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智慧講堂:應對生活痛苦的祕方

我們每天唸佛、誦經、行持佛法,怎樣檢查自己是否進步了呢?那就要看我們在面對眼前的境界時怎樣生心,是否仍是執著心?誘惑當前,慾望是否還是一觸即發?

佛經稱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是欲界,欲界的最大特點就在一個‘欲’字上,可以這麼說,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生活在強烈的慾望中。欲是什麼?欲是生命內在的希求。有從生理上發出的,也有心理上發出的。因此,慾望有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這兩個方面。

佛商智慧講堂:應對生活痛苦的秘方

慾望非常複雜,其表現的形式千差萬別,在佛經中簡單的歸納為五種,稱為五欲。即色慾,眼睛希望看到漂亮的顏色。聲欲,耳朵希望聽到動聽悅耳的音聲。香欲,鼻子希望聞到香味。味欲,舌頭希望嚐到可口的美味。觸欲,身體希望接觸到舒適的環境。

五欲在佛經中有時另有所指:(1)財欲,是對財富的希求。(2)色慾,是對男或女的希求。(3)名欲,是對名譽地位的希求。(4)食慾,是對飲食的希求。(5)睡欲,是對睡眠的希求。

有情生命就是在不停的追逐五欲境界中延續,通常人生所謂的幸福快樂,說穿了,那不過是慾望的滿足,當人們慾望滿足時,感到快樂,感到幸福。慾望又是沒有一定的東西,人類慾望雖然與物質條件有關係,但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滿足並無標準,它往往隨著物質環境的改善而水漲船高,古人生活條件簡單有吃、有住、有穿就能滿足;而現在物質條件豐富了,人的慾望也隨之膨脹。

佛商智慧講堂:應對生活痛苦的秘方

今天的人,並不因為豐富的物質環境而感到滿足,他們總是處在不斷向外的追求中。

慾望的表現形式有三大特徵:一、是佔有:人生活在慾望中,總想佔有社會的一切。你看那些溫飽尚未解決的窮人,只要求有吃的、穿的、住的就行了;可生活基本需求一旦滿足,於是就希望過上方便舒適的日子:洗衣服太麻煩,最好有個洗衣機,代替手洗;走路覺得累,乘公共汽車又不方便,還是買個轎車,或者摩托車;工作之餘,閒了無聊,搞個電視消遣多好;出外遊玩名勝風景,走過就算了,真不過癮,買架錄像機,要不照相機也行。

要添置這些就得擁有大量的財富,為了賺錢就得拼命的工作。 有財富的人,他又想到了社會上的名譽地位:有些富翁會花錢去買官當,擠身於政界;有些會辦慈善事業,博得社會上的名譽。

總之,別人擁有的,我也得有;別人沒有我也得有。慾望使得我們在不停的追求,不斷的佔有中度過。處在慾望中的人,總是忘記已有的東西,而去追逐未有的東西。

俗話說:慾壑難填。一個想發財的人,當他擁有萬元了,接著就要百萬、千萬、億萬,由於目標永遠在前面,沒有知足的時候,因此,他既使擁有很多財富,也總感覺到自己不富有。二、是比較:人生活在現實中,必然要與社會發生關係。

當我們擁有財富時,別人也擁有,於是出現比較,你擁有百萬,我得擁有千萬,比你富有;你坐桑塔納,我得坐賓士,比你神氣;你吃一桌用一千元,我吃一桌得花五千元,比你豪華;你穿一般的衣服,我得穿時裝,比你時髦;你用黑白電視,我得用彩電,比你好看;你的電腦是三八六,我得買四八六,比你先進;你當縣長,我得當上省長,比你大。(摘自濟群法師講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商智慧講堂:應對生活痛苦的秘方

要讓自己的生命發揮最大價值,就不能一直在五欲之事上打轉,佛陀成就後,沒有住進皇宮接受供養,而是率領僧團託缽日中一食,就是以身示現“少欲知足”。現代人為什麼會痛苦?想得太多人生宇宙的真相是什麼?人生宇宙的真相,就是萬法都是假相,沒有一法是真相,每一種相,都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緣起的假相。 這個世間,沒有一種東西是真實性的,因為它是剎那生滅的,它是緣起緣滅的。

換句話說,萬法都是敗壞之相。一定會毀滅! 好!回過頭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為什麼我們現在統統要念佛?為什麼我們鼓勵人家唸佛?為什麼?很簡單,就是因為眾生的妄想太多! 諸位!我們要求的很少,但是,想的太多,我們的需求其實很少,可是,我們的妄想太多,這個就造成理想跟現實的落差,會產生種種的痛苦。

其實我們的“需求”是很少的,。意思就是:我們人生的食衣住行,要用到的東西其實是很少的,一碗飯吃就飽了,那個床鋪一睡就夠了。 可是,我們不是,我們每天的妄想,我們需求的其實很少,需要的東西其實不多,但是,我們的妄想太多。因為妄想太多,所以,現實跟理想有太嚴重的落差,我們的痛苦一直沒有辦法擺平,每天都在幻想當中這樣過日子,今天不好好地過日子,一直想著明天,明天不好好地過日子,一直想到明年。

一切眾生都是這樣子,往前一直存在著一個幻想,卻忘記了現在的日子好好地過,很可惜!(慧律法師講解《金剛經》)

佛商智慧講堂:應對生活痛苦的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