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养成的!

在犯罪心理学上,变态连环杀手是最可怕的罪犯,不但因为他们作案手段残忍,还因为他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谋杀犯罪,只要不被逮捕归案,他们就会不停地作案。

犯罪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所有变态连环杀手之中,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罪犯属于精神错乱,而且他们之中近平百分之百的人属于虐待狂。

犯罪心理学: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养成的!

虐待型人格是变态连环杀手的典型特点之一,这表现在,凶手总是试图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快感。他们往往具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望以及主宰他人生死的欲望。

比如,在“绿河连环杀人案”中,犯罪凶手里奇韦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虐待狂,他每次都会将骗来的妓女先奸后杀。无论那些妓女如何恳求,里奇韦都不会放过这些女人。因为在里奇韦看来,女人都是下贱的,不值得信任,只有杀死这些女人,他才能真正得到和控制 她们。

犯罪心理学: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养成的!

同时,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连环杀手都是离群索居的孤独者,因为偏激的性格等因素,他们无法和别人保持正常和长久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不断地制造连环的杀戮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和女人发生“一夜情”的手段,他们往往会通过先奸后杀和毁F灭迹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

比如,在“韩国食人魔-一柳永哲”这个案例中,出狱之后的柳永哲独自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之后因为自身的“仇富”心理,认为和妻子一样的按摩女都是嫌贫爱富的,所以他制定了一套详尽的杀害按摩女的计划。杀害按摩女之后,柳永哲竟然变态地将她们分尸以及烹食,心理变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犯罪心理学: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养成的!

还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在变态连环杀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不幸的童年,他们在幼年时期遭受了漠视和虐待,在潜意识中他们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关注。所以在成年之后,这些人会有反复屠杀父母的动机,但是他们又不会杀害真正的父母,而是会刻意寻找父母的替代品。

犯罪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无论变态连环杀人犯的父母是多么的暴虐和可怕,这些杀人犯对父母都保持着一种相同的情感,即爱和忠诚。不管这些父母当初是如何虐待、伤害他们,在这些杀人犯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是爱着自己的父母的。所以成人之后,尽管他们不会动自己的父母一根汗毛,但是他们会通过杀害类似父母的人来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怨恨。

比如, 在“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这个案例中,皮丘什金是一个弃儿,产父母均对他不闻不问,唯一让皮丘什金感受到亲情的祖父也过早去世了。这一切让皮丘什金产生了极强的报复心理,他开始杀害和祖父类似的人,之同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皮丘什金甚至故意不去掩藏尸体。由此可见,皮丘什金是一个多么渴望被关注,多么希望表现自己的连环杀手。

犯罪心理学: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养成的!

最后,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变态连环杀手的形成并非单一的后天因素(即成长环境,等等)的作用,其中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变态连环杀手来自于不幸的家庭,要么父母早逝,无人管束,要么就是经济贫寒,他们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心理失衡。

犯罪心理学: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养成的!

但是,犯罪心理学家也发现了很多特殊的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变态连环杀手来于正常的家庭,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从来没有被忽视和虐待过。可是这些人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便出现暴力倾向,二十岁之后便会大开杀戒,成了一个变态连环杀手,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那些无故大开杀成的变态连环杀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头部曾经受过伤,而一旦个体大脑的频叶区域受到损伤,个体就失去了感受恐惧的能力。在生理学中,大脑额叶皮层区的杏仁核对人的恐惧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

犯罪心理学: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养成的!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体大脑的边缘系统中,存在另外一些连接到额叶的区域,这些区域与大脑颞叶的区域共同作用,决定着个体的性反应意识,一旦这些区域受到损伤,个体可能会出现诸如恋童癖以及对其他一些不恰当事物的变态需求。

比如,变态连环杀手菲尔。加里多来自于一个正常的家庭,可是在十四岁那年,加里多不幸从哥哥的摩托车上摔了下来。因为大脑受伤,加里多曾经数天昏迷不醒,医生给他做了脑部手术,最后,尽管加里多醒过来了,可他却产生了性暴力幻想。在接下来的数年,加里多不断强暴妇女,并将一个女孩囚禁并性侵达十八年之久。

犯罪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在所有变态连环杀人犯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连环杀手曾经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严重的大脑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变态连环杀手来说,早年暴虐的家庭环境以及极大的精神创伤成为了他们日后想要报复的驱动力,他们试图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反抗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自己的人;而对于少部分连环杀手来说,不幸的脑部受伤经历成为了他们变成恶魔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