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亘古不變的真理:忠言逆耳利於行

點擊藍字

「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忠言逆耳利于行

關注我們

1857年的某個深夜,一間斗室,紙片散落一地。陷入沉思的馬克思一刻不停地抽著煙,時不時喝些檸檬水。由於思考過度和精神高度緊張,他後來不得不長時間服藥治療。

「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忠言逆耳利于行

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預言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但很多時候這些預言都落空了。1857年,危機終於爆發了。這令馬克思興奮異常,他近乎瘋狂地投入到經濟學研究之中,希望通過他的“純粹的科學工作”把這個世界的真相揭示出來。

用馬克思的話說,這是為了“在洪水到來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問題搞清楚”,以便讓工人階級認識到資本主義其實並不神秘。恩格斯在同一時期也表達了對危機的高度關注,他甚至說,“危機像海水浴一樣對我的身體有好處”。

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什麼對這次危機這麼關注呢?這和馬克思一直從事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研究工作有關。《資本論》其實就是在1857年10月到1858年3月這段時間馬克思所寫的經濟學手稿的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後來在一封信中談到《經濟學手稿》時,說這是他從1843年到1858年這十五年中他“一生的黃金時代的研究成果”。

他要讓那些處於底層社會的人透過自己的文字搞清楚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發生經濟危機這樣的怪現象。他還要廣大勞動者認識到,正是勞動階級自己捏住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七寸”,要在關鍵的歷史時刻予以狠狠地打擊。所以他的這項工作猶如閃電一樣,照亮了資本主義古典經濟學的整個夜空,讓它的缺陷暴露無遺。馬克思正是用了他獨創的批判大法,成功預言到了1857年的這場危機。

「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忠言逆耳利于行

那麼,到底馬克思的批判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批判是從懷疑開始,從對一切既定的成見發出自己的疑問開始。馬克思的座右銘就是“懷疑一切”。但這個“懷疑一切”並不是說,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假象,都是人們不能認識到的。這其實就是懷疑主義的懷疑,馬克思的不是這樣的,馬克思的懷疑其實是以揭示那些掩蓋真相的“假相”作為起點的,從一些人司空見慣甚至不言而喻的現象中看出不一樣的東西來,也就是說,從來不接受其前提沒有經過認真審查的任何思想。

「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忠言逆耳利于行

這種批判不是熬製心靈雞湯,也不是在做智力遊戲,更不是憤青的情感宣洩。正如馬克思所說,“批判不是頭腦的激情,它是激情的頭腦,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它的對象是自己的敵人,它不是要駁倒這個敵人,而是要消滅這個敵人。”可見,批判也可以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狄更斯的《雙城記》首次出版於1859年,他在書的一開頭就表達了對那個時代的看法,他說:“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馬克思也有非常類似的說法,在那個資本主義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飢餓和過度的疲勞。財富的新源泉,由於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源泉。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彷彿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

勞動人民的普遍貧困,相比於狄更斯文學化的語言,馬克思的說法更加直接。他要戳破資本家的謊言,指出這個世界的另一半真相。所以他直接道出了資本家賺錢的秘密。他不再相信資產階級所謂天賦人權的論調,這種論調不過是一個虛幻的伊甸園。在這個伊甸園裡,也就是勞動力買賣的流通領域或商品的交換領域是發現不了自由、平等這些價值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忠言逆耳利于行

馬克思要去生產領域中考察僱傭勞動創造剩餘勞動價值的秘密,從這裡也就發現了資本家賺錢的秘密。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法則就這樣被毫無保留地揭露出來了。受到資本的控制,沒有生產資料的工人們必須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才能換取生活資料。也就是說,他必須先有工作,為資本家創造剩餘價值,才能領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工資。有了工資,他才有錢買生活物品,他才能活下去。一天工作超過十五六個小時的工人,有時要整夜勞動。甚至當時的一位牧師都看不下去了,“這是殺人的制度,工廠主就是害蟲,他們是社會的恥辱,人法和神法都無法制止他們。” 馬克思正是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這種最大的不公平,才要為工人走出這種悲慘境遇而鼓與呼。

「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們借用馬克思的批判思想去審視我們的現實生活,同樣也可以發現在一些看似司空見慣、不言而喻的社會現象背後的真相,認識到那些流行的觀點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堅持它的理由和前提就是有問題的。例如,我們可以對這樣一些觀點展開討論,學好數理化,真的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嗎?愛笑的人運氣真的不會太差嗎?細想下來,問題可能根本沒那麼簡單。還有一些事情正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例如“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面笑”,“寧願賣掉自己的一顆腎,也要去買一個蘋果手機”。沒有馬克思從整個時代出發所給出的批判思想,我們是瞧不出其中的荒誕邏輯的。

與馬克思所在的那個資本還處於原始積累階段、人民普遍貧困的時代不同,我們生活在物質富裕的時代。但是市場競爭的法則一樣,資本為榨取剩餘價值無限擴張的本性也一樣。我們應該反躬自問的是,在消費主義日益橫行的時代,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抱怨自己活得其實並不幸福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齡單身青年有時會被迫參加一些“相親”活動。在很多場合,這樣的“相親”其實就是把幸福感、安全感量化的產物。人們將一個人的能力外在化為物質性的房子、車子和穩定的收入。在他們看來,沒有這些作為保證,根本就不配談愛情。請大家認真想想,如果人人都信奉金錢萬能,這將會帶來什麼樣後果呢?當人的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例如愛情、自由和公平,都可以貼上價格標籤出售的時候,它們會不會跟著變質了呢?馬克思的批判方法正是啟發人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這個世界,去主動地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靈世界。

「讲述」亘古不变的真理:忠言逆耳利于行

親愛的朋友們,美好生活永遠都是從奮鬥中得來的。這樣的生活不應該為金錢所掌控,而是人的自由創造的過程。那麼,我們適時地與拜金主義、消費主義進行隔離,就是不要讓人的生命“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在專注於利益法則時,弄丟了自己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