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一所近500年学校的前世今生

泉州市泉港前黄小学近500年的前世今生,其中经历了五个不同时期(即明、清朝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至今时期)的办学,也换了四个校址。

泉州这一所近500年学校的前世今生

据明隆庆四年至明万历元年(1570——1573年)任过惠安知县的叶春及所著《惠安政书》记载:县北忠恕乡德音里六都的“社学”有:“芹水”(今前黄镇三朱村芹坑)、“文峰”(今前黄镇前黄村)、“后彰”(今前黄镇后张村)、“师古”(今前黄镇古县村)……等。另外,清·嘉庆《惠安县志》也有记载:“在明、清期间,乡间更有‘义学’和‘社学’,多用谷或私资设立以教导民间子弟,时惠安诸乡先后有厚禧、南门、文峰(前黄)……等社学。”“文峰”,乃前黄黄氏堂号,也是“前黄”的代称。“义学”:是古代一种由民间筹谷或集资而设立的办学形式。“社学”:则是古代地方政权奉朝廷诏命在乡间设立的“教童蒙始学”的学校,其性质官倡民办。凡拟聘的教师,一律要经县提学官考选合格后才能任用。其办学规模、师生等,都要造册上报。“社学”招收乡间15岁以下的“蒙童”,凡适龄而不入学的“蒙童”,也要一一登记造册上报,然后,由官方严厉责罚其父母。学校很讲究为人师表、师生道德和按时上、下课、不随便旷课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尤其对于教师,更有严格规范和要求,如规范的“六行”(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和要求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等。

泉州这一所近500年学校的前世今生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秋,文峰社学创办于前黄村东部的文峰宫。当时教学是《百家姓》、《千字文》等,又兼教学经、史、历、算等,同时教学朝廷颁发的“制御大诰”及其“律令”等等。文峰社学每天分三个阶段教学,早上大多温习诵读课文等,中午教学诗书、算术等,夜晚传授礼仪、道德、经史等。文峰社学自明神宗万历元年秋开学以来直至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结束(即1573——1901年),其中经历二个朝代共计327年。尽管在这327年期间,由于官方投入办学资金极其少量,其大量办学经费均由民间筹集;故此,有时难免筹资不足,在短时间内暂时停办,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大多时间是在办学之中,停办仅仅是极短暂的时间。1901年夏末,随着清朝科举的废除,文峰社学也彻底完结其办学的历史。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文峰书院取代于文峰社学而同样创办于前黄村东部的文峰宫。然而,其性质变为房族募资而开办的私塾学校,即由房族主持人购置“学田”,收取其耕种租金作为房族私塾学校的办学经费。上课时间与“社学”相同,教材除部分与“社学”一样外,还增添《三字经》、《孝经》等。文峰书院于民国八年(1919年)年底停办,其办学历时18年多。

民国九年(1920年)秋,惠北最早公立小学之一(另有坝头小学、锦山小学)的前黄高级小学创办于前黄村土楼自然村的“黄素石楼”三楼的大厅堂内。该校教师黄瑞琮等,校长黄朝栋。原来,黄朝栋是近代著名文人、书法家,民国初期,他被社会各界推选为惠安县县长候选人,但他坚辞不受。后来,他任惠安县电报局首任局长,现在他退休在家。1919年9月底,他的一位早年深交挚友、现驻守惠安县城的北洋军营长曹万顺前往惠北地区视察学校与教学诸事,顺便登门拜访黄朝栋,并与他切磋有关教育等问题。曹万顺虽是武官,但对教育十分重视。他告诉黄朝栋,在视察中可明显发现,有较多的私塾学校时常筹资不足,有意聘用那些低薪而师资素质较差的任教,造成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的严重问题,其祸害无穷哇!黄朝栋也有同感,建议设置公立小学,如惠北设置二至三所,经费以公(军政界等)筹资为主,民间筹资为辅,教师一律要经县教育部门考选合格才能任教。曹万顺觉得有理,经商定,惠北最早公立小学分别设在前黄村土楼、坝头祠堂、山腰乡锦山村,三所公立小学的以公为主的办学经费由他负责筹集。1920年4月初,黄朝栋接到曹万顺通知,说是他已从全县征收的鸦片税(当时莆田、仙游、惠安各地种植罂栗兼制作鸦片,故有军政官兵征收鸦片税)之中抽出3000多个银元,分发给惠北公立小学每所各1000多个银元,这些银元马上到达,希望做好办学前期的筹备工作,争取今年秋季开学。于是,黄朝栋一边在前黄祠堂召集前黄、西园、土楼各房族负责人会议,筹集民间的办学经费;然后,将“公立”与民间的办学资金一齐存入前黄“合隆典当”,以领取利息补贴办学费用;一边雇用木匠做课桌、椅、讲台、黑板等,一边雇用泥水匠将作为教室的“黄素石楼”三楼的大厅堂进行一番整修和粉刷……一切安排就绪,开学当天,曹万顺特地从惠安赶来表示祝贺,并在开学仪式上热情讲话以勉励师生们。

前黄高级小学每天上课时间分别是:早上、上午、下午、夜晚。夜晚大多教学书法、绘画、音乐(如唱歌,二胡、琵琶、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技巧等等)。

民国十年(1921年)春,前黄高级小学的校址从“黄素石楼”迁到“前黄黄氏祠堂”开办。为什么“黄素石楼”只办学一个学期就迁移校址呢?原来这是该校校长黄朝栋因考虑到“黄素石楼”不是前黄、西园、土楼三个村落的中心点,偏远学生上学诸多不便,校址应迁在三村落的中心点“前黄黄氏祠堂”,这才是合情合理呀!于是,黄朝栋又雇用泥水匠整修祠堂,另因上学学生增多,又添置一些课桌、椅等,再新聘几位师资合格的教师等。黄朝栋将祠堂内的两侧各3间厢房作为教室,中间的上厅、后厅均作为校长与教师的办公室。

