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曾吸引无数投资者,还被吹捧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要解决用户出行最后的一公里的交通方式,现在看来,还是烂大街了。

在全国范围内,多数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都已经烂大街,其中,厦门成了共享单车的坟墓,大量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几乎没有运营商前来认真。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在广州,萝岗区的一处空地,集中堆放了大量被清理的共享单车,数量之多都能治愈密集恐惧症。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在深圳,随处可见被破坏的共享单车,这些单车不仅没有成为用户出行的工具,还成城市难以解决的铁垃圾。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即便是在河南的郑州,共享单车也是沿街占道,大量的共享单车损坏,还影响城市形象,城管不得不多次清理城市道路上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更严重的是,不仅多地政府出台,要求整治共享单车,而运营企业也处于一种危险的边缘地,两大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已经成功卖身,而ofo也走在卖身传言的路上,还被曝出退出多个海外市场,单车贱卖。

而其它共享单车要么濒临破产,要么在巨头支持下继续艰难存着活,其中小鸣单车已经正式宣告破产,单车12元一辆。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曾表示说,如果做不成功就当做公益。如今看来,共享单车真得成了一份公益事业,但这份"公益"也成了另外一份负担,让城市管理着着实头疼。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从出现到萧条,共享单车用了4年多时间,而共享单车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局面,主要是因为两点:重资产下的管理缺陷以及盈利模式。

之所以将共享单车视为重资产企业,主要是因为共享单车要靠大量的单车去占领市场,其在市场上投放的共享单车越多、密度越大,被用户使用概率也就越大。

于是共享单车企业开始搞起竞赛,不断往市场投放新的共享单车,而投放单车数量越多,企业成本就越高。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大量的共享单车投放在市场后,由于投放量大、密度高,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大量的共享被破坏,从而给企业增加了二次成本。

不是企业不去管理共享单车,而是投放实在太大,范围太广,几乎无法进行管理。

数据显示,在2017年上海的共享单车数量就超过150万,这150万辆的共享单车如何去管理,而增加管理人员,又将增加新的成本,更何况共享单车本身就是移动性极强的产品。

另外,企业的本身就盈利,虽然有些企业没有盈利但有良好的盈利模式,而共享单车却不是这样,从一开始,多数共享单车都建立良好的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因为其与网约车不同,网约车平台自身几乎没有什么重资产,其通过用户提供车辆以及人员,而平台通过派单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实现盈利。

而共享单车本身就受单车成本制约,其不能仅仅依靠用户租赁这一项服务来盈利,因为这项收入实在微乎其微。

更何况,共享单车企业还不断补贴用户,大量赠送优惠券或者月卡。

除了租赁费用外,共享单车企业几乎没有其它盈利模式,这就注定其不可能长久发展下去,于是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就可以动押金,于是就出现了小鸣单车申请破产后,公司账户几乎没有钱的现象。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还有一点,共享单车本身是在校园内兴起的,校园内的需要,不代表社会上有需求。

因为在大城市,生活节奏本身就快,虽然公共交通压力大,但相对还是很完善的,而在上班族都追求时间与效率的时代,骑共享单车明显是一种浪费时间,虽然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仔细对比就会发现,骑自行车的多数都不是年轻的上班族。

也许,共享单车本身就不应该是一种盈利性事业,其应该作为打造企业生态圈中的一种服务,通过其它方面的收入来反哺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最终还是烂大街了

而美团收购摩拜就是朝着这方面发展,毕竟美团已经生活领域内全面布局,而生活和交通是不能分割的,所以美团收购摩拜、进入打车领域内,就像想让用户在美团中完成生活+交通的一站式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