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冒名医生”被证实 美年健康改口“深表歉意”

曾对外称“黑公关”盯上的美年健康,从一开始咬定“不存在无证上岗医生”的说辞,松口称“部分医师备案不及时”。到昨晚(8月5日),面对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所证实的违规行为,再次改口:“深表歉意。”

这前后,不过5天时间。在这前后的几个交易日里,也让美年健康市值蒸发超百亿。

打脸!“冒名医生”被证实 美年健康改口“深表歉意”

8月5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收到天河区卫计局《责令整改通知书》,且在公告中“深表歉意”。

实锤:

存在三大问题

8月5日晚,美年健康发布公告,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收到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责令整改通知书》,证实了美年健康美年富海门诊部存在冒名医生、体检报告无医师手写签名、违规开展CT放射诊疗活动等三大违规行为:

1、部分B超检查报告未经医生陈飞雪审核,由其他医生以陈飞雪名义发出报告;

3、在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前擅自开展CT放射诊疗活动。放射科使用未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复査的人员肖浩、卢玉萍从事放射诊疗工作。

打脸!“冒名医生”被证实 美年健康改口“深表歉意”

《责令整改通知书》提到,现责令严格依法依规执业,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并须进行以下整改:

1、规范医生执业行为管理,医生应亲自审核并发出体检报告;

2、加强医疗文书管理,完善医生手写签名;

3、依法依规开展放射诊疗服务。放射科按要求使 用职业健康体检合格人员。

美年健康在8月5日晚的公告中表示,在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后,第一时间派驻专项工作小组进驻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进行深度调查,并逐步落实整改。

四次回应:说法前后不一

成都商报记者梳理了自称美年健康前员工,谭翠莲的爆料文章发现,文章中共指出了美年健康存在四大问题。

1、美年健康用离职的医生、冒牌医生违规签发医检报告;

2、并未取得CT,MR,胶囊胃镜等由不同程度辐射设备所做检查的营业执照;

3、“3650”体检的医疗安全(记者查询后发现,“3650”系美年健康的一款体检套餐,需花费3650元);

4、强制员工刷信用卡购买公司体验卡。

面对前员工的质疑,美年健康前后共有四次回应。

第一次回应是7月30日,美年健康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称有关个人歪曲夸大事实、恶意抹黑公司,美年健康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配合司法机关依法打击。面对质疑中“冒用离职医生”一说,称相关人员执业资格证照齐全有效不存在无证上岗、持错证上岗或持过期证照上岗的情形;CT,MR,胶囊胃镜等无证操作也属捏造;对于“3650”医疗安全,称多篇报道“妖魔化”体检行业,并不会导致重疾。

第二次回应与第一次无二。但此次回复的十分钟后,就被天河区卫计局的“实锤”啪啪“打脸”天河区卫计局称,在对举报涉及的三名医生陈某,卢某,鲁某进行现场询问和调取体检报告后,医生陈某表示患者报告并非其本人审核,该机构涉嫌违规出具报告;另外关于放射性诊疗设备,天河区卫计局称美年富海门诊部涉嫌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便违规开展放射诊疗,并且正在其行为立案处罚。

8月1日,面对深交所的关注函和天河区卫计局的公告,美年健康就此事进行了第三次回复。回复中,美年健康一改此前“公司不存在无证上岗”的说辞,松口称“部分医师备案不及时”。另外,对于设备执照,美年健康称,由于前期大型设备大多属于甲类医疗设备,在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审批环节周期长且有一定难度。

第四次即8月5日晚,也是在收到天河区卫计局的《责令整改通知书》之后随即回复。前后四次回应,美年健康的说辞从“证照齐全”到“深表歉意”,伴随着天河区卫计局的检查结果而变化。

违规事件:早有门店受罚

事实上,经过成都商报记者梳理,这也不是美年健康第一次因为员工未持证上岗、放射设备等问题受到处罚。

2017年8月,上海卫计委对美年健康上海美锦门诊部开出行政处罚,其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过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未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等。

2017年11月,上海市卫计委对上海美锦门诊部开出行政处罚,其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2018年2月,上海静安区卫计委曾对美年健康上海美智门诊部做出行政处罚,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人员上岗。

有媒体曾统计,2014年美年大健康体检门店违规数量高达26起,2015年6起,2016年29起,2017年也有14起。单单是上海美锦门诊部,2014年到2018年,就被上海卫计委处罚十次之多。

打脸!“冒名医生”被证实 美年健康改口“深表歉意”

美年健康收到行政处罚的这些门店中,无证上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问题最普遍。

8月1日,在美年健康第三次的回复中,美年健康称,成都金牛体检门诊部、深圳市瑞德尔门诊部等体检中心曾先后17次因为缺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放射诊疗许可证》而被处罚。

“公司前期存在的处罚主要集中在放射诊疗许可证的范围,由于前期大型设备大多属于甲类医疗设备,在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审批环节周期长且有一定难度,伴随相关文件的下发,放射诊疗许可证办理速度加快,此类问题将基本解决。”美年健康称。

资本市场:市值缩水百亿多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一名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称,美年健康前员工谭翠莲离职之后,公司并没有如之前承诺的发放她应得的薪酬。

可能是基于对医疗安全的敏感度以及公司对她的各种刁难等多方面因素,她才无奈地写下文章:《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挣一次钱了!》,也正是这篇文章,是美年健康落入旋涡之中的契机。

美年健康怎么也想不到,因为没有给足一位员工的报酬,而在资本市场引起如此大的涟漪。

打脸!“冒名医生”被证实 美年健康改口“深表歉意”

在自媒体文章发布谭翠莲的文章后,美年健康7月30日开盘即跌停,报收19.53元/股,市值一日蒸发近68亿元。

7月31日,美年健康开盘再度大跌逾6%,最终全日报收19.59元/股,涨幅仅为0.31%。随着“假医门”事件持续发酵,8月2日,美年健康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报出自2017年9月份以来的新低16.33元/股,最终全日报收17.45元/股,跌幅3.11%。在风波开始之后的5个交易日市值累计蒸发了近170亿元。

8月6日,美年健康开盘即跌7.67%,股价又创新低,跌至15.05元。收市时报16.0元,跌1.84%,市值已从事件发酵前的677.38亿元缩水至499.5亿,蒸发了178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