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1.

“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這是宋朝在立秋這天,把栽在盆裡的梧桐樹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已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 來 了”......

現在看來,古人重儀式,今人無所禁忌。

秋來,暑氣漸消,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在莞城無分明,卻能看到南飛雁,碧空如洗。

素日安好,一切如常,忽雷聲陣陣,暴雨突降,立秋遇雨,怕是三秋多雨水。

南方的風雨無詩意,無纏綿,更無慼慼哀哀,依然是,說來就來,颱風,暴雨,急驟且猛烈。

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2.

夏盡秋來,三伏盡,嫋嫋秋風,潺湲秋水,這是我心中的秋,家鄉的秋。

立秋,涼風漸至,寸草結籽,這是一個成熟收穫的季節。

秋風起,木葉飛,梧桐葉黃,楊樹葉落,一夜風起,滿地枯黃;庭院菊開枝頭,月季不甘落後,芳姿爭豔;柿樹,棗樹,石榴樹,累累碩果壓枝頭。

秋,並不是蕭條無色的,也不是清冷瘦骨的,它依然是美好的,豐盈的。

秋水寒煙翠,潺潺波清澈,冷冷秋水一分薄涼,一分柔情,更多一分孤芳,也似那年離家的時候,無人理解,卻清心訣絕,說是,去實現夢想,不如說是,給自己一個機會,一個成長的里程碑。

置身於家鄉的秋裡,閉目,滿滿的是那多彩的回憶。而如今離開家鄉的十年裡,再沒看到過滿地的黃葉,滿院的菊黃。

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3.

秋,在今晚的九時三十分來臨,悄無聲息,如約而至。

夏去秋來,四季更迭,秋,既是收穫的季節,也易於生出悲傷的季節,所以,要心懷著愛和希望,便不怕流年似水,指尖流沙;悠悠歲月,蹉跎年華,也會因愛而溫潤,因希望而變得千嬌百媚。

我依然安穩於塵世間,享努力後的喜悅,也享那平常心,平淡事。

任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底線,珍惜每一份知遇之恩,也懷著敬畏之心,恭迎秋的到來。

始知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