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或許歷史將被改寫

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或許歷史將被改寫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的十年裡,中國現代化工業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7.6%,l936年資本主義生產已佔工業總產值的65%,佔工農業總產值的24.48%。

這一連串的數字可能會讓你驚訝,沒錯,在抗日戰爭爆發前的十年裡,中國的經濟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

“電力工業年平均增長9.4%;煤炭工業為7%;水泥工業為9.6%;鋼為40%。初等教育的就學率達到43%”。這是1936年中國工農業產值經濟統計數據,儘管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國,但是各項現代化建設都初具雛形,

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或許歷史將被改寫

西方則讚歎稱這是“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魏德邁將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曾說:“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

這十年,中國迎來一個黃金髮展期,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十年內工業產值平均增長8%,正是這一時期的迅猛發展,奠定了中國8年持久抗戰的經濟基礎和工業支撐,使得中國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隨著中國國力提升,美國率先承認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儘管遭到日本極力反對,但是各邦交國還是都陸續表示贊同,100年以來,中國人首次掌握了自己海關的主權和關稅的自主權,蔣介石感慨道:“吾國關稅自主,部分成功;完全獨立,已有確期。

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或許歷史將被改寫

當時的世界經濟正處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西方國家經濟連年出現負增長,國際經濟環境十分糟糕,而此時的中國還遠非和平盛世,期間先後爆發規模較大的“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國民政府依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奇蹟。

而至今被許多人詬病的國軍,其實當時的實力也在迅速增長中。

全面抗戰前夕,幾家主要兵工廠及其主要產品如下:

金陵兵工廠:年產八二迫擊炮1800門、手提機槍385挺,月產馬克沁重機槍33挺。

上海兵工廠:月產七五山炮6門,七九機槍子彈、六五步槍子彈各240萬發。

漢陽兵工廠:月產七五山炮2門、八八式步槍4700枝、三十節式重機槍35挺。

鞏縣兵工廠:年產中正式步槍50000枝,月產元年式步槍3120枝、捷克式輕機槍25挺。

漢陽火藥廠:月產槍藥30噸。

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或許歷史將被改寫

在進口的武器裝備中,德國的佔了外國輸華軍火總量的80%。所需款項以中國向德出口鎢砂抵償。1936年中國從德國獲得的軍火價值23748000馬克,1937年增至82788604馬克。到抗戰前,中國從德國購買的武器裝備有戰車、8.8釐米重炮、10.5釐米重炮、高射炮、探照燈、機槍、魚雷、快艇等,使中國軍隊30萬官兵接受了德式裝備。

1935年,為了備戰,國民政府曾作了一個械彈儲備五年計劃。這個計劃包括國內生產和進口兩部分。德國軍事總顧問法肯豪森就所需數目向蔣介石建議如下:

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或許歷史將被改寫

步兵彈每月增至900萬至1000萬發,重機槍90至100挺,八二迫擊炮20門。其中步兵彈藥存於軍械庫者100萬發,正在製造中者200萬發,國外訂購者300萬發,共600萬發。另外,法肯豪森還建議蔣介石再向德國購買1000萬發鋼心彈尖。

1935年8月,法肯豪森對當時國民政府軍隊裝備的評價是:“竊以華方所有新式兵器,從未有今日之充足……”

古老中國的黃金十年,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或許歷史將被改寫

但是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展開,這個五年計劃也就此被打斷,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次黃金髮展機遇就此終結。

所幸的是,國家民族命懸一線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再次攜手,共舉全民族抗日的大旗,最終堅持到了最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