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贫穷和小康的距离其实就是一场病,而我们的生命的方向在这场昂贵的疾病中被撕扯着

——遇言姐

用主演徐峥的话说刷爆了朋友圈的《我不是药神》,是关于一个小人物在现实环境下,被自己灵魂中的真善美点燃,拯救他人生命并完成自救的故事。

而这部电影并不是仅仅自救这么简单。

遇言姐觉得更简单: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失败的利己主义者

徐峥饰演的程勇是一个卖伪印度神油牟利的商人,但是他不仅仅利己,还很懒惰,想赚钱而没有赚到钱,生活的一塌糊涂。

他与妻子离婚,反对妻子要将儿子带到国外,甚至在协调无果的冲突中,试图对妻子家暴。后来在警局对做警察的小舅子的暴怒和威胁,马上低眉顺眼的服软。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初期的程勇不思进取、欺软怕硬

这时的程勇是一个将生命物化,可以以金钱衡量生命,一个会说出“命就是钱“的商人。

彼时他还没有与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相处,所以他无知无畏,对自己的狭隘局限直言不讳:

我只是为了赚钱,从来没想过去做什么救世主。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这样的程勇遇到了相信他卖印度神油一定可以代购印度药物的吕受益,而程勇走了一趟印度之后,发现卖印度的仿药有利可图,他们的合作,始于吕受益对生命的不息坚持,和程勇在金钱上的需求。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吕受益不仅改变了程勇的生活,也升华了他的灵魂

为各种利而形成了“走私团队”

发现了商机后的程勇,组织起了“走私团队”,团队中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背景也不同。

因为自己生病波及家人的吕受益、因为女儿生病而委身风月的思慧、有生病后怕连累家人而出走的黄毛青年、有生病后泰然处事的刘牧师……

每个人身上带有不同的个性和气质,吕受益身上对生的渴望,思慧对孩子无私的奉献,黄毛青年的肝胆义气,刘牧师对正义和法律的敬畏。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风雨同舟的“走私团队”

重病患者吕受益,难看的吃相、戴三层口罩都源于对生命的珍惜,这种珍惜来源于爱。

原因正如他告诉程勇,自己一开始在白血病的打击中试图轻生,但是见到自己新生的儿子那一刻“一看到他就不想自杀了。”是对新生命的喜悦和成为父亲的慈爱与责任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憧憬着能够成为爷爷。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出于对活着的渴望,吕受益一顿饭能吃下好几个包子

思慧是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妈妈,她在酒吧跳钢管舞。 当她在看着平时欺压她的经理在程勇威逼利诱下跳钢管舞时,她眼里泪花闪现。

女儿生病之后,丈夫迅速抛弃了她们。为了救女儿付起高额的治疗费用,她不得不在夜店工作。那一刻她的宣泄,不仅是对上司、工作的不满,更是对人生无奈的控诉。她后来在“走私团队”中作为社交枢纽、信息中转站负责联系更多需要帮助的白血病患者。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单亲妈妈思慧一个人抚养患有白血病的女儿

还有自私的张长林,在被捕后面对减刑的诱惑,选择隐瞒。 遇言姐对他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句话出自何处无从查证,但是遇言姐在电影中也听到被捕的老奶奶说:

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黄毛青年住的简陋房子里,多少人因为没钱就病逝在床上了。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为了不拖累家人,黄毛青年患病后离家出走

整部《我不是药神》贯穿着两个视角,病人及亲属的视角,非病人的视角。

于病人视角而言,他们面对的就是生和死,而非病人,如程勇面对的是救援和法律,药商和张长林面对的是利润和正义,而令人感到残忍的是,病人对生死的选择受制于治疗费用,而治疗费用却掌握在非病人手中。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吕受益请求程勇走私药物

曹警官却是在电影中同时兼备这两个视角的人,他同样也是站在了观众的视角上,他遵守法律,也知晓道义,他的矛盾是整个电影矛盾的中心。

曹警官放走了一屋子的知情人,也退出了这个案件的调查,但是他不可能阻止案件被他人接手,面对这种矛盾的两难选择,他后退一步逃避了,这种普世态度也是对生活无可奈何的妥协,就像我们找得到病因——穷病,我们却没有办法根治。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矛盾的曹警官对生活无可奈何

吕受益在自杀前回头看了一眼在熟睡中的妻儿,呼应了他那句“一看到他就不想自杀了”狠狠地锤在了遇言姐心上,我们都有自己的爱人和自己的骨肉,但是那一刻爱却抵不过贫穷。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为了不拖累家人,吕受益最终还是选择自杀

贫穷是杀伤力最大最无形的武器,因为高昂的药费,因为贫穷,剥夺了吕受益的生命,压低了思慧的尊严,祭上了黄毛青年的青春。

贫穷和小康的距离其实就是一场病,而我们的生命的方向在这场昂贵的疾病中被撕扯着。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为了给女儿治病,思慧一再对生活妥协

一个为他人而死的人救愈了一个利己主义者

时隔一年,程勇到医院看望吕受益,彼时吕受益已经在病痛的折磨下脱去人形了。吕受益清创的那一幕耐人寻味,程勇和吕的妻子在病房外,各坐一边,中间的光打在他们中间。阴影中的他们神情各异,程勇在吕受益的惨叫中面露同情,而妻子的冷静不是麻木,而是多次经历心疼得无可复加了,她的试图挣扎和无可奈何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已经病得脱去人形的吕受益还未放弃生存下来的渴望

