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君子常温,“温良恭俭让”之温

《论语》: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大意:孔子见到穿丧服的,即使很亲近,一定变严肃。见到当官的和盲人,即使熟稔的,一定有礼貌。见穿丧服的就抚车前横木。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也这样。遇丰盛筵席(祭祀),一定变神色而站起。遇迅雷大风一定变神色。

有道是:君子常温,“温良恭俭让”之温。一般说,君子如孔子者,平时是温和恭顺,然也有变色而作之时。

那就是,遇穿丧服的,遇当官的和盲人,遇丰盛筵席,还有遇迅雷大风,也必然变色而作,它们分别是严肃而低沉,礼貌而恭敬,礼节而致谢,收敛而敬畏。

所变着,都是各自的礼节,表达自己的心态。如果,路遇穿丧服的和背负国家图籍的,就抚车前横木,以表示同情与尊重也就没有可奇怪的了。

君子之道:君子常温,“温良恭俭让”之温

凶服指的是丧服,又称孝服、丧服,是在丧礼上为死者穿戴的孝服。

式,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字从车从式,式亦声。"式"意为"规范、秩序"。"车"与"式"联合起来表示"乘车规范"。本义:乘车的规范性要求。乘车的安全规定。特指:乘员必须用手抓住的把手。古代车辆的"轼"同样也是经过无数血的教训而提出的安全措施。

"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古时候车子前方有一个横木,供人在车子颠簸时抓扶。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用,可是少了它也不行。比喻不要显山露水,不要锋芒毕露,为人老老实实,安守本分。

负版:手持国家图籍,指国家版图。

迅雷风烈,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风唤雨。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然而它正是没有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在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有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

求雨习俗并非中国所独有,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不同文明的民族中都曾有过求雨习俗。求雨是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也是人们使用某种类似的巫术的方法祈求上苍满足自己愿望的古传习俗。

君子之道:君子常温,“温良恭俭让”之温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牧生产为主的国度,雨水是农牧生产的命脉,影响到粮食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库的收入与王朝的稳定。所以,求雨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从皇帝到知县,每遇天旱,都要设坛祭祀。

祭祀时,贵为一朝之君的天子也要向龙王下跪、并作为一种典章仪式,有专门的规范载于典籍。如山西,每逢岁旱,“设坛于城隍庙。先期,县公行二跪六叩首礼毕,复跪拈阄,请某处龙神取水。传示乡民洒扫街道,禁止屠杀活命,各铺户、家户门首,供设龙神牌位、香案。僧众、架鼓吹手,出城取水迎龙神。知县率僚属素服步行出城外,迎接入城,供奉雨坛,行二跪六叩首礼。每日辰、申二时,行香二次,乡老、僧众轮流跪香,讽经、典史监坛,利房照料香烛。如是者,三日,得雨,谢降撤坛,派乡老送水;旱甚,率僚属斋戒,出祷风去,雷雨,山川坛,进遍祷群庙。”

而在中国民间,农民普遍认为,天旱是因为得罪了龙王爷,为求得龙王爷开恩,赐雨人间,就举行一系列形式各异的祭祀、祈祷仪式来求雨。求雨习俗在中国北方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东北、西北都流行甚广,但尤其以山西为最。人们为求风调雨顺,采用各种办法求助于神灵,有以牲畜供献的,有以人祷者,还有抬着神位神像游乡展示以娱神的。此外,还有专门用于惩罚旱魃的象征性表演;有求雨神的,有扎泥龙、草龙挥舞,也有在大门垂柳插技、还有的捕捉蛇、鱼、蛙等戏水动物作祈雨生物。

博学书院:通过传承数千年的国学智慧精髓和先哲们的思想,结合现代企业需求,全面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提升企业家的人文素养与人生智慧,培养一批兼具东方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卓越企业领袖,帮助企业家获得身心自由、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商业文明的发扬光大。

君子之道:君子常温,“温良恭俭让”之温

《国学与商道大智慧峰会》:峰会分享嘉宾江英教授《毛泽东统帅之道》、卞华舵导师《企业成功靠什么》、李厚德《国学与商道大智慧》、康华兰《国学智慧.齐家治企》

更多精彩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