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時代,你花的1000學費不如他花的100,因爲你不懂這點

中國現在到底階層有沒有固化?寒門子弟還能不能進入社會上層?

一方堅定地認為階層已經固化,貧家子弟很難再有上升通道。另一方則反駁說,什麼馬雲、馬化騰不都是赤手空拳的人嘛,憑藉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階層的穿越。

最終誰也沒說服誰。問題的答案可能很簡單:如果現在的階層固化了,那麼有且只有知識才能幫助一個人完成躍遷、穿越階層、改變命運。

知識付費時代,你花的1000學費不如他花的100,因為你不懂這點

道理也很簡單。任何時候,強悍的學習力都意味著強悍的競爭力,特別是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流通前所未有的發達和對等的時代。

2007年查理·芒格在USC法學院的畢業典禮說:

我活這麼久,見到了不計其數的人獲得成功。這些人或許天資不是最佳,他們甚至不是最用功的,但是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睡覺的時候要比早上起床的時候要進步一些。

如今,絕大多數人都能明白查理·芒格所提倡的“終身學習”理念

於是我們看到這兩年“學習機器”暴增,似乎每個行業的每個人都特別拼,特別地“知識焦慮”——努力工作之餘,還堅持每天閱讀和學習、聽線上分享、上線下課程、學大咖經驗……

知識付費時代,你花的1000學費不如他花的100,因為你不懂這點

這本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只不過,在學習結果上2/8法則同樣存在——

80%的人好像學到很多,最終還是感覺沒什麼變化;20%的人則效果顯著,不僅學習效率高、進步快、工作越來越出色、薪水越拿越高,個人價值也越來越大。

是那80%的人努力不夠?是智商不夠?

都不是。查理·芒格又一語道破:人類社會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發展,同理,你們只有先學會怎麼學習,你們才會進步。

這就是現代人關於“求知”的真相——人和人之間比拼的早就不再是學或不學,而是誰的學習效率更高,更富有成效。不會學習,你的努力就沒用,你的勤奮就不值錢。

為什麼普通人學了那麼多知識還是沒感覺,而高手卻能真正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知識付費時代,你花的1000學費不如他花的100,因為你不懂這點

因為一般人把學習理解成單純的吸收知識。而高手則把學習視為一個完整的鏈條:輸入、輸出和反饋

只有輸入沒有輸出和反饋的學習,只是機械地“存知識”,知識不會屬於你。羅胖(羅振宇)說過,知識在那,你得“縫”一下,才是你的。

這個 “縫”的動作,其實就是記筆記,記筆記的本質就是知識管理。即不是“流水賬”似的簡單記錄,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主動地對知識進行篩選、記錄、整理、輸出。這才是高效地“學知識”,知識也才屬於你。

對於普通人來說,學會記一手好筆記,會讓你的努力高效,而且值錢。

知識付費時代,你花的1000學費不如他花的100,因為你不懂這點

但你可能會疑惑,記筆記不是人人小學就會了的嗎,還用得著學?如果這就是你的理解,那麼只能說,你和真正的筆記高手之間,隔了十萬八千個美崎榮一郎。

日本作家美崎榮一郎寫過一本書《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曾獲“日本商業圖書大獎第一名”。在書中,他僅針對工作筆記這個場景說道:

我每年都會將我做筆記的方法升級。踏入社會以後,要想在工作上成為骨幹,做筆記是一項最基本的技能,公司是不會教你的。
你應該自己學習,而且應該下大力氣去學。想漲工資,必須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想休假,必須提高工作效率。不管你踏入社會多少年,都要不斷磨鍊和提高自己做筆記這項基本工作技能。”

活用實物筆記本並與電子筆記相結合的筆記方法,曾數度引發日本職場的“筆記狂潮”,不但使美崎榮一郎獲得成功,更使其成為活躍於日本社會的“超級上班族”和職場精英的典範。

事實上,記筆記不僅可以顯著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提升學習效率、讀書效率、時間管理效率,甚至能幫你打敗拖延症,讓餘生的每一天都高效起來。這是一項一旦學會便終身受益的基礎技能。

知識付費時代,你花的1000學費不如他花的100,因為你不懂這點

推薦幾個自己常用電子筆記應用

1,有道雲筆記

雲端同步,大空間,隨時隨地回顧筆記,進行記錄和整理

2,印象筆記

同樣雲端筆記,與有道雲筆記各有特色

3,奇妙清單

記錄待辦事宜,購物清單等等 ,方便日常事務處理

4,朝夕日曆

日曆類型,規劃每日生活

當然,這只是幾個不同類別的應用例舉。找到適合自己的筆記術才是最重要的。

還是那句話,網絡時代,善假與網,高效精準利用網絡與技術。讓你的效率加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