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阿媽愛叨叨

孩子,有些愚蠢的錯誤,一旦犯下就是人生無法抹去的黑點。近期,吳宗憲怒斥兒子發言不當,並讓他退出娛樂圈去澳洲打工的行為,令無數人點贊。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來源 | 阿呀媽呀 | 作者 | 巫笛

1

吳宗憲斥兒子滾出娛樂圈

深愛孩子的父母總是最絕情

綜藝天王吳宗憲的兒子吳睿軒,近期在臉書IG上叫囂著自己“要炸臺北市政府來給女友賠罪”。

此文一出,立刻被網友截圖留作證據,引發社會輿論。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8月19日,吳宗憲兒子吳睿軒在個人臉書IG上PO出一張圖,並配文道:“女友生病,要是沒好起來,我就做炸彈炸臺北市政府,全民賠罪。”

當晚,19歲的吳睿軒在恐慌中火速刪除了這條動態。

隨後,他試圖發文撫慰公眾情緒,稱“做炸彈一事純屬子虛烏有”,只是玩笑。

但是,吳睿軒還是收到了來自警方的調查通牒。

在接受問詢期間,吳睿軒向警方道歉,並再三強調:這一切僅是朋友間開的玩笑。

吳睿軒解釋說,因為該條動態發佈在未公開的群組內,用詞是朋友間經常開玩笑使用的話,是誇張詞彙,不明白怎麼就被人公佈還截了圖。

言下之意,自己出自無心,是私下說了這些話當玩笑,卻被人當了真。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臺警是不會放過這類散播”危險言論“的人,吳睿軒身為公眾人物,這次真的玩過火了。

既然言論已經被截圖傳播,引發公眾恐慌、政府不安,所以,吳睿軒個人還是會因“恐嚇公眾罪”被送往士林警署偵辦。

半隻腳踏進娛樂圈的吳睿軒,這次因”危險言論“,犯下如此愚蠢的過失,真的把老爹吳宗憲的臉都丟光了。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8月20日,吳宗憲面對媒體,滿臉寫著”氣死我了“,出面替兒子道歉。

這一次,在吳睿軒被控“恐嚇公眾罪”後,吳宗憲的態度卻是“大義滅親”,沒有半點替兒子洗白,而是公開道歉,怒斥兒子言行。

吳宗憲還宣佈兒子退出娛樂圈,斥責兒子:演藝圈不需要你這樣的咖!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當日,吳宗憲表情凝重,說:“諧星最大的罪過就是不好笑,兒子,你真的不好笑。講那個五四三幹話,你要夠屌,人家還覺得你是個咖,你恐怖分子嗎?還是什麼東西?”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沒有似是而非的敷衍,沒有含糊其辭的包庇,而是句句嚴厲。

可以看出吳宗憲這次因兒子的事,是動真格了,他說這番話,不正是讓兒子意識到,身為公眾人物的原則:飯可以亂吃,話卻不能亂說。

他將兒子的過失,聯繫到“諧星”身份,是既給兒子臺階下,認為他在社交平臺的言論的確是一時“玩笑”,又不推卸責任,無論言論真假,對公眾造成困惑和莫須有的恐慌是事實。

不愧是橫跨演藝、歌唱和主持界高情商大咖,教育起兒子來也是一針見血。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吳宗憲對吳睿軒並不是只有粗暴的教訓,字裡行間也帶著對自己的反思,無論如何,自己“諧星”的身份,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兒子。

大眾欣賞的是,在兒子犯錯後,吳宗憲第一時間站出來,一起和兒子面對媒體,沒有任何袒護,說出讓大家“原諒”兒子之類的話,而是當機立斷,讓兒子退出娛樂圈。

吳宗憲還表示,會讓兒子去澳洲打工,可謂是“十足狠心”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身為公眾人物,說錯一句話看似是小事,但造成的影響往往是無法挽回的。

吳宗憲顯然深諳此道。

畢竟,藝人身份不同於普通人,有曝光也有號召力,所以有些觸及原則和底線的言論,即使是玩笑,也不能亂開。

2

自律的孩子背後

都站著一對狠心的父母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有一位對她十分嚴苛的父親。

在她童年時期,父親每日晨起,都要求她去附近中學操場跑1000米,寒暑往來,從不間斷。

董卿曾一度十分牴觸父親,甚至每日跑步都偷偷藏在門後,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就假裝氣喘吁吁上樓。

多年以後,她才明白父親當年的良苦用心。

原來,父親的堅持,

培養了她堅韌的意志,這讓她在如今的主持舞臺上,更加從容自信,而一份高強度的工作,也離不開健康的體魄。

如今想來,她坦言真的佩服父親,他當時的眼光是多麼長遠啊!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父母對孩子的小錯袒護,等孩子將來犯下真正無可挽回的大錯時,哭都來不及。

同樣是發佈危險言論,吳宗憲的做法令兒子“及時止損”。

但是,臺灣影星狄鶯的做法,卻差點把兒子狄安佐推向了恐怖分子的邊緣。

狄安佐在美國因散播“射翻校園”的危險言論,被美國警方上門調查,結果從寓所內搜出諸多槍支和1600發子彈,面臨被逮捕入獄的下場。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兒子涉嫌恐嚇、私藏軍火,狄鶯竟輕鬆地說出一句:兒子不過是耍了句嘴炮。

而狄鶯早年的育兒方式也遭曝光:控制慾強、過度溺愛、縱容兒子買軍火。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狄鶯在節目中說,和兒子同床15年,兒子每晚要捧著自己的胸部才能入睡,直到兒子生理成熟才分房睡。

