左右,他們不能對事物不同維度的信息進行整合,一切以自己主觀所見、主觀感受為依據來認知世界,思維具有直覺性,缺乏邏輯性,更難以進行復雜的邏輯推理。

所以,陌生人只要裝出“親和”的樣子,在給孩子一些零食或玩具逗他們開心,孩子們就會根據主觀感受到的“善意”,而認為陌生人值得信任。

孩子無法思考“這個人給我恩惠是為了他自己的什麼目的?”、“一個成年人能從小孩子身上獲得什麼利益?”之類的問題,因為這需要站在“陌生人”立場來推理的。而幼童是沒有能力“站在他人立場思考”的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奢望通過一些“防騙訓練”就能讓孩子對陌生人保持警惕,因為現實中的騙局遠比模擬訓練要複雜多變,你永遠押不準題的。孩子大腦沒發育到那一步,怎麼訓練效果都微乎其微。

科普:為什麼對幼童進行“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屁用都沒有?

兒童具備某些能力,首先要生理基礎到位,比如最初嬰兒學翻身、坐、爬,也是這樣,運動神經發育到位,自然就會,沒有這個前提,人為怎麼訓練都無濟於事。

總之,做家長的還是自己長點心,多留神看好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