前黄高级小学自1920年秋在“黄素石楼”开办之后再迁在“前黄黄氏祠堂”续办直至1923年夏末,最终因没有再补充新的“公立”办学资金以及前黄、西园、土楼各房族再筹集新的办学资金出现意见分岐等问题而停办,这所公立小学在二个校址上办学历时共计3年。

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前黄育英小学取代于前黄高级小学而创办于“前黄黄氏祠堂”。这是“前黄合隆典当”主人与黄朝栋合办的私立小学,其大部分办学资金由出资,其余部分由民间募捐而来的。黄朝栋仍任校长,教师黄春晖、黄瑞琮等。后来,黄朝栋为了让旧时械斗如今化解而和睦相处的朱姓(如三朱村后林、溪墘、都巡等)、黄姓(如前黄村前黄、西园、土楼等)孩童就读同一学校,毅然放弃校长之职,特聘三朱村朱丁元任前黄育英小学校长,其高风义举,有口皆碑。前黄育英小学自1923年秋开办直至1940年夏末结束,还有黄春晖、陈逊等任校长,其办学历时17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昆山中心小学”取代于前黄育英小学而创办于“前黄黄氏祠堂”。这是因为前黄、三朱等村行政管辖地域名称改为“昆山乡”,所以育英小学也相应改为“昆山中心小学”,其性质仍为私立学校。该校校长黄春祥,上课时间与前黄高级小学、前黄育英小学一样:即早上、上午、下午、夜晚。“昆山中心小学”这所私立学校直至1948年年底停办,其办学历时8年多。

1949年秋,“昆山中心小学”续办于三朱村后山自然村,这是原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盟心社’主办的,其办学经费由民间筹资而来,仍属私立学校,朱聪佑任该校校长。1949年年底,“昆山中心小学”只在三朱村后山续办一个学期就结束了。

1950年秋,前黄小学创办于“前黄黄氏祠堂”。这是一所公立民办的学校,其办学经费主要由民间筹资而来,前黄大队另外补贴少量的钱,直至1956年夏末结束,先后由黄孙镇、陈春兴任校长,其办学历时6年。

1956年秋,前黄初级小学取代于前黄小学在“前黄黄氏祠堂”开办。这是由于公立的群山小学在三朱村创办,所以原前黄小学降为初级小学,只上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其性质转为民办(即由前黄大队主办,聘用本大队人员任教师、校长,其报酬记工分,另外补贴极少量的钱)的学校。直至1960年夏末结束,其办学历时4年。

1960年秋,“群山小学前黄分校”取代于前黄初级小学而在“前黄黄氏祠堂”开办。该分校又转为公立民办,学生上小学一至四年级的课。直至1964年夏末结束,其办学历时4年。

1964年秋,前黄中心小学取代于“群山小学前黄分校”而创办于前黄合隆大厝西南部的一座坐北朝南而拥有十几间教室、约900多平方米的崭新校舍。这是一座完整公立小学,办有小学一至六年班级。为了兴建这座拥有十几间教室的学校,早在四年前的1960年秋,旅居新加坡黄旺来、马来西亚黄细泉等爱国华侨慷慨捐款共计1.2万元人民币,支援家乡教育事业的建设;1961年冬,在中共前黄大队党支委黄流泉的组织和以身作则带动下,前黄、西园、土楼三个村落的村民们,人人争做义务工,你追我赶比贡献(如争先恐后前往洋底溪和龙渠山挑来建筑所用的大量沙土等),所有泥水匠、石匠、木匠等及其杂工在兴建学校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分文不收……其办学热情空前高涨,感人至深!这座学校于1964年初秋竣工之日,村民们自发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前来祝贺。前黄中心小学的开学仪式,更吸引了众多的而又兴高采烈的家长们。

1971年秋,前黄中心小学附设初中一至二年班级,这座学校改称为“前黄学校”,直至1982年夏末结束,历时11年。

1982年秋,“前黄学校”名称被撤消,其附设的初中班级转入三朱中学,这座学校名称仍恢复为“前黄中心小学”。

1995年春,旅居马来西亚爱国华侨黄宽妹女士先后慷慨捐款共计80多万元人民币,翻建前黄小学900多平方米旧教室并在上面加盖一层教学楼,另在附近新建一座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150米的学校围墙,还为学校购置一整套多功能的先进教学设施等,其热心家乡教育事业、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不胜赞叹!

泉港前黄小学自1964年秋开办至今,除学校名称改变之外,其办学一直没有停止。当然,还会一直开办下去,就不再赘言了!

泉州这一所近500年学校的前世今生

从文峰社学到前黄小学至今,共经历近500年,为前黄村(包括西园、土楼)培养不少文武人才,如清·道光《福建通志》入选“良吏传”的泉港古代良吏仅有5位,前黄就占3位:即明·黄文惠、清·黄云蒸、清·黄瑶观;此外,明、清朝文武名人还有黄元亨、黄开先、黄瑞鳌、黄正元等;近代有黄朝栋等,现代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现任国家气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荣辉;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山水文学学会秘书长、著名教授、作家黄世中;美国太平洋领域大学文学博士、美国西太平洋大学艺术音乐博士黄祖彝;总之,其人才灿若繁星,不胜枚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