對於兒子狂熱喜愛軍火,狄鶯老公孫鵬大力支持,還提議兒子將來可以做軍火商。

販賣軍火就是販賣戰爭,如此三觀不正,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事實上,聰明的家長,目光更長遠。

他們不計較孩子短期內會不會受傷,而是看到孩子犯的每個小錯誤背後,都隱含著怎樣的“禍患”,並果斷選擇切斷一切“禍患”的做法。

他們狠得下心讓孩子吃苦,只因他們明白“死於安樂”的道理,這個世界從不會平白無故掉餡餅,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收穫理想,甚至改變命運。

深愛孩子的父母,總是最狠心。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電影《摔跤吧 爸爸》中,父親面對妻子的質問:“現在整個村子的人都在笑我們,誰敢娶你的女兒?”,他斬釘截鐵地回擊:“我將培養一個非常偉大的女兒,她們沒有資格來挑選我女兒,而是我女兒來挑選她們。”

自律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一對狠心的父母。

父母在孩子犯下錯誤的時候,選擇包庇,只能讓孩子一時對你感激。

等到將來犯下大錯,必須要付出慘重代價的時候,孩子就會怨恨父母當初為何不及時制止,告訴他這是錯的。

做父母,要學吳宗憲、學董卿的父親,不要學狄鶯夫婦。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疼痛”,主動承擔過錯的代價,才是對孩子真正的“保護”。

相信在吳宗憲的“狠心”訓斥下,吳睿軒一定後悔莫及,牢記了今日的痛苦,今後,他在言行舉止上,也會更加自律。

孩子犯錯絕不袒護,尤其是原則性問題,絕不心軟!

父母該狠心時絕不糊塗,這才是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

3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孩子的視野與格局源自父母

京東CEO劉強東在《我的創業史》中講述了自己童年的經歷。

他說:“我很少談論小時候的事情,但那並不意味著小時候的成長和生活經歷對我不重要,恰恰相反,一個人的個性和價值觀,基本上形成於小時候。”

劉強東自曝自己的童年雖然貧窮,但絲毫不損志氣。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正因為父母選擇比別人多流汗、多努力,用勤勞、智慧和勇氣,把清貧的日子過得快樂而充實。

劉強東自幼便培養了化困境為動力的能力。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童年時期正是一個孩子養成基本品格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也是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時期,是孩子形成視野和奠定格局的階段。

古人云:“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是有所根據的。

年幼時父母的培養和教導,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成才,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長大後的視野與格局,都可以在其成長過程中追尋到源頭,這個源頭就是童年經歷,就是父母和親人對你的影響。

長輩的言傳身教,就像是一場潛移默化的春雨,滋潤著孩子的品格與心性,悄悄決定著孩子未來的格局和視野。

4

培養孩子自律

這4點父母要及早抓牢

1.遵守規則是基本素養

教導孩子遵守規則是基本素養,在公共場合,對規則的漠視,不僅關乎教養問題,也關乎人身安全。

2017年3月26日,在南京高鐵站,一名年輕男子因走錯站臺,試圖穿越高鐵軌道,跨越到另一個站臺。

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男子還沒來得及躍上對面站臺,就被疾駛而來的列車卡在了站臺與車的隙縫中,當場斃命。

規則既然被稱為規則,那就不是無緣無故被制定出來的。

就像乘坐電梯、自動扶梯過程中,我們該遵守的規則,幾乎每一條都是為了保護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看似冷冰冰的規則,對見識少、貪玩調皮的孩子來說,可能是好奇的禁忌,家長的引導教育才是對孩子的保護。

孩子的一切自律行為,都從遵守每一條社會規則開始。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2.常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有一份關於社會最成功人士的家庭調查,最終發現,那些成功人士無一例外,早年都生活在“家規森嚴”的家庭裡。

即使沒有明確白紙黑字制定家規,他們小時候都愛做一件事:制定計劃。

成功學裡有個從不過時的公式:目標+計劃+行動=成功。

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有清晰的目標之外,中間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制定計劃。

父母可以和孩子制定各式各樣的計劃,包括短期和長期,並督促孩子達成目標。

計劃表可以詳細到每日每刻,上面羅列著孩子每個小時間段內要完成的事,比如早晨8:00~8:30閱讀,下午2:00~3:00書法練習等等。

當孩子達成一個小目標時,父母適當鼓勵獎勵,是對孩子的激勵和肯定。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3.拒絕袒護,讓孩子承擔自我後果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一生。

總是袒護孩子的家長,可能會讓孩子得到一時的爽快,但長期對孩子來說,危害是無形的。

一個8歲的男孩用石頭劃破了一輛轎車,車主找到男孩父母,母親情緒激動,認為車主對一個8歲的孩子如此苛刻,並拒絕賠償。

幾周後,男孩把小區所有車都劃了,當得知自己需支付鉅額賠償時,男孩父母才後悔莫及。

包庇孩子的錯,就是縱容孩子不斷犯錯,甚至犯罪!

要求孩子自律,父母就必須拒絕袒護,讓孩子勇敢承擔後果。

人生很長,父母不能護娃一生。

吳宗憲對著兒子發飆了:“演藝圈不需要你這種咖”!

4.培養閱讀習慣、引導獨立思考

最快培養孩子自律的方式其實是閱讀。

閱讀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當然,這個閱讀是教孩子讀“紙質書”,而非稂莠不齊的電子書。

不讀書的孩子,一定是淺薄的、野蠻的,而閱讀能讓孩子專注自律,學會獨立思考。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放過任何一次提升孩子閱讀興趣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