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N觀察|祁玉民:股比放開一定不會打擊自主

關於股比放開,祁玉民說了三句話。

文 | 姜 鵬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GBN觀察|祁玉民:股比放開一定不會打擊自主

華晨汽車和其董事長祁玉民有話要說。

2018年8月21日,以“崛起之路,華晨破繭而出”為主題,包括路咖視頻、幫寧工作室等20多家主流媒體走進華晨交流。

話題首先來自爭議已久的股比放開政策。2018年4月博鰲會議,最高領導層“下一步要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傳出之後,股比放開的聲音此起彼伏。

實質性調整很快到來。2018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佈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從7月28日起,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並計劃在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經歷了漫長的拉鋸戰之後,外方鬆綁成為了既定事實,緊銜而來的“外方是否會與中方分手”的猜測引爆市場。

這對於華晨汽車來說不失為關鍵變化。作為中外實力懸殊的典型代表,華晨汽車的發展嚴重依賴華晨寶馬。根據華晨中國發布2017年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收益53.05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華晨寶馬對集團淨利潤貢獻較2016年增加31%至52.38億元。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華晨寶馬,華晨汽車的盈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還能留住寶馬嗎?”這是股比政策確定放開之後,祁玉民需要直面的質疑,尤其是在寶馬與長城頻頻互動下更顯緊迫。

GBN觀察|祁玉民:股比放開一定不會打擊自主

華晨汽車一度用行動回擊。2018年7月9日德國,寶馬汽車與華晨集團達成了一份協議,內容包括將繼續擴大對華晨寶馬投資和生產,具體為繼續推動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建設,以及2019年華晨寶馬的整車產能將達到52萬輛;到2020年,首款純電動汽車BMW iX3將於瀋陽投產並出口到全球市場。

風波似要偃旗息鼓,但同期流言再次擊中華晨汽車。據中國政府網的消息報道,於7月9日的柏林中德磋商中,寶馬汽車打算在中國合資企業持股超過50%,將達到75%,對應的項目即華晨寶馬。

“瞎扯。”面對傳聞,祁玉民曾簡短回答。

但到底如何處理好與寶馬關係以及看待這一政策,祁玉民歸結成了三句話。

“產業政策是一定出臺指導性的可操作細則,現在還沒有;這一定是對雙方有利的,會帶來更豐厚的經濟效益;一定是著眼於未來發展。”祁玉民認為,產業政策的調整一定不會打擊自主發展,“肯定會有保護自主品牌發展的細則。”

對於寶馬華晨之間未來合作,祁玉民相對樂觀,理由有三:第一,健康的華晨也符合寶馬發展需求;第二,華晨對寶馬永遠沒有威脅;第三,寶馬需要華晨的時候,華晨一定會幫忙。

GBN觀察|祁玉民:股比放開一定不會打擊自主

“產業政策調整之下,也倒逼我們自己要做好自主。”祁玉民反思道,“寶馬做到再好也是別人的,華晨再差也是自己的。”

自主羸弱,這同樣被認為是華晨汽車面對股比放開底氣不足的根源。2017年,華晨汽車(除華晨寶馬)累計銷量為13.09萬輛,同比下滑27.6%;今年前7個月,華晨自主品牌發展仍處於下滑區間,中華、金盃、華頌三大自主品牌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祁玉民並不迴避主觀因素,但更多地歸咎於先天條件的限制,“我們的底子太薄了,犯不起錯誤,更經不起折騰,在產品開發上唯恐失敗。”

事實上,市場反應慢、產品陣線短、整體實力弱也是華晨自主發展滯後的核心原因。這同樣也是華晨汽車在新能源發展較為保守的誘因。

“自主品牌還都是學徒,還要向合資品牌學習,只是有的是小學生,有的是中學生。”祁玉民更喜歡將自己定位為跟隨者,“寶馬就是大師,我為什麼不向它學習?”

GBN觀察|祁玉民:股比放開一定不會打擊自主

某種意義上,中華V7就是這一戰略的輸出成果。上市不久的華晨中華V7被看作為華晨汽車“完全不同”的一輛車,期待著能夠一炮而紅。

捆綁寶馬是其核心賣點。第一,中華V7搭載了寶馬王子發動機;其次,它誕生於M8X新模塊化平臺,這一平臺吸取了寶馬ACES戰略經驗,實現了與寶馬智能製造、安全標準同樣水準。

改善營銷,尤其是補強渠道建設是祁玉民關心的另一核心。他說,要實現線上+線下結合,並在32個省直轄市打造32個線上線下互動的體驗中心,並在四、五線城市成立直營店以及配套的維修店,完成主要城市的覆蓋。

此外,關於與北汽展開新能源合作一事上,祁玉民透露不排除兩家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