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中国人喜欢马,马到成功、千军万马、青梅竹马、龙马精神、金戈铁马、天马行空、万马奔腾、一马平川、一马当先……成语中许多都和马有关。这种四足、面长、善跑的动物,在远古时代就被人类驯服,成为人类生产、运输、战争的伙伴和战友。

古都南京,遍地有“马”,譬如城东马群。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图片来源于《周末》报2018年8/9期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万“马”奔腾

据南京地名网,除了“马路”一类表示“道路”含义的地名,南京市含有“马”的地名共计近200个,单是主城区范围内,马地名就多得难以一一罗列,比较有名气的有:马道街、马台街、马群、走马巷、马家圩、马府桥、马营、马巷,不太为人所知的还有马芳苑、马巷路、马子山、跑马巷、拴马巷、马面头、五马街、小涧马、马家岗……这些马地名中,有不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时留下的,而其中最集中的就是东郊马群一带的马地名。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曾有历史学家认为,宋被元所灭,军事上的一个原因,就是失去了养马地,大部分军用马匹只能靠进口,导致处于被动地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自然要吸取前人教训,牢牢抓住马——这项重要的战略物资。

根据史料记载,明初几十年,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都重视“马政”,朱元璋曾谕:自古以来,能得天下者,莫不以马政为重。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图为重视“马政”的朱元璋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马政是啥?

我国古代官方马匹管理制度,简称马政,始于商,兴于汉,成于唐,盛于明。据《明史》“马政”一节中记载:朱元璋在内阁中设立了两个管理官民牧马的机构:

一为“苑马寺”,专管“宫廷舆马”的日常事务;一为“太仆寺”,专门掌管官民牧马之政。上述两个部门所属的基层,还委任有圉长和群长等牧马小头目。朱元璋在南京和江淮一带大行养马,把明代养马业推向了高峰。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图为《明史》,曾有记载“马政”一节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由“太仆寺”在南京城东附近设立管理该地区牧马的机构,牧养战马和皇家御马。当时的法令规定:江南乡民十户养一匹;江北乡民五户养一匹。那时,对官牧还有一条律令:有儿马(公马)一匹,骒马(母马)四匹为一群,委置牧夫一人,马数达到五群,设群长一人。“马群”这一地名就这么出现了。

今天的“马群”是栖霞区一个街道,面积近18平方公里,北接仙林,位于全区的最南端。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马群夹在紫金山,以及东南方的龙王山、铜山、台山等一片丘陵之间,是城郊少有的可以策马奔驰的平地。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马群”北接仙林,位于全区的最南端

城东的马

从马群及附近的历史遗迹来看,当年明朝牧马的规模是相当大的,放牧马匹的数量多,牧马业务分工细。《白下琐言》卷四记:“明初牧马皆在外廓门以内,如麒麟门至观音门一带地方。”

当时养马讲究按毛色分养,各个区域也直白地根据所养的马的特点来命名,如今环绕紫金山周围,分布的青马村、黄马村、红马村(现在的上下五旗村),白马村、黑马村(现在的黑墨营)都是当年的牧马场。如果说那时南京周边尽是养马场,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据统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三月,应天府(南京)所属的上元、江宁、句容、溧水四县就养马6651匹;江北及滁州太仆寺所辖的牧群有马17385匹

。苜蓿园是当时种植牧草苜蓿的地方;位于栖霞区的草场村是堆放军马草料场的地方;吴家墩传明代此处有两大土墩,驻军经常在此遛马训练,名武家墩,后吴姓在墩边建村,改称今名。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图为南京麒麟门,明朝牧马规模相当大的地方

因着朱元璋定的政策,当时南京马群到处是一群一群的马,很快就出现了马集、马村、马塘、马场等地名。而也因为马政的执行,朱元璋为其百万大军获得了充足的精良马匹,很快平定了两广、云贵、川藏和长城内外的边远地区,成就了大明的一统江山。就连康熙也在数百年后忍不住提笔写了“治隆唐宋”的碑文,为朱元璋点赞。

“神马都是浮云”,马群与马有关的地名中曾经红极一时的是一条“神马路”。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图为南京的“神马路”

当时网友编了一组有趣的对话。

问:请问这里是什么路?

答:这里是神马路。

问:什么路?

答:对,神马路。

问:到底是什么路啊?

答:就是神马路啊!

如此可以无限循环数小时……

这条并不宽阔的道路,位于栖霞区马群大道东,北起青马路,南至金马路,全长约两公里,在马群街道科技园内,道路两侧多以厂房为主。根据南京地名网,神马路是2006年4月命名的,是在东郊开发中,新修的一条马路。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2006年4月命名的“神马路”

上马与止马

朱元璋看重马,可也不是让马在南京城里随便乱跑的,有这么两个地名,就是给马“上规矩”。

下马坊位于南京中山门外,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北门附近,而这里其实就是明孝陵的入口处。600多年前,下马坊东侧曾有一处军事机构,当年这里有几千名精锐士兵驻扎在此,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卫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所以其地位并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叫“孝陵卫”,孝陵卫后来作为地名一直留存了下来。

下马坊设于洪武26年(1393年),这是一座两柱冲天式的石雕牌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用以警示此处是皇家禁地,文武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太祖皇帝陵寝的尊崇和保持陵区的肃穆,违者以“大不敬”论处。

「发现南京」古都南京遍地有“马”~来!马群找马

▲图为明朝时期古老的下马坊一角

止马营则离得有点远,位于朝天宫西南,东起莫愁路,西至张公桥,以朝天宫的下马碑“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而得名。现在还留有东止马营、西止马营和止马村等地名。明洪武时期,朝天宫是朝廷举行国家大典前贵族大臣演练礼仪的场所。其西侧“道贯古今”牌坊前有一石碑,

碑上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十二字,这种碑在古代俗称“下马碑”、“止马碑”。

当时文武百官来到这里,都必须早早下马步行,以示崇敬。清朝后期,这里又是江宁府文庙和府学所在,是祭祀“圣人”孔子的地方,官员至此,也得下马步行。当时的附近居民就称此地为“止马行”,后来就渐渐讹传为“止马营”。

远去在历史尘嚣中的马蹄声,伴随着种种与马有关的地名和故事,都留下了古都南京的威严与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