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電影工業的對比,差距比想像的大

中美電影工業的對比,差距比想象的大

上次本人的一篇"中美19個產業強弱對比,差距比想象的大"得到了很多公眾號的轉載,本人甚感心慰。這次我決定寫中美電影工業的對比,為什麼單獨寫電影呢,因為電影太重要了。

現在中國對外輸出的商品大多還是代工,少有品牌輸出也是因為性價比高,如小米、華為、海爾等;如果沒有品牌強勢的產品,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國製造還是低端產品的代名詞的話,一此技術含量低的中國品牌就要消失,首當其衝的就是服裝行業。

建立一個品牌,把它從低端品牌打造成為高端品牌,最好的方式就是電影。

美國是世界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它不僅是科技產品產品行銷全球,還有更多傳統企業,低技術含量的企業在世界上稱王稱霸,比如零售行業中的企業沃爾瑪,餐飲中的肯德基、麥當勞。

上篇我介紹過兩個傳統行業:服裝和快消品。

服裝行業世界前十名,就有5家是美國企業,耐克、COACH等等。快消品前十名更是有7家是美國企業,寶潔、百事、可口可樂這些全球知名品牌都是美國的。

美國電影的強勢或多或少都推動了美國製造美國品牌行銷全球。在技術含量高的領域,中國可以美國比技術、比成本。但在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呢,那只有是品牌文化硬碰硬的較量。

品牌升級最好載體就是電影,美國電影不僅推動了美國品牌,還造就白人崇拜,在國外easy girl可是名聲在外,一個在國外混不下去的白人吊絲跑到中國來就能閱女無數。當年李小龍香港動作片火的時候,據說華人男性在歐美酒吧一樣很吃香。中國目前的涉外婚姻大部份都是女性外嫁,要知道中國還有三千萬光棍呢。

下面我就來對比一中美兩國之間的電影產業。

中國票房市場的規模559,而美國是111億美金,折人民幣721億。

中國票房已達美國的77%,嘿嘿,看起來市場規模差距不大。

但是所屬影片的票房差距巨大。

中國559億票房中只有300億是國產電影的票房,加7億多海外票房,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是307億。

而北美111億美金的票房大部份是好萊塢電影,再加好萊塢電影的國外票房189億美金,總票房近300億美金,是中國的電影6倍以上。

2017年全球票房前十名的電影。9部是美國出品,只有一部"戰狼2"是中國的,排名第6.

中美電影工業的對比,差距比想象的大

美國最的兩家電影公司2017年營收。

迪斯尼的電影收入544億。

而中國最大的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只有39億的營收,是中國的13倍。

中國的GDP現在是美國的60%,電影市場規模是美國的77%,但電影的綜合實力為何差距這麼大呢。

我認為原因有三。

1、市場規模,不要看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已是美國77%,那是這幾年趕上的,200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才43億,是美國的6%,現在的票房火爆的電影投資成動則過億,沒有寵大的市場規模根本就玩不起電影。以去年的票房冠亞軍"美女與野獸"、"速8"為例,投資成本分別為10億、16億,一般電影票房要達到成本的2.5倍才能收回成本,這樣一個成本目前來說也只有美國玩得起了。再一個我認為美國的電影市場的勢力範圍不併單單只是北美市場,它應該是指所有的英語系國家,包括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等,因為美國電影在這些國家發行不需要翻譯,節省成本和時間。

2、 整體的科技水平。

代表電影最高技術的作品就是科幻片,科幻所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了,編劇、設計、軟件、藝術、物理等等,就拿編劇來說,我國的好劇本太少了,目前就出來一個"三體",能寫三體的人,除了要有很好的文學功底外,還要有物理、數學知識,我國玄幻小說不是很火嗎,什麼盤龍、星辰變也火到國外,但是寫這此小說的人一定寫不了"三體",但寫"三體"的劉慈欣不一定寫不了玄幻。

說下特效,雖然很多國外大片的特效是中國團他做的,但幾乎所有的特效軟件都是國外開發的,然後設計,像阿凡達電影中的飛行器,設計這個的人可不僅僅得會設計,還得會空氣動力學等等,像這樣的設計師國內找不出來吧,當然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也是物理專業的,可不是國內馮小剛、張藝謀這類的文科生能比的。

3、我國政府對電影所起到作用不重視。

1927年美國商業部的出了一份報告,一份中國電影市場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首先描述向中國輸出電影的重要性,其理由是電影是商品最好的載體,是美國文化意識形態最好的宣傳方式,人們看電影的同時也會看到美國的生活方式,熟悉並喜歡上美國產品。向中國出口電影,也會幫助美國的商品在中國的銷售。 這可是人家上世紀20年代的報告,就有這樣的遠見。

美國管理電影的要構是美國電影協會,前協會主席是克里斯托弗·多德,克里斯托弗·多德做美國做了36年的參議員,參議員在美國只有100名,相當於中國副國級的領導。而中國管理電影的機構是廣電總局下面的電影局,頂多就是個正部級機構。

可能因為特朗普不待見好萊塢,現在的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級別稍低一點,只是個助理國務卿。

以前的歷任美國總統都是通過各種手段遊說他國政府,來推廣美國電影 ,最明顯的例子是1987年,加拿大起草了《聯邦發行法案》,試圖用法律來減少美國電影在加拿大的發行,但議會最終沒有通過此項法案,因為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傑克·瓦倫蒂直接通過美國總統里根遊說加拿大總理穆羅尼,美國參議院也向穆羅尼寄信表達"強烈的反對"。美國參議院此時正在審議考慮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借勢在此法案上大做文章,指責這是一種高度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導致美加兩國無法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在這種威脅下,加拿大政府不得不捨棄對電影業的保護,此後加拿大徹底淪為美國電影市場的一部份。

美國各州都有專門負責協調電影和政府部分的機構,比如你要封所某個街道,這個機構就負責協調,甚至還可以幫你安排在白宮拍戲,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

中美電影就說到這裡吧,有錯誤希望大家指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