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2016年3月,平原縣審計局杜洪衛被派駐到前曹鎮前李村擔任“第一書記”。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將一個村困民窮、環境髒亂的落後村,變成了一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先進村,更用自己實際行動溫暖著每一位前李村村民的心。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走進群眾,成為真正“村裡人”

“我可不是給你誇,自從杜書記來了之後,吃住一直在村裡,走訪入戶、到田間地頭轉轉看看,瞭解情況,為村裡解決了不少難題”,前李村村民張富海激動地說。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初到前李村,這裡道路坑窪、村困民窮、環境髒亂,與20多公里外的縣城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這讓杜洪衛心裡很難受,感到自己身上擔子的艱鉅,讓他難受的是村民們的不信任,大家認為這個駐村幹部過不了兩天就走人了,幹不了什麼事。

為消除村民的疑慮,瞭解民情,他駐村後經常到田間地頭裡幫著群眾幹農活、與他們話家常,利用半個月時間,走訪群眾100餘戶,掌握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與原來待在辦公室裡辦公相比,杜洪衛覺得農村工作越來越有意思,幹得也越來越起勁。

隨著工作開展,群眾對他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他與群眾關係越走越近,與大家感情越來越深,越來越接地氣兒,成為了真正的“村裡人”,開展起工作也越來越順。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產業增收,集體群眾雙受益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多年來,由於村組織渙散、集體經濟薄弱、村情矛盾複雜等問題,一直阻礙著前李村的發展。面對難題,杜洪衛提出抓好黨建工作夯實發展基礎,牢牢抓住每月的黨員活動日,開展座談會、談心談話、召開組織生活會等,讓大家把憋在心裡話擺到桌面上來說,加強溝通交流,逐步消除幹群隔閡。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同時,落實好“三會一課”、“三務三資”陽光報告會、“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實現民主決策,事務公開,並積極發展村內年輕人入黨,壯大了基層黨組織隊伍,不斷增強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基礎打好了,杜洪衛開始幫著村裡謀發展,爭取早日摘掉“窮帽子”。

他主動找上級部門爭取扶持資金,經過努力,爭取到的資金髮展了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在辦公室屋頂安裝5千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每年發給省定貧困戶6000元,剩餘的資金全部作為村集體收入。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集體有了收入,還要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在杜洪衛的幫助和推動下,2018年5月,前李村註冊了平原縣正喜園家庭農場,一期規劃佔地200畝,投資500萬元建設高標準冬暖式大棚25個。該農場採取“旅遊+生態”的經營模式,拓展觀光采摘和休閒體驗功能,實現一產三產融合發展。

土地流轉不僅讓部分群眾有了承包費,還能讓更多人外出打工,有了雙份收入。農場建成後,可為周邊的群眾提供100餘個就業崗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村集體年收入三萬餘元。

優化環境,造美麗鄉村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環境好了,老百姓才能心情舒暢,才更有幹勁兒。”杜洪衛在“民情日記”裡這樣寫道。

與一年前的道路泥濘、村容髒差相比,現在的前李村可謂是舊貌換新顏。杜洪衛從縣城請來了專業規劃團隊,從整治村容村貌入手,完善了村內規劃,劃定柴堆堆放地,挖掘垃圾池3處,擺放垃圾箱18處,對村內"三大堆"進行了徹底清理,並協調縣裡的各部門,籌集資金硬化村內道路800多米。

此外,他抓住植樹的有利時機,整合村閒散宅基地,在村莊的房前屋後、主要街道種植了法桐、國槐、白蠟1000餘棵,不但改善了村內的生態環境,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物質保障生活,文化充實心靈。2017年6月,杜洪衛經過多方奔走,爭取專項資金18萬元,對簡陋的辦公場所進行了改造,新建了紅白理事議事大廳、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並配備了體育器械、圖書800餘冊。

現在,前李村的村容村貌不但發生變化,也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閒暇時跳跳廣場舞,到農家書屋看看書,群眾的思想認識開闊了,大家覺得日子過得更舒心了。

履行使命,溫暖群眾心窩

“在任一天,就要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爭取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杜洪衛質樸的話語中帶著讓人不容置疑的堅定。

他深知,“第一書記”是派到貧困村帶領群眾致富的“引路人”,要想貧困村實現脫貧,短期的資金支持是遠遠不夠的,要多發展產業,這才是推動前李村脫貧致富的根本。

平原“第一書記”杜洪衛:用行動消除貧困,以真情溫暖民心

正當村裡工作越來越順,2017年7月,杜洪衛因患重病需手術治療,不得不離開“第一書記”崗位,但病魔沒有讓他退縮,反而使他更有幹勁,住院期間還經常與村裡聯繫,詢問貧困戶的情況。“這點病還打不垮我,我想為大家多做點事情”,這不但是杜洪衛的心聲,他也是這麼做的。

手術後僅僅休息了一個月,杜洪衛就到村裡開展工作,之後的日子裡,他更是抓緊每一天時間,利用治療間隙盯在村裡。當時,正值村裡鋪路,他經常到村督促工程進度,與村幹部一起幫助施工方解決困難,這些點點滴滴,村裡的黨員幹部群眾都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

杜洪衛正是靠著一腔激情和不斷地摸索,才在脫貧攻堅中有了新的突破,發展農業產業,形成良性循環,實現了由“輸血”到“造血”的跨越,讓前李村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