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傳能量

——記東安縣離休共產黨員鍾挺華

□永州日報通訊員 萬勇江

鍾挺華,東安縣委宣傳部離休幹部。1930年11月出生於印度尼西亞亞齊市,1934年回國,1949年6月參加廣東、江西、福建三省邊區游擊隊,1958年到東安工作,1984年11月入黨,1986年從東安縣委宣傳部離休,是東安縣第一屆歸僑僑眷聯合會副主席、東安縣政協第一屆常委。

幾十年來,鍾挺華將全部身心投入到愛心事業上,從2002年至今,已為700餘名優秀貧困學生捐資助學,捐獻雷鋒雕像38尊,共計30餘萬元,被譽為“東安活雷鋒”“全能助學志願者”,其事蹟先後被新浪網、網易網、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等國內數十家權威媒體網站登載。

2015年,省委組織部、省委老幹局授予鍾挺華“全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6年“中國好人榜” 12月榜單,鍾挺華獲評“助人為樂好人”。2017年11月,中央文明辦評選出100名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鍾挺華是其中之一。

他的離休生活,像一罈陳年老窖,越老越濃香,永遠在傳遞正能量。

辦助學基金會

2002年以來,鍾挺華省吃儉用,相繼在東安縣蘆洪市鎮中心小學和廣東蕉嶺縣新鋪兩所小學發起創辦3個助學基金會,共投入資金12萬餘元,資助師生700餘人次。

其創辦的助學基金會堅持以思想互助、以愛育愛為原則,經常性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文體活動。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鍾挺華組織編印發放8期2400份奧運宣傳資料,組織奧運知識搶答賽、奧運圖標製作賽、奧運長卷簽名等多項活動,讓農村娃娃開眼看世界。

此外,鍾挺華親自堅持給小學生們寫信380多封,贈送學習資料、賀卡等7000餘份。在他的愛心感召下,學校的同學們在接受愛心的同時,也奉獻自己的愛心,建立幸運兒愛心基金會,師生捐款萬餘元,愛心的火炬得到了心手相傳。

建雷鋒同志雕像

雷鋒堅定的理想信念,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毫不利己、樂於助人的無私品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健康成長。鍾挺華的“雷鋒情結”早已有之,“以雷鋒同志為榜樣,才能讓更多的青少年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有一口氣,我就要堅持學雷鋒。”

很多年前,鍾挺華就開始收集與雷鋒先進事蹟有關的資料,他將這些資料作為生動的教育素材,到各個學校進行巡展,傳播雷鋒精神。2009年開始,鍾挺華制定了一個計劃,要在全縣中小學校捐建雷鋒雕像,讓現在的孩子們不是隻知道“追星”,而是在雷鋒精神的影響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他的努力下,如今東安縣有38所學校和單位建成雷鋒塑像,所需資金22萬元均由鍾挺華捐助。每座雷鋒雕像落成,鍾挺華都要圍繞“學雷鋒,做好事,暖人心”主題,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他還出資15000餘元邀請和資助6所中小學校校長及優秀學生41人赴望城雷鋒紀念館和韶山毛主席紀念館參觀學習。倡導成立雷鋒車隊、雷鋒班級,推動開通“雷鋒新花之鄉”網站,編印《雷鋒新花之鄉》刊物4000餘份。

2014年7月,由鍾挺華協調籌備的、縣文明委主辦的“慶七一·唱響雷鋒新花之歌”文藝匯演在縣和諧廣場舉行,千餘名群眾觀看了演出,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

創志願者服務促進會

2010年以來,鍾挺華聯同8位社會愛心人士倡議成立東安縣誌願者服務促進會。在籌備階段,年已80的他全然不顧冠心病、高血壓等病症的“騷擾”,踩著單車、擠著公交,奔走穿梭在各個單位和社區,為他的愛心事業尋求志同道合之人。

在他的努力下,東安縣誌願者服務促進會於2011年9月正式成立,這個全市第一家縣級志願者服務組織目前發展註冊志願者9400多人,募集資金13萬多元,資助特困生86人。

編“核心價值觀演示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為了讓中小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記住“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鍾挺華經過多方摸索探討,自編了一套12節“核心價值演示操”,運用生動的體操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編成演示操,為廣大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生動形象的教材。

鍾挺華頗有體會地說,這套操的設計動作易學易記,既符合中小學生理解能力,又能鍛鍊身體。同時,動作還要體現其內涵意義。如:雙手成心形高舉,表示國家利益至上,有一顆愛黨愛國的赤膽忠心;雙手臂平舉下懸成天平狀,表示公正無私……各個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變化或增刪,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使廣大青少年銘記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目前,核心價值觀演示操已在東安縣大盛、水嶺、白牙市、井頭圩等鄉鎮的21所中小學演示推廣。

鍾挺華是一個執著的敬業者,幾十年來,他對自己很“吝嗇”,常說能吃飽穿暖就行了,但對愛心事業花起錢來,鍾挺華卻毫不計較,累計為公益事業捐款達30萬餘元。他常說:“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祖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他們。我要盡我所有的能力為他們多做點事情,讓孩子們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