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控不严,银行会急速出手频开罚单!

日均罚单16张、累计罚近9亿、处罚227人……

2月2日,银监会公布的逾五千万元罚单再次令市场瞩目。排查发现,多名外部不法人员“假黄金”做质押物骗取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0亿元贷款,19家银行被罚款5250万元,104名责任人遭到处罚。

然而,这仅仅是银监会严打严罚的其中一个缩影。仅今年1月份,全国各银监机构累计公布了497张罚单,全月罚款近9亿元,平均每天罚单16张。同业、理财违规操作,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吃”罚单的重灾区。分析认为,今年将是“最严监管年”,随着监管再出全面整顿通知,仍存侥幸心理的违规做法将受到监管严格处罚。

典型一  内控不严,“假黄金”骗取190亿贷款

2月2日,银监会公布了一起百亿黄金骗贷案的涉事银行处罚决定——陕西、河南银监局依法查处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质押贷款案件,对两地涉及该案的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款5250万元,并处罚104名责任人。

该案事发于2016年5月初陕西潼关信合(陕西潼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因一笔约2000万元的黄金质押贷款发生逾期,催款无果后决定处置质押黄金,在处置过程中发现黄金掺假,遂将此事报案。根据银监会通报,多名外部不法人员横跨陕西、河南两省,以纯度不足的非标准黄金做质押物,骗取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0亿元贷款。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35名外部涉案人员。

银监会称,该案暴露出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存在诸多缺陷。一是贷款“三查”形同虚设,二是押品管理严重失效,三是业务开展盲目激进。

典型二 浦发成都分行吃下4.62亿元罚单

银监会在1月份对多起大案进行了处罚,合计近9亿元罚款。其中浦发银行(13.40 +1.98%,诊股)成都分行案的受罚金额是1月份单次被处罚的最大金额,达4.62亿元。

“这是一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今年1月19日,银监会公布了该案的查处情况。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不良贷款。

这个手法简单而言,就是贷款客户A企业还不出款了,于是银行就找了一个空壳公司B来收购A,并发放给B一笔贷款,让企业B来收购企业A,顺便替企业A 还这笔钱。775亿元的贷款在这些公司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此前不良贷款留下的窟窿却被填上了。而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此前多次宣称自己不良贷款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