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荥阳地处中原,东临千里沃野,西扼虎牢雄关。西南部群山交锆,沟壑纵横,北有黄河天堑,并有广武山横亘其间,进可攻,退可守,是保卫郑州的天然屏障。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县境中、东部为平原,地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粮、棉,油主要产区,军需马秣,就地可取。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贾峪、崔庙、庙子等浅山区,占全县总面积l/4以上山上有零星洞穴,大洞穴深不可测,高2 5米,宽15米,顶厚约50米。此大小岩洞,可藏军、储粮,系兵事进击、退守堡垒。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广武山、汉王城、霸王城、虎牢关与南部山区皇姑寨、青龙寨、桃花岭、石头寨、青树岭、龙台等均势高形险,是荥阳的门户和支撑点,一遇战事,易守难攻。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荥阳东至连云港,为千里平原,无险可守;西连群山,或断或续,绵延交错,乃西部西南部首要屏障。广武山又为黄河天然藩篙,可抵御东方、北方之敌。荥阳堪为中国西部东方大门。数千年来,荥阳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帝王多曾在此驻守重兵,并发生大小战争百多次。晋、楚“郝之战”,楚、汉“荥阳之战’,李世民和窦建德“武牢之战”,影响深远。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清末,郑州辟为商埠,又为陇海、京汉两铁路交汇点,且北扼黄河铁桥,东西南北交通锁钥,郑州之军事地位,益见显著。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荥阳地处郑州西邻,每有兵事,荥阳自然成为拱卫郑州之要地。所以,民国时期发生的“胡憨之战”、4中日之战”,战场均涉及荣阳。

荥阳的军事要地

荥阳县历史上修筑有很多城垒.工事,古有史书记载,今有遗迹可察。

一、古代军事设施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军垒唐李世民和窦建德的“武牢之战’,曾在柏朵,段坊、大村、留村一带修筑许多寨堡,牛口峪有窦建德的板渚宫,广武山上有李世民的秦王寨.今秦王寨尚存,其他均圮为土墟, 城堡二十里铺的京襄城,汜水的虎牢关、吕布城,张飞寨,广武的汉王城、霸王城,城关的索城等,以上军寨城堡均有残址可稽。特别是县南浮戏山头,还存有宋、元、明、清各代寨堡30余座。

二、民国时期军事设施

工事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和日本侵略军,在荥阳境内修筑不少工事。碉堡始是砖石结构,后在黄河南岸广武山一线修建碉堡51座,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挖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战壕和交通沟。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城墙民国26年(1937)冬,国民党军队撤退时,消除了很多可能资助日军的军事设施,拆毁了大部分寨墙。次年,又发动民众大挖防空洞、防空井,规定一家一洞或数洞。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日本侵略军占领荥阳后,于民国33年10月,为加强侵略和据守,在荥阳城、广武城都加筑了一道土城墙,建国后平毁。

三、关隘、城垒、山蛉

虎牢关又名武牢关、成皋关、崤关、旋门关,汜水关,位于汜水镇西—公里大伾山东端,是历史上闻名的古战场。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今日虎牢,地处陇海要冲,北靠黄河,南面和西面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地带,可以有效地控制陇海铁路和黄河,迸可攻、退可守,仍不失其重要军事价值。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广武山、汉王城、霸王城广武山位于黄河南岸,西起汜水,东至黄河铁桥,绵亘32公里,为黄河南面天然屏障。山北坡度陡峻,不易攀登;南坡有很多南北纵沟。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在此设炮兵阵地,可以控制东西百余里黄河防务。汉王城、霸王城位于广武山上,北濒黄河,南临平原,东西连山。现二城北部已沦于黄河,但可居高临下,有效地控制黄河铁桥。可为重要的防御点之一。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万山、三山、五云山万山、三山峙于荥密公路两侧,郑潼公路蜿蜒于两山脚下。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万山海拔497.1米,高差约200米;三山海拔521.8米,高差约220米,两山地形西陡东缓,表层为岩石,仅有少量黄土,生长着少量的松枯和刺槐,可阻拦机械化部队迸击,有效地掩护沿公路行动。两山和众多小高地相连,面积大,可作长期坚守之地。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五云山位于县西南12公里处刘河乡北境,处于荥.巩交界处,海拔589.4米,高差约260米。西南睫,东北缓,表层为岩石。是荥阳西南部的制高焦,可以有效地控制汜河和米河谷地,对钳制郑潼公路也有一定作用。由于坡度大,可阻止机械化部队行动。

