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现在文章中谈论最多的是中年危机,而我在做咨询的时候,很多的中层管理者客户说

“我现在不仅有中年危机,还面临着中层管理者危机。”

听着这个有点新鲜的名词,我再回头仔细一想,那些寻求帮助的企业管理者,也确实是因为处于这样的危机来做咨询的啊!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那到底中层管理者危机是啥样的呢?

客户J,从毕业到现在,十多年一直在一家外企工作,从销售一路到技术管理工作。

而他来咨询,直接源于自己与上司的关系。

“我的上司快50多岁,感觉他也有深深的危机,害怕我对他产生威胁,直接把我调离之前的技术管理岗位,派我去外地做销售了,其实是变相要逼我走。“

J来咨询的直接导火索是目前职位不保,这是直接的生存危机。J因为这个危机,经常晚上睡不着,这个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

J的中层管理者危机看似是向上管理出了问题,直接导致位置不保。

客户Q,职场前期,顺风顺水,目前在一家知名网络公司做技术管理,年薪2百多万。

Q来咨询,因为自己迟迟晋升不上去,而很多下属已经升得比他还高。长期在原地踏步,他感到重重的压力。

Q的中层管理者危机是遇到了发展瓶颈。

对于男性客户来咨询,我总结了,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是个人生存受到威胁;

2、是为长远的发展。

目前普遍的是第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包含的较为广泛,典型的是处在比较底层的男性,学历低,能力弱,但面临着巨大的买房、结婚生子的压力。

另外一种是比较隐形的,已经做到管理者,但依然面临着可能因为企业裁员,与上司的关系不和,或者迟迟停留在原位,对于这样的中年男性,看似是发展的压力,其实更深层的是骨子里的生存压力:房贷,车贷,子女的教育费用,父母的养老寄于一身,一旦职业上有个闪失,这一切都可能不保,哪里敢轻易动?

中层管理者危机来自更好地生存或者维持更好的生存的压力。

那些为发展而来做咨询的,反而是工作不久,压力不大,但希望未来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年轻人。

那到底这个中层管理者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对J的咨询中,拨开云雾才见到真面目:其实J一直以来都有深深的危机。

“我一直觉得我目前的工作会不保。“

J所在的公司也是这个行业比较有名的外企,但这个行业领域也比较窄。

“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我好奇地问。如果一个人一直有这样的想法,现实也会被自己的想法制造出来了。

你制造了你的现实,这是宇宙法则之一。

“其实我一直不是很自信,我能走到今天的中层管理者职位,我有时候很惶恐,虽然我的同事,以前的上司对我的反馈也还不错。“

听起来,J是

内生涯成长和外生涯成长严重不匹配。

内生涯成长包含职业心态,职业成熟度,知识和技能以及心灵成长等

而外生涯成长指职位,薪酬,工作环境等外部职场因素

J的职位上升了,薪资也上升了,但J的内在成熟度,自信度和稳定度都没有跟得上。内外不平衡,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内心很担忧,时间长了这种担忧也成为了现实。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我们也深入了探讨造成J不自信的原因:

一,J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因为父母工作在外地,也算是一个城镇留守儿童,这样的孩子内心力量本来就比较弱

二、妈妈对自己的教育

J的母亲教育方式是这样的:如果J有事情咨询,妈妈会给列出A,B,C,D选项,然后挨个分析这些选项存在的问题。

结果是看似是有选项,但其实是被妈妈分析的都没有路,这就是“砌墙思维”——这种思维是在筑墙,把人围在里面走不出来。

之后J也慢慢地受妈妈这种思维的影响。

三、J对真正的自己完全迷糊了

J是我目前遇到的对自己的性格最为模糊的客户之一。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质,J说那不是真正的自己,是自己为了工作伪装出来的。

J谈到在大学时为了表现自己,开始去参加各种社团,去演讲。其实自己之前是很文艺青年的的样子,喜欢读文学,后来慢慢向商科转变。而到了目前这家公司,基本上就是按照公司的样子来进行,这样时间久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四,内心动力弱

这是J最明显的感受。自己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虽然职场遇到危机,自己的内在却是一种无力感。

这些年一路发展,似乎也是被动往前走。平时的工作,上司指示明确,他会很快完成;如果上司给的指令比较模糊,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自己也不会想很多。

J知道自己的这个状态,所以内心是一直焦虑的。加上婚姻上,爱人的发展又远远快于自己,这也是很多男性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是和爱人的关系也不是特别好,因为这个爱人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选择。因为初恋分手了,不管啥原因吧,最后在世俗压力下选择了现在的伴侣。

感情不深不说,关键是发展的还比我好!

这真是有趣的现象,我已经遇到好几位类似情况的男性客户。都是看似没和那个最喜欢的人结婚,后来为了现实的原因,而选择了现在的妻子。

其中一个客户,在职业上也是:他也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职业,但最后去做了不喜欢的工作。

“你似乎这一辈子中2个重要的事情上,都是心中有喜欢的,但现实却选择了一条不喜欢的。这是不是你一直的思维方式?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那么喜欢,如果真进去了可能有没那么喜欢,还不如选择一个不喜欢的,至少失去也没那么痛苦呢?”我把我的观察分享给他。

那个客户被说的一愣,随后若有所思的点头。

因为害怕去承担结果,所以不去选择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最后选择别人安排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原因吧!

