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論時光|央行釋放7000億,短暫的刺激之後仍需謹慎!

巖論時光|央行釋放7000億,短暫的刺激之後仍需謹慎!

來源:大巖資本(ID:JASPERAM)

什麼是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存款準備金率。

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吸收的存款,存放在央行的比例。那麼如果央行決定降低這個要求存放的比例,那麼銀行就可以拿出更多的錢釋放到市場上,於是就釋放了流動性給市場,也給經濟帶來一定的刺激作用。

背景

現在國家經濟面臨比較大的困難,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一方面要去槓桿擠膿包,一方面還要穩增長保就業,另一方面還要保匯率保外儲,最後房價還不能大漲大跌。總之就是既要、又要、還要。所以這次釋放流動性,也是一次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此次定向降準主要有兩方面內容:

一是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於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同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相關銀行要建立臺賬,逐筆詳細記錄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實施情況,按季報送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

二是同時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相關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金融機構使用降準資金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情況將納入人民銀行宏觀審慎評估。

分析

關於第二條,2000億資金的釋放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這個部分,其實和4月份那次的描述差不多。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相比大型和國有企業確實有很多先天的劣勢,不管是在業務規模,信用風險,抵押品等各方面都不會成為銀行的最優質貸款對象。所以這一次定向的降準也是希望鼓勵這些城商行,農商行儘量多地在地方層面上給予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的支持,這和之前的政策方向基本一致。我們也就不給予過多的筆墨進行描述了。

我們想著重談一談第一條,債轉股的含義和影響。

債轉股,顧名思義,意思就是欠債變成股權,以前我欠你錢,但我沒錢,我用股票還,以前你有我的債務,現在變成了你有我的股票。這個欠債是誰欠誰的呢?主要是國有企業欠銀行的。這些企業要麼資金流有問題,要麼經營困難,總之就是還不起錢。實質上,這是一種面對信用違約沒有辦法的解決辦法,只是推遲了一些問題爆發的時間。通過債轉股把兩者的利益綁定在一起,那麼以後共同發展,等企業重新發展好了,銀行和其成立的負責處理這類業務的公司也可以從這些發展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如果這個企業本身就已經存在巨大的問題,未來發展不好,那麼這筆錢很可能也就面臨損失的風險。

在2016年的時候,國家曾經倡導過一次債轉股,但是當時效果不是特別好,簽約一萬多億但是真正實際落地的可能只有一千多億。這次通過降準,給銀行提供更加充足地資金來重新提這個概念,有這麼幾個需要注意的要求:

  • 此次明確實施主體在“債轉股”項目中應當實現真正的股權性質投入,而不是仍然以獲取固定收益為目的的“債轉債”,也就是說,不支持“名股實債”的項目;
  • 鼓勵相關銀行和實施主體按照不低於1∶1的比例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債轉股”項目;
  • “債轉股”有關股份及相關債務減記要嚴格遵循市場化定價,按照法律法規,由項目相關參與方協商確定;
  • 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相關實施主體應真正參與“債轉股”後企業的公司治理,促進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同時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 實施“債轉股”項目應當有利於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恢復企業發展動能,不支持“殭屍企業”債轉股。

簡單來說,央行希望這次債轉股不是簡單地放水來借新還舊然後把債務延期,而是希望能夠真正地讓銀行和社會資本獲得股權,一起幫忙參與到這些國有企業的運作中來,推動一些改革,幫助一些優質公司渡過難關,提升管理水平,未來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讓全社會一起來解決目前的債務問題,共度時艱,而不是讓銀行和政府獨自來承擔這些過去由於一些歷史問題積累的風險。

應該說這個理想是美好的,但是在具體落地中,仍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控制資金的流入不進入房地產,不空轉而是真正地流入實體經濟?如果債轉股之後出現大量的損失如何界定責任?如何讓混改對企業運營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不是阻礙?這也都考驗著監管層和實施層面的人的智慧,也是需要時間來慢慢摸索的。

總結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本月初進行了大量的MLF的操作釋放流動性,那麼相應的同時降準的概率應該不大。但是在“貿易戰”懸而未決,上個月社會融資腰斬,債券違約潮,股市出現較大跌幅,整個市場情緒較為悲觀的環境下,去槓桿是否過急,需不需要緩一緩,如何更加平穩地來推進去槓桿而不是一刀切地讓正常實體經濟運行受到影響,也成為了社會上討論非常多的話題。這條降準的政策,也從側面反映了央行對現在經濟環境情況的擔憂。目前市場對於降準的預期是,年內仍有一到兩次。

總而言之,畢竟是定向地釋放了7000億這一筆不小的流動性到市場,所以短期內對股市和樓市都存在正面的影響,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兩個市場資金面的壓力,債券的違約潮和發不出去的情況也會得到緩解。但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股市短期的上漲也沒有根本性的支撐。所以,不能盲目地樂觀,在這個市場上,仍需要如履薄冰地去進行每一筆投資,去控制每一個潛在風險,等待真正時機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