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刺绣

家语

+

今日立冬。水始冰,地始冻。天气腾,地气降。

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积聚收敛,固本而完塞。天地萧肃,诸君珍摄。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之后,便是冬。大自然迎来又一轮荣枯。说实话,现在冬天的“味儿”越来越淡了,尤其整日穿梭在都市的石头森林中,偶尔停下脚步,呼吸着熟悉又陌生的空气,会特别怀念小时候的冬天,那时的冬天有白雪,总是干干净净的,一家人围着炉子,就着氤氲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外面天寒地冻,老屋里却有热流滚动,周身皆是如春的暖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何为立冬

立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属于冬季的初始。《月令二十四节气集解》曰:“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秋季的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生灵们也开始蛰伏于地下,准备冬眠。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气象

三径就荒,松菊尤存

立冬不尽然是“冬”。此时我国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地区却秋色晴好,并无冬意,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感。

无论如何,随着“冬”的到来,天气终归是要步步转寒。此后,松菊犹在,百草荒芜。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物侯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一候水始冰丨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冬寒水结,是为伏阴。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丨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立冬习俗

古代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人们会提前在家里养些鸡鸭鹅兔,精心准备一桌香喷喷的热菜,像北方的羊肉锅、南方的姜母鸭,大补一番,既御寒保暖,又滋补养生。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有些地方还会吃饺子,因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立冬吃饺子表示秋冬季节的交替。在这一天吃饺子,意在新旧交替,秉承上苍之意,祈佑来年好运。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风物

立冬至小雪,北方正是孟冬之月,但在南方,却会呈现出春三月的温暖天气,俗称“小阳春”,一些植物会二度开花。

如《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所说:“这(海棠)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这花开因为和暖是有的。”这时人们喜欢到户外赏花,饱览这秋冬之际的奇妙“春色”。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养生

秋冬养阴汤

立冬之后,天气渐寒,此时煨一锅汤,是再好不过的滋补养胃之举,所谓“女子三日不离藕”,莲藕是墨鱼干做汤最合适的搭档。

莲藕墨鱼干汤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 材料】

莲藕、胡萝卜、莲子、花生、墨鱼干、带皮五花肉、生姜

【做法】

① 冷水泡发墨鱼干、莲子花生。

②热锅倒油,泡好的墨鱼干放入,小火在油里炒一两分钟后捞出。

③其他原料一起放锅内加冷水炖,约1.5小时。吃时加盐调味。

【 小贴士 】

五花肉最好带点肥的骨头,猪肉补肾液,润肌肤,带皮效果更好。炖好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大口吃肉很过瘾,吃完肉再喝汤水,有肉吃有汤喝。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声色,以待阴阳之定。”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天地万物遵循秋收冬藏之道

人与自然之气相通

自然要遵循闭藏之道

太阳晚升早落

人亦晚期早卧

天地寒冷

自然要注意保暖

不可再露脚踝等

做到“无泄皮肤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丨朔风起,万物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