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迎探二春之命運:言「性格決定命運」,駁「出身論」

看迎探二春之命运:言“性格决定命运”,驳“出身论”

看迎探二春之命运:言“性格决定命运”,驳“出身论”

賈迎春,榮國府長房賈赦與妾所出,生母早亡,人稱“二姑娘”。懦弱怕事,諢名“二木頭”。後由其父賈赦做主,許配所謂的“世交之孫”孫紹祖。出嫁一年後,被其夫虐待致死。究其一生,“紅顏薄命雖不幸,奈何認命自不爭”。

賈探春,榮國府二房賈政與妾趙姨娘所出,生母健在,人稱“三姑娘”。精明能幹,諢名“玫瑰花”。後由其父賈政做主,在後四十回中,嫁與海南鎮海統制周家公子,躲過抄家一劫。究其一生,“雖為千金女兒身,才志精明勝男兒”。

二春自身條件都不差。論容顏,皆面貌姣好。書中言迎春“肌膚微豐,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言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論才藝,均有才藝傍身。賈府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分別於琴棋書畫中擅長一樣,並以此為大丫頭命名——抱琴、司棋、侍書、入畫。由此得見,迎春長於對弈,探春長於書法。

同樣,二春出身和成長環境相似——同為榮國府庶出孫女,皆在賈母身邊撫養長大,故迎春與探春人生起點接近。唯一的差距便是探春生母尚在,還有位一母同胞的弟弟,而迎春自幼喪母,其兄賈璉乃同父異母,無依無靠。這樣看起來,探春出身似乎要比迎春好,至少上有生母可倚靠,下有兄弟能幫襯。

古代庶出女兒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由嫡母掌控。站在嫡母的角度,其實迎春獲得庇護的機率是大於探春的。邢夫人曾對迎春說:“你是大老爺跟前人養的,這裡探丫頭也是二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如今你娘死了,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麼反不及他一半!”迎春的娘和趙姨娘身份一樣,同為妾侍,可在邢夫人眼裡,她娘比趙姨娘“強十倍”,這十倍強在哪兒?估計是有禮數懂分寸,不爭不搶,對大太太畢恭畢敬,性格柔順好拿捏,而不像趙姨娘那樣是個倒三不著兩的主兒。迎春生母並未引得邢夫人不滿,且邢夫人無兒無女,若迎春有心,即便得不到邢夫人庇護,但得其照拂一二應非難事。可觀之迎春那不管不顧、不聞不問、遇事逃避的唯唯諾諾的性格,似乎其悲慘的命運早已註定。

反觀探春,其生母趙姨娘可不安生。賈政常常在趙姨娘房中過夜,作為正妻,心中不可能毫無波瀾。加之趙姨娘還不自覺,仗著老爺寵愛隔三差五就鬧出些么蛾子。趙姨娘的不安分讓王夫人是恨得牙根癢癢,自然會連帶著對探春也有所顧忌。但是探春可不是一個任由事情發展超出自己控制範圍而無所作為的人。探春知道趙姨娘見識鄙賤、行為不端,加上王夫人不喜趙姨娘,看不起她,所以探春也公開看不起生母,並與之劃清界限。

趙姨娘的兄弟(探春的親舅舅)死了,她遵循舊例,給了二十兩銀子。趙姨娘指責道:“親舅舅死了,你就這樣隨隨便便就打發了,我的臉面何在?姑娘你的臉面何在?”探春立馬反擊:“那不是我舅舅,我舅舅是王姓,剛升了九省的檢點,而且,我是遵循舊例。”探春的真實想法——不認生母趙姨娘的親哥哥做舅舅卻認嫡母親哥哥王子騰做舅舅——顯露無疑。暫且不論孰是孰非,光是這股子不向命運低頭的狠勁已讓人咋舌。

縱觀二春一生,就天時(庶出的出身)地利(在賈母身邊教導長大)而言,二春均不相上下,而人和(得嫡母庇護機率)方面,迎春當勝於探春,可是為何探春的結局(嫁得貴婿)遠比迎春(誤嫁中山狼)圓滿?究其原因,還是性格使然。

