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羣效應》爲什麼是小羣席捲海量用戶

《小群效應》為什麼是小群席捲海量用戶

最近段時間將徐志斌的《小群效應》一書看完了,分享一下讀書感想。

社會已進入全民移動時代,社群正在逐步成為全球趨勢,那為什麼小社群能席捲海量用戶呢?

海量用戶和收入從哪裡來?

小群是大型社交網絡發展的發動機,是合作伙伴獲得海量用戶和收入的渠道。社交網絡中,“分享”是一個關鍵動作,代表著用戶想和哪些人群分享什麼樣的信息。

分享給強關係好友和小圈子,小群,已成為目前用戶下意識的動作。

全名K歌,通過分享功能為它從微信帶來超過10萬新增下載用戶。騰訊微信讀書“買一贈一”功能,每天可為微信讀書帶來新增註冊用戶5千到7千。

人人都想進大群,但人人都在小群中活躍

人們進入大群后,人數多,噪聲大,,基本上都是將群關閉消息提示,避免被無意義的信息打擾,但時間一長,多數用戶就會選擇退出群。人們更多的是待在20人左右的小群內活躍。

小群中的人們相互認識,相互信賴,且高度活躍。小群呈現出這3個特點,也是衡量社群質量的三個標準。

來自好友和相識人群的信息,對購買決策影響巨大

例如社交電商公司,“小紅書”、“張大奕”等,他們本身就是一個自媒體,本身具體信息擴散能力。發佈信息既是粉絲希望看到的, 又是商品導購,天然解決了信息無法流動擴散的問題。

用戶喜歡做小池塘裡的大魚

將用戶在小圈子裡相互比拼,相互競爭,以凸顯自己某種形象和地位的現象,稱為“小池塘裡的大魚”。“大魚”代表用戶想要塑造的形象和地位。

例如騰訊裡的:微信打飛機,天天連萌,天天跑酷,微信讀書,天天運動等,讓用戶與好友在無數場景中相互比較,這樣他們會持續活躍下去。

用戶的進階大致分兩個方向:1是領域,如學習WORD,PPT技巧等,引發用戶好奇,從而進一步瞭解進階的領域; 2是能力或階層,如果用戶PPT能力已經達到大師級,這時他們很難和剛入門的用戶進行交流。將這類用戶放入合適的人群,和更高級別的人溝通,且保證隨時有略低層次的人求教。

相似人群足以讓用戶產生榮譽感和自豪感,可以按以下方式建群:

1、設定一個小池塘;

2、讓用戶去比較,告訴ta比較的結果;

3、讓用戶知道有人在和他比較。

為什麼讓用戶之間在小圈子裡去比較,因為在小圈子裡比較讓人更有成就感。

2~3位好友即可影響用戶

要想影響某個人的購買決策,企業要怎麼做?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衝上去向對方推銷,而是通過他的2~3位好友去影響他。

“相似人群”所形成的社會壓力和從眾心理,導致人們在一個小群裡被間接影響。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社交網絡的發展與人類的發展類似, 志同道合的人、相同地域的人更容易聚到一起。社群已成為當下主流趨勢,用戶喜歡在小社群中分享,活躍。一款產品從一個小社群到另外一個小社群,再到無數個小社群實現引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