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風

古道西风

一條路,曲曲彎彎,荊棘遍地;一座關,巍峨矗立,雄峙千古;一首歌,如泣如訴,綿延悠長;一行人,扶老攜幼,離鄉背井。那發生在清朝咸豐年間“走西口”的故事,見證了這條古道的歷史滄桑。而今,古道猶存,但卻物是人非。那條通衢大道,連接著關內外,傳遞著時代的信息,運送著無盡的人流與物流,向人們展示了迅捷發展的美好前景。

古道西风
古道西风

我從哪裡來?我的根在哪裡?對於這些問題,爺爺曾經明確告訴過我,我的祖先在山西省寧武縣繁衍生息了不知多少個世紀,只是在清朝,才來到塞外渾河岸邊這個小村莊,出走口外也不過五、六代光景。為什麼來到這裡呢?爺爺沒有明確告訴我,而是勸我多看看二人臺《走西口》,然後就明白了。

一曲二人臺,難道與我的家道還有關係嗎?長大後,學習了一點歷史,我才明白,我的祖輩似乎也像太春和玉蓮們一樣,為了逃荒從關內“走西口”過來,然後才在這個小村莊落地生根。哥哥甚至斷言,我們村的王家似乎就是二人臺小戲《走西口》的原型,只是王家老人早就過世,目前已無法考證罷了。

古道西风

古道連接著晉蒙兩地,交界處便是殺虎口,傳統上又稱“西口”——與“東口”張家口相對。因此,所謂“走西口”,狹義上講就是走殺虎口。而殺虎口千古以來就是一處極其重要的關隘。從兩漢到魏晉,從隋唐到明清,北方草原民族與中原漢族統治者發生了數不勝數的軍事衝突。特別是明代,殺虎堡曾屢次被蒙古軍攻下,直接威脅到明王朝的統治,使得明朝政府被迫收縮防線,並動員幾乎全國力量,在晉蒙交界處修築了萬里長城以抵禦蒙古軍。此後,隨著明朝政府放寬對百姓的控制,關內的一些貧苦農民紛紛背井離鄉,出關北上,來到海海漫漫的土默川平原,興建了大大小小的“板申”定居下來,開發土默川平原,發展農耕生產。

清代,為了打擊蒙古噶爾丹叛亂,清朝政府設立了五路驛站,其中出京師經殺虎口到土默川一線就成為重要的一條驛路。清代中葉以後,關內大批貧苦農民為了謀生,紛紛逃荒出關,來到關外廣闊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他們春來秋去,時稱“雁行客”。此後,隨著對關外的深入認識,特別是對這片廣袤土地的依賴,一些農民便在這裡定居下來,形成了諸如代州窯、偏關窯等具有關內特徵的村落,這些農民也為開發土默川平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曾數次沿著這條古道入關。從呼和浩特出發一路向南、向東進發,沿途可以看到眾多的烽火臺,這些烽火臺互不相連,考古學家稱其為牧火墩臺,也就是用以傳遞軍情信息的軍事設施,據考古學家證實,這些墩臺最早有漢代的,還有明代的,最晚還有清代的。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和林格爾縣盛樂鎮、城關鎮、新店子鎮等地,沿著這條驛路,我們還要經過三輔、四輔、二輔、東二輔等帶有明鮮驛道色彩的村莊,當然也有當年的沙爾沁、二十家子(和林格爾)、殺虎口等驛站。現如今,驛站不再,眾多當年的驛站如今已發展成為大大小小的城鎮,如明珠、似翡翠,撒在這條當年千難萬險的古驛道上。

古道西风

在和林格爾縣城關鎮武松村西北側的崖壁上,我們發現一處不太深的石質窯洞,內樹一塊石碑,上面鐫刻了清代為修築這條路出資者的名單及過程,從而證實這確是清代的驛道、商道。在新店子鎮鄰近殺虎口的茶坊村,沿渾河右岸往下游去,行走未遠,我們便在岸邊石崖上看到了一處摩崖石刻,是佛像的造型,離地約有四米高,上面似乎還塗有紅色。繼往前行,我們的腳下便有了新的感覺,低頭看去,只見十幾米的路面,鋪著渾圓光滑的石頭,石面上留著深深的車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他家原本就住在這個村子,這條古道他自小經常走過,也不知經歷了幾世幾代,過去還很長,後來由於河水的衝涮,古道的大部分現已無存,只留下這短短的十幾米。這幅摩崖石刻佛像和這條古道,再次有力地證實,清代的商道就途經此處,似乎那吱吱嘎嘎車軸的聲還回響在山谷間。

繼續前行,殺虎口就在眼前了。雄偉的關口,堅固的長城,川流不息的人流車流,使我們彷彿回到了明清時期商業繁盛的時代。入得關來,右邊坡樑上面便是巨大的殺虎堡,據說,在清代最繁榮的時候,殺虎堡居民曾一度達到五萬餘人,而繁榮的商業貿易使得關稅收入“日進斗金鬥銀”。如今,古堡居民已經廖廖無幾,但古堡內的戲臺、民居,古堡外的石橋、古道仍舊曆歷在目,古堡南門額上那古香古色的“殺虎堡”三個大字,似乎在向人們傾訴著古堡的前世今生、盛衰榮辱,令人感慨萬千。

古道西风

從殺虎口到右衛城僅十餘公里,這裡便是東漢雁門郡治所在地善無故城,明朝移關外玉林衛並興建了右衛城,亦稱右玉林衛,清雍正年間置朔平府並設立將軍府,乾隆初年將軍府移治綏遠城,古城一時沉寂下來。歷史地看,雖然明朝修建了長城、設立了關隘,但由於明朝實施開設互市、移民實邊的政策,清朝走西口興起、旅蒙商發達,關內外的聯繫事實上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

建國以後,古道的面貌逐步得到改善。先是進一步拓寬改造了舊有的砂石路,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呼和浩特到和林格爾縣城關鎮柏油路通車,九十年代末和林格爾至右玉縣的柏油路通車。進入新世紀,國家進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建設力度,再次投入巨資,修建和呼和浩特經和林格爾縣、山西省殺虎口直到大同市高速公路,使得關內外的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最有意思的是,相鄰的和林格爾縣與山西省右玉縣,在發展農村經濟、推進生態建設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現,兩個縣因生態環境建設卓有成效,都曾獲得過全國綠化造林先進縣稱號。進入新世紀,兩縣依託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都投入巨大精力發展奶牛養殖業,農民收入顯著增長。兩縣的趨同發展,見證了晉蒙山水相依、人民共謀幸福的歷程。

古道西风

驛道悠悠,西風漫朔;虎關雄踞,縱貫古今。一條路,就是一部歷史,那是萬千民眾踩出來的;一條光明大道,是一個時代變遷的歷史見證,那是新時期改革開放輝煌事業的縮影。西口古道載著我們的希望,正在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丨本期審核:韓新梅 胡文彬

古道西风

所有稿件專人統一處理,採用發佈後,工作人員會與作者聯繫

古道西风

[email protected]

古道西风

0471-7188422

古道西风

地址:和林格爾縣新聞中心(原廣播局院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