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聞·江西2018」「好鄰居」張賽英:9年義務照顧患病「大姐」

「暖新聞·江西2018」“好鄰居”張賽英:9年義務照顧患病“大姐”

張賽英替餘新華修理指甲

「暖新聞·江西2018」“好鄰居”張賽英:9年義務照顧患病“大姐”

張賽英替餘新華梳理頭髮

「暖新聞·江西2018」“好鄰居”張賽英:9年義務照顧患病“大姐”

張賽英準備蒸紅薯給餘新華吃

景德鎮在線訊 (記者 蘆梓君)清晨,張賽英早早地起床,帶著一碗早飯,出家門右拐來到患病鄰居餘新華家中,替她穿衣、梳頭,喂她吃早飯,隨後自己便回家收拾食材上街賣餛飩。

這是瓷器街社區小十字弄橫側弄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從張賽英照顧鄰居餘新華的第一天起,日復一日,飛鳥掠過流雲,至今,已是第九個年頭。

鄰居疾病纏身 孑然一身無人照料

瓷器街社區小十字弄橫側弄是我市的老城區,毛細血管般的里弄錯綜複雜。53歲的張賽英搬至小十字弄後,關愛周邊鄰里,平日裡只要知道鄰里之間有困難就會義不容辭地去幫助。

今年58歲的餘新華早年與丈夫離異生有一子,離異後兒子跟隨父親常年在外打工,餘新華多年來都是獨自生活。餘新華家中有著遺傳性糖尿病的案例,九年前的餘新華也未曾想到自己會患上糖尿病、高血壓並引發出多種併發症。兒子常年在外,哥哥患有糖尿病自顧不暇、姐姐遠嫁他鄉,無人照顧的餘新華常常想到自己的病便會以淚洗面,每天都在悲傷中度過。

張賽英每天在里弄進進出出,多次經過餘新華家門口的時候,發現她在抹眼淚。注意到餘新華的異常後,張賽英找到餘新華,詢問其緣由,在瞭解這一系列情況後,張賽英便常常來到餘新華家中,安慰她、開導她、支持她,主動承擔起照顧餘新華的事宜。

無微不至的照顧 不計回報的付出

8月17日,晴日轉陰,氣溫不再酷暑難耐,張賽英給餘新華搬了個凳子,讓她坐在家門口,細細地幫她梳著頭髮。“大姐的手患有筋骨病,手指僵硬彎曲不了,手掌上的肌肉也已經萎縮了,兩隻手現在都使不上勁。”張賽英梳好頭髮後,拿出剪刀給餘新華剪指甲,記者看到,餘新華手掌上大魚際已經完全異於常人那般飽滿、有力。

“每天吃的藥比飯還多。”在餘新華的家中,處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藥物堆放成山,餐桌上的洗手盆裡更是滿滿一盆的藥。隨著常年累月吃藥帶來的副作用,餘新華身上時常或出現紅疹,或渾身無力,精神怏怏。出現此類症狀後,餘新華經不能自行起床、吃飯、洗澡、更衣了,張賽英每天出門前來到餘新華家中,替她收拾好一切後出門賣餛飩,十點左右回到里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餘新華家中看看她在做什麼。

為了使餘新華的手舒服一點,張賽英每天都要用臉盆裝好白醋,切好洋蔥倒下去,給餘新華泡手;餘新華出門不便,為讓雙腳的肌肉不加速萎縮,每晚睡前,張賽英便要給餘新華按摩腳;天氣炎熱,餘新華飲食不振,卻又因糖尿病不能多飲稀飯,張賽英每天想著法子地照料餘新華的飲食,喂她吃飯。

2015年,對於張賽英來說,是提心吊膽的一年。這一年,餘新華的身體狀況不穩定,張賽英夜晚回到家中後,手機不關機,不靜音,甚至要把手機聲音調到最大,這樣才能夠在半夜接到餘新華打來的電話,一通通的電話築起了生命的快速通道,好幾次張賽英在接到電話後都及時地將餘新華送至了醫院。“照顧大姐對於我來說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幫大姐洗澡更衣、喂大姐吃飯、替大姐按摩,這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張賽英告訴記者,“每天在大姐家中待到八、九點,看她睡下了,我才能夠安心回家。”幾年過去,張賽英仍保持著手機不關機、不靜音的習慣,只要晚上電話一響,張賽英便匆忙起床穿衣趕到餘新華家中,查看她的狀況。

鄰里小愛匯成人性大愛

提起張賽英,小十字弄橫側弄的居民們便讚口不絕。

“這麼多年以來,張賽英默默無聞做實事,對餘新華而言真的不像是鄰居,更像是一家人,”小十字弄橫側弄居民皇雙珠告訴記者,張賽英家中條件不是很好,鄉下有母親要養,前幾年還要顧著自己的孩子讀大學,但卻能夠一直堅持照顧和她非親非故的餘新華,這讓鄰里都十分敬佩。

“張賽英這樣無私地照顧餘新華,我們看了很難不為之所動。”小十字弄橫側弄居民餘國富告訴記者,附近鄰里平日裡都會將自己家中吃的端一碗過來,幫忙張賽英一起照顧餘新華,“我們做的這些都是小忙,張賽英一做就是九年,是餘新華實實在在的依靠。”

張賽英的義務照顧自己的一舉一動、鄰里對自己的點滴幫助,餘新華心中充滿了述不清的感激:“要不是鄰居們這麼多年的幫助,我早就想不開了,張賽英在我心裡比親人還親。”

昌江街道瓷器街社區書記、主任曹霞向記者表示,半個月前有一位受過張賽英幫助的居民,親手寫了張賽英照顧鄰里的一封感謝信交給自己,“照顧一天兩天可能做得到,常年累月照顧這麼多年的,卻很少。我一開始都有點不敢相信,在接到感謝信後,我首先去核實了一下情況,得到鄰里的反饋都十分好,我聽了覺得十分感動,這就是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好人。”

“我會一直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顧大姐,能照顧她是我的福氣,我沒想過放棄,更不會拋棄她。”張賽英說。

記者手記:九年,一個孩童讀完義務教育的時間,在張賽英這裡卻毫無概念;3000多個日夜,餘新華的家門一次次被張賽英打開關上;70000多個小時,張賽英重複著單一繁瑣的照顧行為。張賽英不善言辭表達,但她無聲的行動就像是黎明前黑暗中的燈,照亮了餘新華半生的路,更像是一塊強有力的磚,築牢公眾良好道德風尚建設,推動社會精神文明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