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种类及格式探析值得收藏学习

绝句的种类及格式探析值得收藏学习

绝句的种类及格式探析

郭 颖

在格律诗中,绝句的种类及格式多以押韵、平仄关系而论,至于对仗向有两种说法。有人说;“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和“绝句,自由使用对仗句,可用可不用”(李野先生《诗词格律学》)。这从历代大量不使用对仗的五七言绝句来看,还是有一定理由的。也有人说:“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就会产生四种格式。或截取前后两联全诗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诗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笔者赞同这一说法,从唐宋以来的众多诗作中看出,绝句中存在对仗的情形亦不少。对此,我们切不可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

笔者就此进行一些对照比较和探讨分析,权与众人分飨。

以平仄关系而论,绝句可分为4种。

绝句有两种,即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至于“五绝是从七绝中衍生,还是七绝是从五绝中扩展”,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且留待学者去考证吧。但七绝与五绝是可以互为条件、互为依存又可互换的。如杜牧的《清明》这首家喻户晓的七绝,有人把每行的前两个字去掉改为五绝:

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理由是,时节何必是清明,行人一定在路上,“何处有”无须再借问,更不一定要牧童才能指路。

也有人把“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在句前填两个字,改为七绝:

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

且不说这样改写是否恰当、必要,但从平仄上看,七绝与五绝之间的内在关系还是互通的。那就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头,即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并在比照中发见以下规律。

第一式(平仄脚)

五绝仄起仄收:OO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七绝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客至》)

第二式(仄平脚)

五绝平起平收:OO平平仄仄平。天官动将星(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七绝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猿鸟犹疑畏简书(李商隐《筹笔驿》)

第三式(仄仄脚)

五绝平起仄收:OO平平平仄仄。十年离乱后(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七绝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二十一家同入蜀(杜甫《绝句》)

第四式(平平脚)

五绝仄起平收:OO仄仄仄平平。银烛吐青烟(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七绝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州桥南北是天街(范大成《州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