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之前仅凭一张海报,一支预告、一个定档日期便引爆整个电影圈的《邪不压正》上映了,这是姜文暌违四年的“北洋三部曲”的终章篇。

从西南小城鹅城到东方都会上海,再到北方古都北平,姜文的“北洋三部曲”可谓是跨越了整个北洋时代的中国大陆,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的《邪不压正》可以说非常期待了。

《邪不压正》改编自作家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著名网友矮大紧还因姜文拥有《侠隐》的改编版权而心生“妒忌”,能同时让两个不在意眼前的苟且,只在乎诗和远方的男人动心,这个东西一定不简单。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然而看过之后,只想找个不打扰人的地方爆粗口,没想到姜文竟然攒出了这么个毫无意义的电影。

就像蓝青峰(姜文饰演)刚出场说的,“为了吃这醋才包的饺子”,问题是,当一不小心饺子里没放馅,就是蘸再贵的醋,除了索然无味一声叹息外还剩下些什么。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密集、无效、莫名其妙的话痨台词,让人脑袋疼,总觉得有特殊的幽默感,实际上全程尬笑。

在混乱之后还加了个很鸡汤的治愈心病的结尾,完全丢掉了《鬼子来了》里的任性与砍头歪嘴笑的讽刺。

整部电影就像脱了缰的野马,肆意狂飙,刚开始还能叫人感受到风驰电掣的快感,可是,时间一长,缰绳收不回来,野马必定凌乱跳跃,不知所云。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邪不压正》便是如此。

电影里更多的是杂乱和傲慢,一种自以为是的潇洒,一种大院高干子弟的睥睨姿态,一种“老子天下第一,事情都得按老子的想法实现”的蔑视。

看得少,还会觉得这种“舍我其谁”的征服感挺过瘾,然而,老是出现这种调调,难免会心生腻味,一种年纪大了想法却仍旧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观感油然而生。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为了更好的理解《邪不压正》,先来了解一下姜文其人。

看他的电影需要引入三个视角去全面的解析他,第一个是政治视角;第二个是姜文的价值观;第三个则是姜文文艺手法的特征。

姜文总会把政治题材隐藏在个人故事的电影中,讨论的政治议题也都是中国社会中争论的最撕裂的那一类,所以没有基本的政治常识,很难看懂姜文在电影中寄予的各种隐喻。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他的价值观基于他的童年时代是毛主席时代,事业的上升和成功期是改革开放时代,功成名就时又遭遇了最虚伪的时代。

时代的巨变和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理性世界和感情世界是两个相反的概念,而他也通过艺术创作将这种巨变和经历放在了电影当中。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爱看电影的姜文是导演姜文最重要的一名观众,由于把才华都用到了满足属于自己这个知识和艺术水平都极高的观众身上,导致姜文的电影不接地气,或者说极度自恋。

他的这种自恋,从著名电影学者焦雄屏和他初见见面的对话中便可以看出。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那时姜文还没有做过导演,只是一个年轻的演员,当焦雄屏问他最欣赏的导演是谁,姜文的回答让她惊讶,不是我们熟知的任何一位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姜文当时的回答是一个“我”字。

何等的气吞山河、心比天高,在他心里可能觉得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谢晋等人都不算什么,但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没人会怀疑,所有人都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而他的这三种特质在他执导的每一部电影中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当然,姜文对成熟女性妩媚、性感的展现也足以把人迷的想掏枪犯罪。

懂得了姜文的这三种特质,再回过头来看《邪不压正》就会发现。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姜文的分裂、政治隐喻、自恋依旧在,只是他不该把粉丝姜文也放在电影里,这就让电影变成了他一个人的狂欢,围观者只能不知所以地望着。

有些人或许会加入,有些人或许会离开,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逼格,假装这是一场陶醉自我的盛宴,好比歌手届的朴树,他的歌必须是好听,否则就是你水平不够。

并没有捧谁贬低谁,只是就事论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属于塔尖上的人物,但这并不代表站在塔尖上的人我们什么时候都得仰望。

作品本来就是用来接受评论的,如果不能允许合理的差评存在,那么矫情和狭隘便会常伴于作品周围,对于他们以及喜爱他们作品的人来说,都是可悲的。

我喜欢姜文的电影,但不会做“皇帝的新衣”。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其实,从《邪不压正》中可以看出姜文的转变。

姜文试图去改变,他想让自己的电影变得简单一点,不再晦涩难懂,但改变不表示一味的重复与放不下。

《邪不压正》失去了本真,套上了华丽的外衣,露出了俊俏的外表,处处显露着卖相十足,也就仅此而已。

这一次,真不像姜文的水平,换句话说,他的电影远不应只有如此,《让子弹飞》不会是偶然,也不应为了避免《太阳照常升起》式的失败而拧巴地妥协。

姜文,才华依在却日暮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果然是有时间限制的。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在演员方面,除了裁缝关巧红(周韵饰演)和蓝青峰之外,其他人都是“粉丝姜文”,一堆套着不同皮囊的姜文在自说自话。

尤其是彭于晏,他的出演没有为影片增色多少,也没有为自己带来多少好评,反而卖点依旧是自己厌恶了很久的身材。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翻滚吧,阿信》之后,彭于晏成功摆脱了“奶油小生”的名头,晋升到型男行列,围绕在他周围的消息近乎都与身材有关。

这为他带来了诸多流量,同时,也让他渐生疲感,人们不再会关注自己身材之外的东西,每次在电影中都要“献身”,以至于他开发出逗比的新属性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只是,事与愿违,美好肉体太完美,直教人欲罢不能。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然而,《邪不压正》上映后,至少在目前来看,彭于晏还没有“资格”脱离身材,因为他的演技太灾难。

彭于晏这次的演技,两对字——尴尬、碾压,自己尴尬,被所有人碾压,他在尽力地模仿姜文,怎料画虎不成反类犬。

姜文在《邪不压正》里将他当作拥有雕塑般身材的“粉丝姜文”打造,全片的口气、演绎包括肢体动作都能看到姜文的影子,可是,模仿再像也不是“老坛酸菜”,更何况,本尊姜文就在旁边。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彭于晏对李天然这个角色的理解太过浮于表面,在姜文的电影里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姜文的很多思想,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诠释角色可能有些难。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无法无限接近角色,偶像安排粉丝演自己,粉丝会怎样表现,恐怕不用说太多,所有人都会明白,《邪不压正》最终沦为一部直白又平庸的作品,我一点也不惊讶。

曾经在姜文电影里那些惊为天人的恶趣味,只剩下了略有G点的俯身起伏和脸红心跳,一旦这些情节完结,电影的节奏就叫人昏昏欲睡。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试着学会和解的姜文还是在讲他那个年代的故事,把自己的经历嚼碎了揉烂了撒上各异的调料调成不同口味但核心为“涩”的菜肴。

他的做法是按照记忆中的样子去临摹,随着记忆被一点点用尽,他天马行空的想法便没有了奇幻的支撑,留下的只有空的皮囊和毫无趣味的灵魂。

不该把粉丝姜文放在电影中

我们有时候会感叹,为什么中国大陆的名导出道即巅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如此,姜文也是这样。

仔细一想,大概是记忆中的素材都快用完了吧。

毕竟,乱世与时势才是最好的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