这样失败了也有个借口。这其实是一种逃避,是不愿意为自己负责。

这个中层管理者危机,背后是客户的内在成长的滞后。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Q来咨询时状态比J相对较好。

Q是技术出生,当年就读的是TOP10的大学,这带给他很多的优势。进入这家快速发展的工作,也被企业一路拽着往前走。

Q后来做了管理,一方面要做技术,一方面要做人员管理和项目管理。

而Q在管理人上不擅长,沟通技巧不强,加之性格内向,平时不喜欢沟通,而他自己也没有花时间去参加管理类的培训。他自己琢磨管理,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管理上,但效果还不好。因为没有时间去钻研技术,技术的水平也自然停滞下来。

这是典型的技术人员的困扰吧!想走管理,但个性和能力上有差距;想做技术,但随着年龄增加,觉得精力跟不上,于是苦苦挣扎。

“工作时间越久,需要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你现在需要找到的是自己未来希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说。

“其实我一直采用的是平均原则。我上高中的时候,发现某门不错的功课,再怎么提升,分数提升空间很少。但某门比较差的,提升的空间很大,可以一下子提升几十分,这对高考很重要。所以我的目标是不拖腿,补短板!结果考上了好的大学。这是应试教育下的策略,我之后用到工作当中,现在也是在拼命补短板,发现这个策略不好用。“Q苦恼地说。

“我想问,你小时是不是也是个乖孩子。“我忽然话锋一转。

Q直点头。

乖孩子都会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一步步做。那些有性格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可能没考上好大学,但后来在工作上很有想法。这也是很多高考状元之后默默无闻,班级中那些学习中等的反而在后期的发展中更好的原因。

Q工作十多年,这个时候需要1,2把很牛的刷子,如果这时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往下走会越走越难。

Q的中层管理者危机,是管理能力一般,缺少核心竞争力。

而在探索价值观和愿景时,Q说:

“我发现其实自己一直很注重心灵方面,但这些年我除了工作和生活,根本没有时间关注精神和心灵的成长。“

Q来咨询也是很想知道自己要什么。

人到中年,忽然发现过往所做的都是按照社会要求去做,但真正自己想要什么,却一片茫然,这也是中年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Q的工作时间是非常饱和的,用他的话说,自己平时晚上要加班,周末也要加班。这样披星戴月,基本和孩子都很少见面。而周末偶尔陪着孩子,还需要拿着手机不断地回信息。其实是没有自己的时间的,而要说休假就更不用说了。

看似高薪,其实背后是几乎是所有时间和精力的奉献。

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没有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被推着走。

这是很多中层管理面临的困境。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对于J,他针对目前的危机,就是寻找其他Offer。

但短时间内拿到的Offer都不满意。这些来自民营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职位,一方面远离他的家乡,另外一方面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而且需要有较强的能力。J可能能力还不错,但自己的这种不自信的状态,已经先畏惧几分了。

留着难,走没有更好的OFFER。而同时J觉得自己自己年龄比较大(今年刚到40岁),找工作不好找,如果这些offer不接,后面更难。

J用他的砌墙思维把自己困进去了。

“你现在出路不是去和留,而是把精力先放在自己身上。如果以你现在的状态,即使去了新的公司,也很难支持下来。你需要些时间,停下来和自己相处一会儿。”

我建议他去做心理疏导,好好地休息,然后再利用教练技术深入地探索自己。同时可以参加NLP简快培训中的《与自己的关系》,让自己更加接受自己。等调整好,可以有计划地寻找外部的机会。

多尝试各种行业,不要把自己死死限制在目前的行业中。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而对于Q,需要专注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

Q对人关注的太少,这其中包含自己。

一个管理者,越往上走,越需要关注人。这个关注人,不是拉拢、讨好,而是了解别人的特点,需要,更好地支持到对方。这样的管理者,大家都愿意跟着干。

同时,在工作内容上做调整。

“我准备在公司内部寻找技术占70%,管理占30%的职位。”Q更喜欢花时间投入到技术工作中。而分析下来,在公司里这样的职位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方面,Q急需扩大视野。一方面是通过行业交流会、专业俱乐部、私董会或者培训,建立与同行的沟通交流,知道外界都在发生什么。这对于内向的他是非常重要的。

而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扩大视野的方式。

“我已经有很多年没出去了。”Q有点无奈。越忙,越出不出去,视野越窄,做事效率越低,然后更忙。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还有重要一点,Q需要加强个人品牌的打造。

现在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提升自己 的专业影响力成为可能。Q希望在技术上更多投入,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会渐渐吸引一批技术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未来可以做一些技术分享和写作,这会更好地扩展他的职场。

“我经常感受到自己很懒散,有点胸无大志,喜欢拖延。”Q说。

“这是情绪背后要告诉你一些事情。”我说。

“嗯,这确实是一种情绪。”Q回答。

“你的自我意识很强,一直在鞭策自己要上进,但实际上已经很累,所以身体发出信号。我觉得你的身体觉得你需要休息一下。” 我建议他去阅读武志红《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

“你说的对,我一直想休个假,但是总觉得工作太忙,放不开。“Q说

“遵从内心的声音吧!”

停下来,给自己点时间,听听内心的声音!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往期好文推荐: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IT程序员的35岁危机

有一种沟通,如此有魔力!

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有多重要?

工作没有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职业规划师观点:什么让我们的幸福度更高,工作更出色?

职业规划实战咨询督导班(第二期)9月开班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