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爲什麼說「寧傳十手拳,不傳一手胯」

「干货」为什么说“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

點擊箭頭處太極拳頭條”,關注我們哦!!

「干货」为什么说“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

拳界歷來就有“寧傳十手拳,不傳一手胯”的說法。將胯的練法和用法當作珍貴的看家功夫,不肯輕易傳人。

太極拳名家鄭悟清先生曾經有這樣的比喻,並以此說明胯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淺出地說:“木偶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當木偶在舞臺上表演各種動作時,都是臺下演員用手來指揮完成的。演員的手拉得越好,術偶表演得越精彩。而太極拳一切動作的變化莫測全依賴胯的動作,以胯根為主宰,牽連發動全身運動。”

「干货」为什么说“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

太極拳明師林泉寶先生也指出:“太極拳的所有動作,初級時是以手領手,也就是以手指揮整個太極拳運動;而後是以身領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運動,每一招一式,一切運動之主宰皆由胯節指揮。”

而在太極拳界,也流傳有“教拳不傳胯,傳胯師父差”之說,這些都充分說明,胯的練法對於練好太極拳有著致關重要的作用。

而太極拳胯的練習側重在松胯,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剎那間把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將會瞬問斷勁,功虧一簣。會松胯可卸掉對方來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盤穩固,為襠走下弧創造了條件,可加大腰部轉動的幅度,使周身協調。其次,松胯是形成混元之力的必要條件。再者,松胯還有利於調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運行變得輕靈。

「干货」为什么说“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

對於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來說,欲練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學上所謂的胯,係指股骨上節,大腿的摺疊下陷處。換句話說,我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位叫作胯,胯關節由骶髂關節、髖關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

練松胯的重點之一是體悟搖臀蕩胯。所謂搖臀,是以臀部一側胯關節為圓心,以骨盆為半徑的旋轉運動;蕩胯則指弧線提胯和弧線落胯運動。放鬆骶髂關節對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時從大腿根部放鬆,注意操練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如此達到開活兩胯的作用。

如果練拳時真的鬆開胯,尾閭就如一個鐘錘,向左偏時左胯落的同時,右胯蕩起,既而有右胯落時尾閭已經靠過來了,由胯帶動全身直至手指及腳下湧泉。放鬆腹股溝和會陰穴、松腰斂臀(亦俗稱塌腰)對松胯圓襠亦起到較大作用。

另外,注意放鬆胯關節,並放鬆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頂骨盆,夾僵胯部。

松胯起碼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輕靈,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胯關節的各骨關節能靈活轉動,不產生輔助肌肉韌帶做負功的現象。二是松腰沉穩,通過鬆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帶領肢體內外運動,恰到好處地使意氣勁合一,能使身體協調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干货」为什么说“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

對形體而言,堅持長期科學、系統的胯鍛鍊,可使胯範圍渚如骶髂關節、髖關節等關節軟骨增厚,肌腱、韌帶增粗,在骨附著處直徑變大,膠原纖維量增加,從而提高胯關節的抗拉能力及穩固性。

通過放鬆伸展性練習,既可使參與關節運動的原動肌力量得到增強,又可使對抗肌的伸展性提高。與此同時,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了關節的運動幅度。太極拳運動的重心變換離不開胯關節的有效活動。

「干货」为什么说“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

對修煉太極拳內功而言,以胯襠為主宰的行拳練功,使之以身領手,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皆由此而成。

陰陽、虛實以及丹田呼吸全賴胯襠之運轉,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稱推手)的練習,在內則是丹田的運轉,最後練就心意合一,由丹田統帥整個身體的運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其動能的來源是腰胯。胯根是軸心,帶動各關節進行運動。襠勁轉圈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