看迎探二春之命运:言“性格决定命运”,驳“出身论”

就得嫡母庇護而言,探春並沒有先天的優勢,可她不在乎,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這充分體現了探春的眼光和謀略,雖然後人批評其不孝、愛慕虛榮等等,但相比迎春的懦弱忍讓,探春的強勢攻擊讓她有了另一種人生,而這正是她不向命運低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性格決定的。可是迎春卻連尋求嫡母庇護的意識都沒有,整天龜縮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裡。便是眾姐妹有活動,來叫她參加,她也只是過去隨便地應付下,更別提組織活動了。探春則不然,她是大觀園第一個詩社——海棠詩社的發起者。

“海棠詩社”成立之初,大家湊在一起給自己取雅號。大家商議來商議去,也沒見二姐姐迎春說句話,只在別人都取好了雅號時,她才說一句“我們又不大會詩,白起個號作什麼”,結果是不起也得起,就隨便起個“菱洲”吧。果然在群體活動中,迎春沒有表態的意識,即便被強行拉進來參與,也是以隨意的態度對待,隨意地取了個雅名(以住處名做雅名),隨意地出題限韻(讓個小丫頭隨口說一個字,再命那丫頭從韻牌匣子裡隨手拿四塊定韻腳)。

迎春對待諸事的態度就如對待自己的人生一樣,不做打算不去想。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累金鳳首飾被乳母拿去賭錢,她不去追究。平兒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由此可見,迎春為人處事沒有立場、沒有原則、沒有底線,整個一三無的“好好小姐”。抄檢大觀園時,迎春的大丫頭司棋因與其表弟私相授受,被抄出“罪證”,被驅逐出大觀園。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則少見地堅持自己的立場。“迎春含淚道:‘我知道你幹了什麼大不是,我還十分說情留下,豈不連我也完了……依我說,將來終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罷。’”一句“豈不連我也完了”道出了迎春膽小怕事的性格;一句“終有一散”,也充分顯示了她為人悲觀隨波逐流的心態。“順其自然,聽天由命”是對迎春一生的真實寫照。

同樣是抄檢大觀園,可到了探春那邊,則是另一幅光景。抄檢大觀園時,探春命眾丫鬟秉燭開門,嚴陣以待,掌握主控權。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不知趣,想著她是庶出,作勢招惹,探春大怒,“啪”一巴掌扇過去,一聲令下,大丫頭侍書也上前護主。探春怒斥王善保家的:“你是什麼東西,敢來拉扯我的衣裳!……你打諒我是同你們姑娘那樣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他,就錯了主意!你搜檢東西我不惱,你不該拿我取笑。”與迎春的懦弱性格和委曲求全不同,探春性子要強且不讓自己受半點委屈。

在古代,尤其是高門貴族,出身對一個人,尤其是對女子的影響是終身的。即便是小姐主子,若是庶出,同樣會被人歧視、受人欺負。抄檢大觀園時,若非探春是庶出,王善保家的又怎敢去招惹她?所以出身是二春心中永遠的痛。迎春怕痛,不忍觸碰,凡事消極對待,得過且過;而探春則不然,她努力表現自己,展現才華,以期得到他人認可,而事實上,她也確實做到了。因為她知道,若自己不拼一把,憑出身,這輩子怕是再無出頭之日了。元妃省親,探春題詠之作出於姊妹之上;鳳姐臥病,王夫人命探春理家。試想,若非探春的才能得到王夫人的認可,她又怎放心將諾大的榮國府交予一個未出閣的庶出小姐管理呢?而探春也沒有讓眾人失望。她抓住這次機會樹立威信,鎮壓住眾婆子奴僕後,便大刀闊斧推行改革,在大觀園興利除弊,得到了李紈、寶釵、鳳姐、平兒的大力支持以及下人的堅定擁護,寶玉也對她讚不絕口。

