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宜良警方: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在每一個防疫一線的堵卡點,你都能看到醫護人員、路政員工和警務人員。


你可以從制服上區分出他們的職業,但你很難從佩戴的口罩下面看清他們的相貌,更無法看出他們的年齡。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這一位,算得上是宜良公安戰鬥在防疫一線年齡最大的民警。他叫趙自剛,年齡57歲,黨齡37年,工齡40年。十六年前,趙自剛從部隊副團級崗位轉業,加入了警隊。因為工作負責,為人和氣,“老趙師”成了同事們對他的尊稱。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疫情發生後,宜良縣公安局組建疫情防控突擊小分隊。趙自剛寫下請戰書,要求加入。部門領導擔心他年紀大夜裡寒冷吃不消。一番“軟磨硬泡”後,趙自剛還是“如願以償”地衝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關鍵時刻,我們就必須衝在最前面。我年齡是大了點,可我身體沒啥問題,年輕同志能做的工作,我也能做。”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突擊小分隊共17個小組,負責縣城幾個體溫檢測點執勤和疫情突發警情先期處置工作。每個小組由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民警負責帶隊。趙志剛的小組共有兩名民警、四名輔警組成,負責昆石高速昆明入口卡點的執勤。


八小時卡點執勤結束後,由於存在執勤排查中可能接觸病患的風險,他們要返回統一駐地備勤不能回家,然後等待第二天排班繼續上卡執勤。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趙自剛小組今天是下午四點到夜裡十二點的卡點執勤,晚飯送到後,他都是讓組裡的年輕人先吃。他說,孩子們年輕飯量大,吃的快餓的也快,因為我也年輕過。


說起這次疫情防控,趙自剛聯想起了1984年的兩山戰役。他當時剛在部隊入黨一年,所服役的後勤部隊在一個車站上負責物資轉運。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那時也像現在這樣,共產黨員帶頭,所有戰友團結一心,物資來了就搬,搬完餓了就吃,困了找個地方靠著就睡。三十六年過去了,這次面對疫情,我們的黨員還是衝鋒在前,我們的戰友還是決不後退。”


四十年的工作經歷,趙自剛親眼目睹了我們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更是見證了公安隊伍光榮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每班八個小時的卡點執勤,不論是民警、輔警,還是醫護人員和路政員工,大家幾乎都是站著、走著工作著,很少有時間坐下休息一會兒。


不停地檢查,不停地詢問,不停地工作,每天下崗後回到駐地,大家都是趕緊躺下休息,隨時準備著備勤中可能發生的突發警情。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入夜了,過卡的駕駛員和乘客都會對檢查人員說一聲“辛苦了”,這是群眾對檢查人員的感謝,對防控工作的褒獎。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趙自剛說,每天這樣重複堅持著,身心都會很累,但大家都繼續這樣堅持著。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擋住的是疫情的擴散,我們保護的是全縣人民的安全,我們責任重大,我們必須堅守。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石林警方: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在石林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老黃牛”,他們鬢角已白,但初心不改,雖已到知命之年,卻衝鋒在一線,憑藉著幾十年如一日對公安事業的執著追求,對警察職業矢志不渝的眷戀,篤定前行的腳步印證著不變的初心,不老的警魂,留下一幕幕難忘的“警”色。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59歲的尹慶鋼是石林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年齡最大的民警,還有一年就要退休,在疫情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遲疑,拜別年邁的老母親立即歸隊。歸隊的老尹每天關注一線戰友工作信息,在辦公室裡書以筆墨為前方戰友加油。看著奮戰一線的戰友忘我工作,老尹坐不住了,“偷偷”登上換班的警車,來到堵卡查緝點。他說:“大戰在前,身為警察一槍不放窩居戰疫後方‘觀戰’,這等同於戰場上怕死的逃兵。”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53歲的民警所文光是交警大隊城區中隊外勤民警,從春運安保到疫情防控卡點,將近一個月沒有休息日卻從沒喊過累。“你好!請您靠邊,配合我們檢查”交警老所和交運、衛健部門的同志一起開展工作,工作時間,分秒不會少;工作標準,絲毫不降低;工作節奏,一步不落下。他說:“我的崗位在路上,這是我應該做的。”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56歲的民警馮吉生是交警大隊事故中隊內勤民警,在大隊統計各中隊參與卡點查緝人員名單時,他把自己的名字報上去。其實,內勤的工作繁雜而瑣碎離不開他的親力親為。就這樣,堵卡查緝點工作結束後,總能在辦公室看見他伏案收集信息的身影。他說:“疫情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多我一個人上崗,輪換頻率高一些,戰友們休息充足才能打好這場持久戰。”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54歲的杞佳平原是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改非後的他把研究美食的業餘愛好變成正經職業,當起大隊一百來號人的“採購員”“伙頭軍”,從領導到普通民警,角色轉變了,但對待工作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態度沒有變。無論是在深夜還是休假時間,作為事故現場“專家”的他只要接到指揮中心的電話,從未有過一次推脫,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這次戰“疫”,甘當後勤人員的他給各個查緝點搭起鐵皮房子,拉亮電燈,礦泉水、方便麵、木炭、垃圾桶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為的是讓一線的戰友們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在春寒料峭的深夜有火為伴。每天,他穿梭於超市、菜場忙著“貨比三家”採購新鮮安全的食材,在飯點親自驅車把可口、冒著熱氣的飯菜送到戰友們手中。他說:“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那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老民警們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石林公安交警這支平均年齡49.2 歲的隊伍裡,向這樣的老警還很多,奮戰在查緝一線的段渝坤、王興宏、馬雲,駐守疫情防控網格化居民區的何勇,堅守執法窗口的朱建玲,忙於交通警情處置的事故中隊“60後”大叔們,還有蹲點西街口鎮助力脫貧攻堅的普文和…他們每天上崗兜裡揣著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疾病的藥丸,拖著曾經中過風,動過大手術的病殘之軀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選擇了無怨無悔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