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没有合理的产品规划,如同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一样,后果严重,会造成市场和资源的各种错位——新产品水土不服,与老百姓需求、与既有渠道、与母品牌的形象与价格体系、与财务利润要求都不匹配;利润产品得不到支持、滞销产品无法退出、产品线之间互相排挤、主打产品错位、促销产品又太随机……最终结果就是——老百姓迷茫,市场部累死,公司不赚钱。

所以做好产品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是产品规划呢?

产品规划至少包括两部分——产品结构Portfolio(产品线)和具体产品Product的规划。一般要做好一项产品的规划,需要从这三步入手:

第一步是要划分产品类别。划分标准其实非常多:功能、价格、外观、成分、形态。实际工作中,划分标准往往是多维度的——以功能和价格为主要标准划分产品线,以外观、成分、形态为次要标准进一步细化。

举个例子:比如护肤品,每一个价格区间内都可以划分出抗老、美白、补水、解决特殊肌肤问题四大功能的产品线,在每一条线内,又可以根据外观、成分、形态再次细分。如此一层层细分,就会形成复杂的多维度产品线。

为什么要以功能和价格为主要划分标准?功能是从消费者出发的基本指标,价格则是最能反映竞争态势的指标。消费者首先是根据功能和价格在脑海中定位一个品牌,其次才是外观、成分、形态上的区分。当然在成熟行业当中,后者的区分更明显,比如当前日本护肤行业,产品在功能和价格上几乎无法区分,只能在外观、成分、形态上进行细致区分。

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第二步是设计产品线。到底一个品牌内应该有几条产品线?产品线之间有没有冲突?能不能连带?每条产品线上应该有多少种产品?是否有冲突?能否连带?每种产品又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单品(SKU)?

第三步是设计具体产品的职能。学术上,一般把产品职能划分四类——形象产品、利润产品、主销产品、促销产品。

首先,形象产品是用来确定品牌形象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摆谱——表明自己拥有高科技、或者独特价值。这种产品通常成本昂贵利润不高,销量很小。比如限量版产品,又比如康师傅的天价牛肉面。

其次,利润产品是用来提升利润的产品,但这种产品可能因为售价比一般产品价格高而销量并不多。

第三,主销产品是用来铺货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产品。销量大,但可能利润率并不高,即通常意义上的“通货”。

最后,促销产品是用来促销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产品。利润率非常低,但企业必须大量生产,配合主销产品和利润产品搭配销售,通常为了狙击竞争对手。

实际工作当中,人们对产品的职能可能认识不统一,矛盾重重。

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最后,要规划产品的营销推广与生命周期。

每一个产品的营销推广涉及到包装、价格、附加物、服务、概念(以及由概念引申的推广宣传)。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即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滞销产品要有退出机制。

那为什么要做产品规划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些品牌有产品,但没有规划,市场上火什么就生产什么,或者自己生产线能造什么就什么,无法持续发展,基本赚一笔就撤。有些品牌有产品,但规划很乱,也会有很多问题:

首先,产品线过多,超过消费者的脑容量,甚至市场部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多少产品线,要花大部分精力清理产品线。

其次,产品线之间可能互相冲突,争抢资源(线上媒体和终端货架资源),尤其是当每一条产品线都有一个品牌经理时,更容易打架。

再次,产品线上不同产品之间也会冲突。到底应该主要支持利润产品,还是主销产品?促销产品和形象产品应该如何配合?销售部希望更多钱投入到主销产品上、并且多生产促销产品;财务部希望能多支持利润产品、少生产不挣钱的促销产品;市场部可能还想支持一把形象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各部门的世界观不同,就会打架。

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第四,产品生命周期过短或过长。更新换代速度过快与过慢一样,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过快则市场无法接受(客户可能不愿意下单,消费者可能在货架上找不到产品),过慢则青黄不接(客户抱怨没有新品,消费者觉得品牌太小气)。尤其是进口产品,还要考虑注册因素,中国政府一年一变的注册政策让进口品牌苦不堪言,经常会被迫青黄不接。

最后,产品规划还要考虑财务。 并非每个市场部都会看重利润,但每个公司长远还是以利润为导向。设计产品线和具体产品定位时,尽量要考虑成本和利润空间,但也不能被当前的利润要求绑架,错失了市场先机。

最后,我们聊聊如何从零开始做产品规划?

这一点当然是真正创过业的人更了解。从零开始,有很多种契机。有人是因为占有某种独特的技术/成分,进而从技术/成分出发设计产品线;有人是 因为先发现某种消费者需求,进而根据需求设定某种产品,然后寻找技术/产品支持,等到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延伸产品线;有人是围绕渠道出发设计产品线;还有人纯粹因为个人兴趣爱好。

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华丽丽的分割线,非战斗人员请撤退,战斗人员请直接收藏)

一个将军手上没有靠谱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干货)

这么多契机,是很难统一而论某种规律的。但无论从哪一种契机出发,最终还是要综合考虑各个指标——是不真的有市场需求?技术能否支持?能不能卖进合适的渠道?有多少利润可赚?

从技术/成分出发,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优势。但是在设计产品线时会容易发散,这个想做那个也能做。无论最终想做多少产品线,一定要规划好分阶段目标,防止品牌形象过于宽泛。

从市场需求出发,可以先一步把握市场先机。但是在设计产品线时会容易局限,或者另一个极端(太过分散)。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生产条件和竞争环境,以及长远市场需求,可以把市场需求也分阶段规划。

从渠道出发,具有销售通路的优势。但是差异化的渠道不一定对应差异化的消费者,所以在设计产品线时得非常小心,不能过于辖制自己。

产品书籍推荐(入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让你了解下大厂的产品大概是干什么活的

《神一样的产品经理》很详细的叙述了产品要思考的每一个步骤

《破茧成蝶》交互的兴趣入门

《移动UI设计》交互的步骤入门2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后期运营需要的基本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