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迎探二春之命运:言“性格决定命运”,驳“出身论”

看迎探二春之命运:言“性格决定命运”,驳“出身论”

看迎探二春之命运:言“性格决定命运”,驳“出身论”

贾迎春,荣国府长房贾赦与妾所出,生母早亡,人称“二姑娘”。懦弱怕事,诨名“二木头”。后由其父贾赦做主,许配所谓的“世交之孙”孙绍祖。出嫁一年后,被其夫虐待致死。究其一生,“红颜薄命虽不幸,奈何认命自不争”。

贾探春,荣国府二房贾政与妾赵姨娘所出,生母健在,人称“三姑娘”。精明能干,诨名“玫瑰花”。后由其父贾政做主,在后四十回中,嫁与海南镇海统制周家公子,躲过抄家一劫。究其一生,“虽为千金女儿身,才志精明胜男儿”。

二春自身条件都不差。论容颜,皆面貌姣好。书中言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言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论才艺,均有才艺傍身。贾府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分别于琴棋书画中擅长一样,并以此为大丫头命名——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由此得见,迎春长于对弈,探春长于书法。

同样,二春出身和成长环境相似——同为荣国府庶出孙女,皆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故迎春与探春人生起点接近。唯一的差距便是探春生母尚在,还有位一母同胞的弟弟,而迎春自幼丧母,其兄贾琏乃同父异母,无依无靠。这样看起来,探春出身似乎要比迎春好,至少上有生母可倚靠,下有兄弟能帮衬。

古代庶出女儿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由嫡母掌控。站在嫡母的角度,其实迎春获得庇护的机率是大于探春的。邢夫人曾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迎春的娘和赵姨娘身份一样,同为妾侍,可在邢夫人眼里,她娘比赵姨娘“强十倍”,这十倍强在哪儿?估计是有礼数懂分寸,不争不抢,对大太太毕恭毕敬,性格柔顺好拿捏,而不像赵姨娘那样是个倒三不着两的主儿。迎春生母并未引得邢夫人不满,且邢夫人无儿无女,若迎春有心,即便得不到邢夫人庇护,但得其照拂一二应非难事。可观之迎春那不管不顾、不闻不问、遇事逃避的唯唯诺诺的性格,似乎其悲惨的命运早已注定。

反观探春,其生母赵姨娘可不安生。贾政常常在赵姨娘房中过夜,作为正妻,心中不可能毫无波澜。加之赵姨娘还不自觉,仗着老爷宠爱隔三差五就闹出些幺蛾子。赵姨娘的不安分让王夫人是恨得牙根痒痒,自然会连带着对探春也有所顾忌。但是探春可不是一个任由事情发展超出自己控制范围而无所作为的人。探春知道赵姨娘见识鄙贱、行为不端,加上王夫人不喜赵姨娘,看不起她,所以探春也公开看不起生母,并与之划清界限。

赵姨娘的兄弟(探春的亲舅舅)死了,她遵循旧例,给了二十两银子。赵姨娘指责道:“亲舅舅死了,你就这样随随便便就打发了,我的脸面何在?姑娘你的脸面何在?”探春立马反击:“那不是我舅舅,我舅舅是王姓,刚升了九省的检点,而且,我是遵循旧例。”探春的真实想法——不认生母赵姨娘的亲哥哥做舅舅却认嫡母亲哥哥王子腾做舅舅——显露无疑。暂且不论孰是孰非,光是这股子不向命运低头的狠劲已让人咋舌。

纵观二春一生,就天时(庶出的出身)地利(在贾母身边教导长大)而言,二春均不相上下,而人和(得嫡母庇护机率)方面,迎春当胜于探春,可是为何探春的结局(嫁得贵婿)远比迎春(误嫁中山狼)圆满?究其原因,还是性格使然。

看迎探二春之命运:言“性格决定命运”,驳“出身论”

就得嫡母庇护而言,探春并没有先天的优势,可她不在乎,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这充分体现了探春的眼光和谋略,虽然后人批评其不孝、爱慕虚荣等等,但相比迎春的懦弱忍让,探春的强势攻击让她有了另一种人生,而这正是她不向命运低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性格决定的。可是迎春却连寻求嫡母庇护的意识都没有,整天龟缩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便是众姐妹有活动,来叫她参加,她也只是过去随便地应付下,更别提组织活动了。探春则不然,她是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的发起者。

“海棠诗社”成立之初,大家凑在一起给自己取雅号。大家商议来商议去,也没见二姐姐迎春说句话,只在别人都取好了雅号时,她才说一句“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结果是不起也得起,就随便起个“菱洲”吧。果然在群体活动中,迎春没有表态的意识,即便被强行拉进来参与,也是以随意的态度对待,随意地取了个雅名(以住处名做雅名),随意地出题限韵(让个小丫头随口说一个字,再命那丫头从韵牌匣子里随手拿四块定韵脚)。

迎春对待诸事的态度就如对待自己的人生一样,不做打算不去想。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累金凤首饰被乳母拿去赌钱,她不去追究。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由此可见,迎春为人处事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整个一三无的“好好小姐”。抄检大观园时,迎春的大丫头司棋因与其表弟私相授受,被抄出“罪证”,被驱逐出大观园。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则少见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迎春含泪道:‘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罢。’”一句“岂不连我也完了”道出了迎春胆小怕事的性格;一句“终有一散”,也充分显示了她为人悲观随波逐流的心态。“顺其自然,听天由命”是对迎春一生的真实写照。

