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端午節「午時水」特別有神效?

為何端午節“午時水”特別有神效?

端午節,家戶都有掛艾草、包粽子、祭拜祖先等傳統習俗,其中閩南、臺灣、潮汕地區的端午節取“午時水”也是很多人注目的。

端午節是黃曆五月五日,又稱“重午”,那一天午時(從上午11點到下午1點)的水稱為“午時水”。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午時,但是隻有重午這一天午時的水稱為“午時水”。人們說午時水特別神奇。

說午時水特別甘醇、經久耐放,用來泡茶特別好喝、助益身體的保健。臺灣有午時水的俗諺,和驅毒保健有關,這一句“午時水飲一嘴,卡好(勝過)補藥吃三年。”應該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當然“午時水”,必須是出自天然水源的山泉、井水,而且是沒有汙染的水。來到現代,水源汙染已經非常嚴重了,大家取午時水時,可不能掉以輕心喔。

午時水 極陽水

為什麼一年中,只有重午日這一天午時的水這麼傳奇?那就從“午時水”的另一個名稱“極陽水”來探索。

端午節,以干支記日來看是午月午日,故而也稱“重午”,“午”代表陽火,陽氣最高點。從天地五行來看,重午日干支是雙重極盛的陽火,就是“純陽”日。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之稱。

午時水極陽剛的神奇,就是從天地運轉、陰陽五行的消長變化的道理而生。夏天陰弱陽盛、冬天陽衰陰盛,各人身體也都能明顯感受寒暑陰陽五行的差異。從天地陰陽的變化看“午時水”的效用,也就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

午時水實際的功效

那麼理論上有這個道理,“午時水”、“極陽水”落到實處,表現又如何呢?

鑄造刀劍

古人有傳,特別在重午這一天煉劍、煉鏡、採藥可以禳解陰毒之氣。這裡就說一說煉劍、煉鏡。

傳說用“午時水”鑄造刀劍特別鋒利。臺灣老鎮鹽水鎮上的橋南老街區有13口古井,那是承傳三百年的古井,橋南老街的打鐵鋪都從古井取用“午時水”鑄造刀劍具。泉利老打鐵鋪堅持傳統,每年從當地八卦井只取“午時水”更換打鐵鋪水槽中的水,一年中鑄造刀具所用的都是“午時水”。打鐵鋪水槽有兩個,一個是磨刀用的水槽,一個是打鐵鍊鋼時用來焠火降溫的水槽。

打鐵鋪老師傅李一男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用午時水來打鐵、磨刀才能打造出鋒利耐用的刀具,他家的打鐵店從第一代起,就一直維持打鐵水槽一年一次換午時水的傳統。傳到李一男的兒子已經是第六代。

鑄造丙午鏡

傳說“午時水”鑄造明鏡有如神明,可以辟邪。在中華文化中,鏡是辟邪的神器。《本草綱目》李時珍說鏡能辟邪,“鏡乃金水之精,內明外暗。古鏡如古劍,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惡”。

鏡能夠聚火、能夠辟邪,鑄造之日就是關鍵。東漢《論衡》說,在五月丙午日午時鑄造的銅鏡(陽燧),可以取得真火,“陽燧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時(午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磨礪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比真取火之道也”。

以陰陽五行來說,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午屬陽之火,一年之中以五月丙午日午時陽火最盛、陽氣最剛,是輝光萬丈的極陽之火,鑄鏡可以引火、可以辟邪。“午時水”吸收了天地陽剛之氣的精華,是為水之精,用它鑄造出來的金屬器具,就成了李時珍所說的“金水之精”,若有神明,古鏡、古刀劍就是。

中國古代青銅鏡

古代鑄造神鏡的日子,也是以五月的丙午日最上選。在中國古代的鏡銘中就能見到“五月丙午日”或是“丙午鏡”的銘文字樣。“丙午鏡”是在午月又遇到丙午日所鑄造的,如漢朝武帝的《元光鏡》、東漢和帝《元興鏡》都是其中著名的丙午明鏡。

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是“重午”,但是午日不一定都是“丙午”日。依照干支紀的排序來看,60天一循環才有一丙午日,所以不是每個五月都能遇到丙午日。光輝萬丈的五月丙午日,更加陽剛氣盛,這樣的日子才能鑄造出“丙午鏡”,周流無極,山海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