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駐村扶貧 力求精準——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駐村第一書記 包太平

「扶貧故事」駐村扶貧 力求精準——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駐村第一書記 包太平

包太平,通遼市體育中學副校長,於2018年5月被選派到白興吐蘇木中會田召嘎查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他立足於崗位,主動作為,帶著對農村工作的熱愛和群眾的感情,圍繞“5+1”精準扶貧模式,進村入戶,調查摸底,撲下身子鑽研業務,把對黨的忠誠和對工作的敬業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處處體現共產黨員的本色和風采。

白興吐蘇木中會田召嘎查共271戶,125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5戶,187人,其中穩定脫貧40人,正常脫貧140人,未脫貧7人。由於該村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有利於發展養殖業,在扶貧工作中主要以養牛產業扶持為主,未脫貧戶每戶購買2頭基礎母牛增產增收態勢良好。

明確對象 摸清底數。精準扶貧要做到“六個精準”,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精準的內涵更加豐富,操作性也就越強,用群眾的話說,也就是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包太平帶領嘎查班子成員、工作隊員,逐戶調查,摸底情況,按照“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序,科學識別,分類管理,做到幫扶對象精準化。同時對識別出的貧困戶根據致貧原因不同進行精準幫扶,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制定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

理清思路 積極幫扶。在扶貧工作中,對白興吐蘇木中會田召嘎查的75戶建檔立卡戶經常性的進行入戶走訪,詳細瞭解其致貧原因,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針對不同情況,精準發力,確保不放棄一戶貧困戶。貧困戶趙成柱姑娘趙婧身患尿毒症,瞭解到家庭困難,每週透析兩次,又要在通遼租房子吃飯,利用“滴水籌”愛心捐助平臺11500和社會愛心人士兩萬餘元,共給趙婧捐助到三萬多的善款。包長雲家兒子鞠路圓就讀白興吐小學六年級,因家裡父親病故欠債無法承擔伙食費等,包太平協調吉林延邊愛心團隊給捐助3000元伙食補助。還給中會田小學捐贈了一萬多元的學習用品。協調醫院簽約“家庭病床”定期入戶為周殿軍、侯盛阜病人測量血壓檢查身體並定時送藥。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侯盛阜、周殿軍、齊德格吉日呼家產業扶貧購買2頭基礎母牛,建牛棚、窯池,設計規劃庭院建設謀劃脫貧計劃。

積極協調幫扶 成效顯著。白興吐蘇木中會田召嘎查還有2400畝地不能澆灌,包太平協調旗民委,協調項目資金300萬元,為白興吐蘇木中會田召嘎查上“管灌項目”。

做為一名普通的駐村幹部,包太平在平凡的崗位上紮實苦幹,在精準扶貧的行程中積極作為,著眼扶貧大局、共同致富不落一人。群眾看到了致富希望,真心把他當作貼心人,跟隨他一心一意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