同样是抄检大观园,可到了探春那边,则是另一幅光景。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命众丫鬟秉烛开门,严阵以待,掌握主控权。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不知趣,想着她是庶出,作势招惹,探春大怒,“啪”一巴掌扇过去,一声令下,大丫头侍书也上前护主。探春怒斥王善保家的:“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与迎春的懦弱性格和委曲求全不同,探春性子要强且不让自己受半点委屈。

在古代,尤其是高门贵族,出身对一个人,尤其是对女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即便是小姐主子,若是庶出,同样会被人歧视、受人欺负。抄检大观园时,若非探春是庶出,王善保家的又怎敢去招惹她?所以出身是二春心中永远的痛。迎春怕痛,不忍触碰,凡事消极对待,得过且过;而探春则不然,她努力表现自己,展现才华,以期得到他人认可,而事实上,她也确实做到了。因为她知道,若自己不拼一把,凭出身,这辈子怕是再无出头之日了。元妃省亲,探春题咏之作出于姊妹之上;凤姐卧病,王夫人命探春理家。试想,若非探春的才能得到王夫人的认可,她又怎放心将诺大的荣国府交予一个未出阁的庶出小姐管理呢?而探春也没有让众人失望。她抓住这次机会树立威信,镇压住众婆子奴仆后,便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在大观园兴利除弊,得到了李纨、宝钗、凤姐、平儿的大力支持以及下人的坚定拥护,宝玉也对她赞不绝口。

较之凤姐管理荣国府,探春理家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更多。因为她需要克服自己“庶出”身份的影响。可最后她既成功地在众人面前树立了威信,镇住了底下装糊涂的媳妇婆子,处理好了方方面面的矛盾,又成功地主持了大观园改革,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探春杰出的管理才华。而且,探春眼界深远,有大格局。她关心整个家族的命运,当日抄检大观园时,她对众人的丑态感到万分悲愤,控诉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她向宝钗揭露家丑道“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由此可以看出,探春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敢说敢为、敢作敢当,办事练达,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的奇女子。而这些正是拜她那不服输、要强的性格所赐,试问唯唯诺诺、畏首畏尾、毫无主见的二姐迎春又怎会有这样的眼界和格局呢?

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这话用在二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就出身而言,迎春和探春无疑都是自卑的。心理学上认为,自卑感源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比较”中产生的一种“比不上”的感觉。这种“比不上”的感觉,会驱使着个体做出一系列行为,来补偿它所带来的脆弱和羞耻感。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在一些人身上会引起主体的精神病症从而导致消极被动的处事态度,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产生了对成就的需求。显然,前者对应迎春,后者对应探春。

探春因自卑而过分要强,是个“人若犯我,十倍还之”的主儿,给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无疑昭告了天下,自己不是好欺负的;迎春因自卑而一味退让,累金凤事件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她为人处事毫无原则底线可言,可是一味妥协又怎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呢?且看兴儿对各位主子小姐的评价:“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声。”从兴儿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位小厮对“三姑娘”是因为欣赏而惋惜,可是对于“二姑娘”却不太尊重,甚至为了博新主子(尤二姐)一笑,有意取笑这位正儿八经的主子小姐。果不其然,主子太懦弱,连小厮都敢取笑。

可是,面对同样不好的出身,探春和迎春以不同的性格态度,采取了不同的行为选择,最终也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迎春之父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所谓的“世交之孙”孙绍祖,实际上就是拿她抵债。此人绰号“中山狼”,“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迎春婚后在孙绍祖的作践下,受尽折磨,时仅一载,即悲惨死去。时值贾母病笃,贾家的人都不便离开,故迎春之后事,“竟容孙家草草完结”。这个“温柔沉默,望之可亲”的善良懦弱的小姐,就此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而探春则嫁给镇海总制周家公子,其生母赵姨娘听闻婚讯后道喜道:“姑娘,你是要高飞的人了。到了姑爷那边,自然比家里还好。”照应花名签上“必得贵婿”之谶。结末二回,探春还得以回京探亲。相较于迎春的薄命,探春的结局已足够幸福美满。

迎春与探春出身相似,性格却大相径庭,一个懦弱,一个刚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性格决定命运,驳斥了“出身决定论”。

当下,出身论――出身决定起点,出身影响视野格局,出身决定终点――甚嚣尘上。我并不否认“寒门子弟终其一生奋斗所能达到的终点或许只不过是豪门子弟的起点”这一言论在一定范围内的适用性,但这并非我们妄自菲薄、消极对待人生的理由,更不该成为放弃奋斗、接受命运安排的借口。因为出身不可控,但性格可控。更为重要的是,相较出身而言,性格更能决定命运。比如贾府二春,出身接近,命运却截然不同。究其原因,不过性格使然。性格与我们的认知、情感紧密联系,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性格,从而改写我们的命运。性格决定我们是接受命运的安排,顺从忍让,只求安稳度过人生;还是直面命运的挑战,奋起反抗,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性格,而非出身,决定我们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资讯传播、政策宣传、知识普及、资源展示、学术交流等服务,为业界、学界和公众搭建交流、互动、分享平台。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创办于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文艺研究》以“引领学术潮流,把握学术走向,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为办刊总方针,强调现实性与学术性、前沿性与基础性、学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提倡中国视野、中国问题、中国气派,广泛容纳文学、艺术各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