較之鳳姐管理榮國府,探春理家遇到的困難和阻礙更多。因為她需要克服自己“庶出”身份的影響。可最後她既成功地在眾人面前樹立了威信,鎮住了底下裝糊塗的媳婦婆子,處理好了方方面面的矛盾,又成功地主持了大觀園改革,這些都充分展示了探春傑出的管理才華。而且,探春眼界深遠,有大格局。她關心整個家族的命運,當日抄檢大觀園時,她對眾人的醜態感到萬分悲憤,控訴道“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她向寶釵揭露家醜道“一個個不像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由此可以看出,探春是一個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敢說敢為、敢作敢當,辦事練達,有危機感,有憂患意識的奇女子。而這些正是拜她那不服輸、要強的性格所賜,試問唯唯諾諾、畏首畏尾、毫無主見的二姐迎春又怎會有這樣的眼界和格局呢?

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這話用在二春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就出身而言,迎春和探春無疑都是自卑的。心理學上認為,自卑感源於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比較”中產生的一種“比不上”的感覺。這種“比不上”的感覺,會驅使著個體做出一系列行為,來補償它所帶來的脆弱和羞恥感。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在一些人身上會引起主體的精神病症從而導致消極被動的處事態度,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卻產生了對成就的需求。顯然,前者對應迎春,後者對應探春。

探春因自卑而過分要強,是個“人若犯我,十倍還之”的主兒,給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無疑昭告了天下,自己不是好欺負的;迎春因自卑而一味退讓,累金鳳事件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她為人處事毫無原則底線可言,可是一味妥協又怎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呢?且看興兒對各位主子小姐的評價:“三姑娘的渾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裡出鳳凰’。”“二姑娘的渾名是‘二木頭’,戳一針也不知噯吆一聲。”從興兒的言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這位小廝對“三姑娘”是因為欣賞而惋惜,可是對於“二姑娘”卻不太尊重,甚至為了博新主子(尤二姐)一笑,有意取笑這位正兒八經的主子小姐。果不其然,主子太懦弱,連小廝都敢取笑。

可是,面對同樣不好的出身,探春和迎春以不同的性格態度,採取了不同的行為選擇,最終也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結局。

迎春之父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所謂的“世交之孫”孫紹祖,實際上就是拿她抵債。此人綽號“中山狼”,“一味好色,好賭酗酒”。迎春婚後在孫紹祖的作踐下,受盡折磨,時僅一載,即悲慘死去。時值賈母病篤,賈家的人都不便離開,故迎春之後事,“竟容孫家草草完結”。這個“溫柔沉默,望之可親”的善良懦弱的小姐,就此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而探春則嫁給鎮海總制周家公子,其生母趙姨娘聽聞婚訊後道喜道:“姑娘,你是要高飛的人了。到了姑爺那邊,自然比家裡還好。”照應花名簽上“必得貴婿”之讖。結末二回,探春還得以回京探親。相較於迎春的薄命,探春的結局已足夠幸福美滿。

迎春與探春出身相似,性格卻大相徑庭,一個懦弱,一個剛強,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性格決定命運,駁斥了“出身決定論”。

當下,出身論――出身決定起點,出身影響視野格局,出身決定終點――甚囂塵上。我並不否認“寒門子弟終其一生奮鬥所能達到的終點或許只不過是豪門子弟的起點”這一言論在一定範圍內的適用性,但這並非我們妄自菲薄、消極對待人生的理由,更不該成為放棄奮鬥、接受命運安排的藉口。因為出身不可控,但性格可控。更為重要的是,相較出身而言,性格更能決定命運。比如賈府二春,出身接近,命運卻截然不同。究其原因,不過性格使然。性格與我們的認知、情感緊密聯繫,不同的認知、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性格,從而改寫我們的命運。性格決定我們是接受命運的安排,順從忍讓,只求安穩度過人生;還是直面命運的挑戰,奮起反抗,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所以,性格,而非出身,決定我們人生所能達到的高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旨在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資訊傳播、政策宣傳、知識普及、資源展示、學術交流等服務,為業界、學界和公眾搭建交流、互動、分享平臺。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