吕受益去世后,程勇走出他的家。门外站着许多白血病患者,他们戴着口罩,看着程勇,想必他那时候感受到的不止是目光的注视,更是心理的拷问。

这也是遇言姐深受触动的一幕,在我们不知道的“门外”还有多少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多少需要帮助的人在我们看不到的领域里和命运反抗着。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到这里程勇已经得到了升华,他从一个利己主义变成一个利他主义。

他从一开始要求病人们摘下口罩,到后来在有病人的环境自觉掐灭烟。从靠贩卖药品赚差价到倒贴卖药,他的厂子倒了,可是他的灵魂站起来了。

在救助患者的过程,程勇完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我救赎,直到他站在法庭上,他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辩解,只是呼吁大家对白血病的群体投入更多的关爱和救助。

到这里程勇这的人格已经丰满。被关押监狱,看似毁灭的过程,却是他灵魂真正的苏醒。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在这场走私案中,程勇的灵魂最终得到了升华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走私团队

同样是社会边缘问题,同样是和病魔斗争的故事,同样是主人公在通过对他人的救赎完成自救……遇言姐想起了2013年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在次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优秀作品。

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东西方相隔较远,却同样是关注病症患者等边缘人群的问题。不同的是,西方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展现给我们的生存欲望是来源于自我意识,而东方的《我不是药神》立足于家庭的责任和爱。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主角罗恩也是一个抽烟、喝酒、吸毒、找姑娘的市井之徒,比程勇也强不到哪去。

但是不同的是,相较于《我不是药神》中,程勇是个不相关的健康人,最初为利益驱动去寻药,后期为了正义而铤而走险。

罗恩自己就是一名患者,他初期对病症的难以接受,以及后来他顽强的求生本能,是推动他不断寻求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罗恩游走于墨西哥、日本、中国各地,哪里有新药他就去哪里,他是这些药物的试验者,每一个药物他都自己服用,而事实证明他经营了一年的俱乐部,死亡率只有10%。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为了给自己和病友买药,罗恩奔走于世界各地

但是药监局没有批准的药,不论疗效,一律被称为“假药”。在政府的阻挠下,他的俱乐部陷入了困境,而支撑他的是病友们的支持,他们出资、或者提供住所,是他们的信任让他没有放弃。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较之《我不是药神》中,浓厚的家庭黏性,这部电影中患者的生存意志单纯地源于生存的本能。他们不为了家人亲属,他们为了能多活过一天,多喝一杯酒。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电影更着重于患者自身,自我的认可,自我价值的挖掘。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雷恩是一位异装癖同志,作为男二号,他同样也令男主的思想得到了转变。但是不同的是,我们在电影中是看不到他强烈的生存意志,相反,他及时行乐,仍然过着恣意放纵的生活。

他是剧中真善美的存在,他从不否认自己的性向,承认自己的心理性别,他是本剧中唯一和家庭产生联系的人,而这次联系,他抹掉了自己的定位,换上了男装迎合父亲,为了罗恩向父亲求助。

与《我不是药神》中不同,雷恩和家庭的关系是对立的,他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更美地站在世界上。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这部电影发生的背景是80年代的美国,对艾滋病的普及认识还不够,歧视存在于社会对患者的认知,同时也存在于患者们内部。

罗恩和雷恩就是这两种偏见的缩影。在得知罗恩患病后,昔日好友对他的态度改观,让他灰心离开了家。而罗恩最开始也对雷恩的性别持有排斥。

罗恩与雷恩革命情谊的建立,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主题: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坚持无可厚非,同样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罗恩和雷恩在与病魔和药监局抗争中互相扶持

这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同样存在着两个视角,相关人群和不相关人群。

药监局、医院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对治疗持有保守和松懈态度,而患者的生命是倒计时活着的,他们对活着的强烈渴望,让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治疗方式,而药监局讲求的“流程、制度“让患者们失望,罗恩的俱乐部应运而生。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这两部电影都没有过分渲染苦难,却同样引起观众共鸣的是电影的真实,那种几乎野蛮的求生欲望。

他们确实都是讲述一个男人的成长故事,却有着更饱满的内核。

《我不是药神》难能可贵之处不是它结合了娱乐性和现实性向我们揭示了社会矛盾,不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近乎纪录片的风格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了患者们在绝境中奋力求生,而是它们没有否认和逃避真实的冲突,也没有和现实的矛盾势不两立,它既不隔靴搔痒,也不尖锐化,它们仍然在无奈的夹缝中寻找希望。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程勇说过,他不想成为“救世主”,事实上,没有人能够成为救世主,其实我们只是在拯救自己。

很多人在没有面临苦难和生命重创的时候,并没有理解爱与生命的意义。

或者说,我们往往幸运的,却浑浑噩噩的过着一生。有很多人拥有健康却活成了混蛋,而有的人拥有着家人和爱却挥霍着感情。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就像程勇这样,从一名小人物,或者说从一名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者,面对生命的真相,突然成长为,或者成为一名暂时(尚不知是否可以利人一生)的利他主义者。

像罗恩这样的混蛋,突然从赚小钱变成了把帮助别人当成愿景的勇者,他的生命从此不仅仅是让自己过得快乐,而是深深挖掘出自我和更多能量。

对于病着的人来说,寻找药物是用来延续生命和健康。

而对于程勇这样的人来说,寻找药物是把自己从一个利己的人变成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人生皆苦,无论是昂贵的药物还是仿照药,我们都希望自己更健康,也更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那唯一的解药,是对生命的敬畏。

我不是药神:人世间,好人和“恶”人,可能只差一种药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