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味道更地道!樂清人更愛追捧傳統手工月餅

2018-09-21 11:42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麗萍

“古老”的味道更地道!乐清人更爱追捧传统手工月饼

做傳統手工月餅。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麗萍

又到中秋月圓時,市場上,月餅當仁不讓成了主角。這幾年,儘管新餡料、新口味的月餅層出不窮,可手工製作的傳統月餅依然深受消費者喜愛,一些市民甚至專門打聽尋找這類月餅哪裡做得最好。傳統月餅靠什麼博得市民青睞?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特意去一探究竟。

手工月餅餡料足

在市區,做傳統月餅歷史最悠久的大概要算董琴英一家了。今年72歲的董琴英是樂清食品公司最後一批做月餅的職工,後來食品公司改制停止生產,應一些親朋的要求,已退休的她每逢中秋之際都會在家做些月餅滿足大家的需要。年復一年,一些市民對她家的月餅情有獨鍾,每逢中秋都會找上門來。

董大媽的家在環城西路,朝著大路的小門面很不起眼,若不是剛出爐月餅散發的香味提醒,記者差點走過頭。

簡樸寬敞的餐廳就是董大媽做月餅的地方,大案板上擺滿揉好的大塊麵糰、烤熟的鹹蛋黃和攪拌後壓成一大塊的麻心餡料。這天她做的是“蛋黃三錦”,“三錦”類似於酥餅,是樂清的傳統月餅品種,餡料以芝麻、核桃肉、肥肉、白糖、豬油等為主,外皮十分酥脆,一碰就散成碎片。董大媽說,在餡料里加蛋黃是近年才流行的,甜中帶鹹的月餅別有風味,一些人都點名要它。

手工做月餅的工序有點繁瑣,只見董大媽把大塊加了酥油的麵糰切成段,把一段麵糰摘成雞蛋大的一塊塊,將它們用擀麵杖擀成長方形狀的麵皮,然後用手先豎後橫快速卷幾下,形成花捲狀,再用擀麵杖把一個個“花捲”擀成厚薄適度的一張張麵皮。她說,“三錦”的外皮之所以層層疊疊,就是因為要經過這樣多道工序。

麵皮制好後,接下去便是加餡:放入適量麻心餡料,又加一個金黃油亮的鹹蛋黃,揉成一團後,再用擀麵杖稍稍擀一下壓成餅狀,一個月餅坯便做好了。之後用食用紅色素在餅正中塗上圓圓一塊,放入電爐烤30分鐘即可。

據介紹,樂清傳統月餅的餡料很豐富,芝麻、桔餅、肥肉、白糖、花生、紅綠絲、冬瓜丁、核桃肉、豬油等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基礎配料,所有月餅品種的餡料都在此基礎上加以增減。比如受歡迎的薄荷芝麻月餅,就是在餡內加入薄荷,並在外皮加入雞蛋。一般月餅價格越高,餡料也越多樣。

“古老”的味道更地道!乐清人更爱追捧传统手工月饼

美味健康兼顧

“傳統月餅口味更古老更地道!”不少選購手工月餅的市民都這麼認為。市民陳女士每年中秋都要買些月餅贈送長輩,她選購的都是手工製作的傳統月餅。她說,這些月餅貨真價實,掰開一看,裡面黑的芝麻、白的核桃肉等餡料一目瞭然,不像有些新式月餅,名頭好聽,裡面卻只是一團半凝固狀的物體,根本看不出是什麼東西。

不加化學添加劑和防腐劑也是傳統手工月餅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市民小莉說,超市裡的月餅雖然五花八門,可一看包裝,上面都列著一大堆的添加劑。“添加劑沒營養,放多了肯定沒什麼好處。”她說,許多月餅一個多月前就早早上市了,上面印著的保質期都有兩三個月,而傳統手工月餅的保質期都只有20多天,像董大媽家的月餅,保質期是20天。“這才是未加添加劑和防腐劑的月餅的正常存放時間,聽我爺爺說,他小時候的月餅也就放這麼段時間,再放長了就會發硬、發黴。”小莉說,食品還是安全最重要,所以她都選擇手工製作的傳統月餅。

顯然,手工傳統月餅受追捧,說明現在的消費者更成熟理性了,在食品消費方面更注重安全健康。而現在的傳統月餅在傳承手工製作優勢的同時,也與時俱進,根據消費者口味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並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生產不同類型的月餅。比如血糖血脂高的人不宜吃甜月餅,梅乾菜餡的月餅就應運而生。消費者自己食用的,一般是小月餅,一個2兩左右足夠了;饋贈親友就得個頭大些,通過模子印製的1公斤重的大月餅,正面有漂亮的花紋,餡料又足,簡單包裝一下就能拿得出手,價格也不高,比超市裡的禮盒裝月餅更實惠。

樂清手工製作傳統月餅的地方不少,除了市區,大荊、蒲岐等地的傳統月餅也都小有名氣,不少消費者特意驅車前去購買,一些單位給職工發中秋節福利時,也選擇訂購這些本土手工月餅。據瞭解,製作傳統月餅的地方,有的屬常年營業的糕餅店,有的則平時並不從事糕餅生意,僅在中秋時節生產一下月餅,如董琴英就是這樣。後者基本是根據顧客的訂單生產,現產現銷,以保證產品新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