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木樓存在了700年 樓身至今未發現一顆鐵釘 怎麼做到的?

繁華的背後是滄桑與古樸。在重慶的街頭走一走,路過繁華的解放碑,你會在街道的拐角處,不經意間遇見一些古老的建築,比如東華觀藏經樓。

重慶一木樓存在了700年 樓身至今未發現一顆鐵釘 怎麼做到的?

據記載,東華觀位於渝中區凱旋路(原東華巷)7號,是東華真君得道之地,所以得名。最開始,東華觀殿宇三重(下殿、正殿、上殿)內設殿堂九個和藏經樓,還有花園、住客、庫房六大間。極盛時期的東華觀規模宏大、巍峨壯觀,來此進香掛單的道士及居士多達千餘人。

重慶一木樓存在了700年 樓身至今未發現一顆鐵釘 怎麼做到的?

東華觀舊貌

東華觀的滄桑,在於它挺住了歲月的風霜,700年前元朝忽必烈皇帝至元年間(1335~1340年)始建,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建,渡過了幾百年相安無事的時光。近百年卻歷經劫難:東華觀1926年大火、1939年日軍飛機大轟炸、1942年被連接上下半城的凱旋路公路貫穿、1953年部分宮殿被拆,僅存的藏經樓被佔用……歷史縱有千種情節,但是東華觀還是挺了過來,在舉世聞名的解放碑身後,做一個安靜從容的“老者”。

重慶一木樓存在了700年 樓身至今未發現一顆鐵釘 怎麼做到的?

東華觀的古樸,在於它延續的純粹,東華觀藏經樓體量雖小,卻是重慶地區典型廟宇建築的代表之作,其翹簷雕樑畫棟,樑柱、斗拱作工考究,脊飾、門窗等極為精美。原貌尚存的藏經樓,依然可見殿頂蓋黃色的琉璃瓦,正脊和垂脊的綠色琉璃瓦,脊上裝飾有精巧的龍、獅、狗等動物,栩栩如生。更加值得一提的是,700年過去了,在東華觀的樓身上,竟然找不到一顆鐵釘,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重慶一木樓存在了700年 樓身至今未發現一顆鐵釘 怎麼做到的?

原來,東華觀早在1983年,就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0月,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直轄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此文物專家對建築進行了修復。

重慶一木樓存在了700年 樓身至今未發現一顆鐵釘 怎麼做到的?

榫卯結構

本著還原東華觀藏經樓原本風貌的原則,專家們在修復過程中,始終遵循修舊如舊的方法,因為東華觀藏經樓原本是榫卯結構,因此在整個修復工作中,也遵循這一建築風格,修復全程未使用一顆鐵釘。此外,在牆體、瓦件、架構等方面,專家們都按照原貌進行修復,所以現在遊客們才能看到如此古樸的東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