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擱置CDR發行計劃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吸引科技巨頭回國上市的雄心勃勃的計劃遇冷。國內股市疲軟,企業和監管機構之間存在分歧,阿里巴巴和京東已經擱置各自的CDR(中國存託憑證)發行計劃。

不過阿里表示,“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各種可能性。”

中國政府本來希望通過推出名為CDR的新型證券,來試圖扭轉阿里巴巴集團、騰訊和百度等大公司在海外上市的趨勢。這些公司的市值合計超過1萬億美元。與ADR(美國存託憑證)類似,這些工具可讓本地投資者能夠接觸到快速增長的股票,而發行方的其他股票則繼續在海外市場交易。

該計劃於今年6月正式生效,旨在證明中國內地的交易所可以與香港、紐約和其他地方的證券交易所競爭。

然而,接近企業的人士表示證券監管機構目前也不再熱衷於迅速推進該計劃,而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則表示這些企業正在推遲申請。至少有兩家公司——阿里巴巴和京東——暫停了CDR發行計劃。

據說,官員們擔心疲弱的股市——上證指數今年下跌了13%——可能無法消化如此大規模的股票發行。

與上海和深圳股市共計價值7.4萬億美元的股票相比,CDR的發行數額可以說微不足道,但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科技明星股的上市會促使資金從不那麼耀眼的本地股票中轉移出來。

一位經常與中國證監會打交道的律師表示,即便是中國證監會的官員,也缺乏熱情,他們也沒有得到其他政府機構的足夠支持。

兩方的知情人士均表示,儘管存在種種困難,但CDR進程並沒有結束,如果中國股市出現反彈,該計劃可能會繼續推進。

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該機構希望看到至少有一家公司發行CDR,以展示進展,吸引更多的公司上市。他們說,市場低迷並不是很大的障礙。“我們已經基本鋪設了道路,現在的問題是汽車是否想在上面行駛。”其中一位人士表示。

這一僵局尤其令人尷尬,因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都在試圖引入CDR:這個想法早在2001年就已經提出。

CDR計劃的實行一度看起來會順風順水。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和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武衛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的高管紛紛公開表示支持該計劃,稱願意回國內上市。

今年6月,小米率先申請在上海通過發行CDR上市。但該公司最終繼續推進在香港上市的計劃,但無限期推遲了在內地上市的計劃。從那以後,沒有一家公司提出申請。

知情人士說,一些企業高管擔心會像小米那樣在商業模式和會計標準等問題上受到那種嚴格的審查。銀行家和律師指出,監管機構堅持要求企業按照中國的標準報告業績,但那些在美國上市的企業遵循的是美國的會計準則,它們表示需要時間和資源來進行調整。

政府的微觀管理已擴展到上市的細節上。對於常規的IPO(首次公開招股),由監管機構來決定哪些公司可以上市,何時上市。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將IPO價格的市盈率限制在23倍以內,目的是幫助確保早期投資者獲得收益。

早些時候,當局同樣希望防止CDR價格跌得太低或漲得太高。華爾街日報早些時候報道說,這一點引起了小米的牴觸。監管機構希望發行價定在較低的水平,以便保證首日實現上漲和日後取得良好的表現,進而提振市場對CDR的信心。

與當局一樣,高管們也在審慎地關注市場環境。一些知情人士說,中美貿易爭端引發了市場的不安情緒,進一步抑制了企業上市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