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念念不忘是因为这些,特别是第3点

对高考念念不忘是因为这些,特别是第3点

昨晚开始,朋友圈关于高考的内容就多了起来。有人还会发一张软件生成的准考证,表面看是开玩笑,潜意识却在说:我还想有这样的经历。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对高考还是念念不忘?有以下这些原因。

第一,不管我们对学校教育多么不满意,不能否认的是:高考是人生中最为简单公平的一次竞争。绝大多数人不因家庭贫富、不因颜值高低,只需分数高就能胜出。进入社会就会发现,像高考这样指标单一的竞争,几乎没有。身高、颜值、背景、关系、人情……任何一项都会成为输赢的关键因素。我们怀念高考,就是怀念那个简单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二,周围的同学跟你怀揣着一样的梦想。这个目标清晰明确,直接往上冲就是了。高考是全省全国的大考,跟周围几十个同学的竞争关系,小到完全可以忽略。在门槛里面称王称霸根本没用,得赢过外面的几十万人。于是需要抱团,相互鼓励,这份情谊如此真诚。在充满套路的现实世界,更显得弥足珍贵。

第三,可能再也没有哪次努力能够跟高考相提并论。从高二暑假补课开始,高考就开始被提上日程。老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示,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不必说努力的强度,单从时间上算,为这个目标要做整整一年的准备。高考一年很可能是此生翻书最多的一年,写字最多的一年、动脑子最多的一年。那之后,你还这样过吗?

最近指导别人开淘宝店,我说:去找一家客服响应、发货速度比较快的店铺。过了一阵问:找到没有?他说:问了一家没有回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只能无奈的说:挨着找20家店铺肯定能找到。记得高考时,我们可是做完一张卷子,立马又开始下一张的呀!那时就明白多做多练能够提高成绩,为什么长大了反而不懂了呢?

前两天我加入一个写作训练营,每天要写作业打卡。其实总共就12天,每天最多20分钟就够了。开始有1899人自愿参加,到最后一天打卡的只有736人,也就是说只要坚持12天就能打败60%的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多维度的。比方有1000人参与竞争,在三个维度上只需做到及格,你就是64强(0.4*0.4*0.4*1000=64)。这根本不需要什么天赋,普通人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普通的程度就够了。

再拿人人喜欢听的赚钱来说,我从刚毕业欠信用卡到月入过万用了10个月时间,接着又用了12个月做到月入十万。能赚钱是必然的,就像高考一样,为一个目标钻研12个月肯定会出成绩。除了被迫重复昨天的工作,扪心自问一下:高考之后,你还为一个目标努力过一年吗?

很多事情根本都用不了一年,说一些我知道的事实。开个月利润40万的淘宝店需要6个月,开个月赚5000的淘宝店只需1个月,装修30间房的酒店需要3个月,熟悉美团酒店后台只需1周。两个净水器专利从提出设想到有结果也就1周时间,当然专利这事之前就具备一些基础知识。

多年后,我们依然对高考念念不忘,是因为那时真正的全力以赴过。而如今,事情还未开始,就计较得失:这样去拼会不会很傻,会不会不值得,付出会不会泡汤……全身毛孔散发着焦虑的气息。为了掩盖,开始习惯表演努力,发个朋友圈来自我麻痹。多少个睡梦中蓦然惊醒:这样,真的有意义吗?

很多文章中我都提到一段话: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再次写出来,与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