若遇大规模的战争,在万山、三山、五云山一带设一炮兵阵地,可有效地控制黄河铁桥和要地郑州。只是此三山均为孤山突起,有被敌包围之虞。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荥密交界诸山蛉荥阳南境与密县接壤,为群山相连的广阔山区,其中较突出而险要的山岭有:马头寨、桃花岭、馒头山,青龙寨、青树岭.卧龙台、八峰寨、皇姑寨、塔山、焦山等。此地带山岭相连,道路狭窄。特别是青龙寨、卧龙台、馒头山形势更为险要。此点,堪为拒敌要地。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荥阳交通四通八达,不论山区、平原,均有公路可通,晴雨无阻,输送兵员、物资皆有有利条件。

荥阳的古代军事活动

一、晋楚郄之战

鲁宣公十二年(前597)春,晋楚争霸,楚庄王举兵北上,包围郑国。六月,晋派苟林父率兵救郑,进驻在敖、部山之间(今荥阳广武山)。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晋军众将,主战主和意见不一。楚国军队由楚令尹孙叔敖指挥,先发制人,冲人晋军。苟林父急令退军,中军、下军一齐败下阵来,抢渡黄河退走。楚国得胜。

二、楚汉荥阳之战

汉高祖二年(前205),汉王刘邦攻人彭城(今徐州),项羽大败汉军。汉军向西退至荥阳,收集散卒,士气复振,在京(今京水河)索(今索河)间大败楚军。与项羽相持年余。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高祖三年,项羽在荥阳将汉壬包围。纪信诈降,汉王逃出荥阳。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至南阳,与九江王英布联合。项羽东进与彭越作战,汉王拥军北上,占据成皋。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高祖四年,项羽击败彭越后,又兵围成皋。汉王和夏侯婴出成皋玉门,北渡黄河,到张耳、韩信军营,项羽东撤时留曹咎守成皋。汉军大败楚军,曹咎、塞王欣自杀。汉王始得渡汜河,驻西广武城。项羽也回师成皋,军驻东广武城,与刘邦膈涧对峙。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九月,楚汉皆粮缺兵疲,项羽、汉王订立和约,划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项羽归还汉王父母妻子,引兵东归。此乃“楚汉相争,鸿沟为界”之说。

三、宋魏虎牢之战

宋武帝永初三年(422)五月,刘裕疾逝,魏主拓拔嗣举兵南犯,命奚斤等率步骑2万渡黄河。宋司州刺史毛德祖戍虎牢(司州治所)。毛德祖与奚斤在虎牢展开激战。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宋少帝景平元年(423)三月,魏主又自邺派来援军,虎牢陷入重围,粮水殆绝.毛德祖誓死守城,抚慰兵卒,激励将士,昼夜奋战,并秘密从城内向外掘地道6条,掩袭魏军后路,魏兵惶恐,散而复聚,攻城更急。三月底,魏主叉派伊楼援助奚斤攻虎牢,毛德祖悉力抗拒,杀魏兵多人,魏攻城不克。四月,魏明帝亲赴虎牢督战,并断绝宋兵汲水,宋兵仍守城不懈。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闰四月,叔孙建又从滑台前来增援,连日血战,魏兵攻破虎牢外城。毛德祖又督兵增筑城墙3重,魏兵又攻破2重,德祖唯保最内1重,仍奋战不息,肉搏争夺。虎牢被围200多天,无日不战,劲兵勇将战死殆尽,而魏兵不断增多,但德祖一向爱护士兵,皆感其恩德,终无离心,昼夜不眠,加之缺水,眼发痒,手搔之化脓,仍无怨言。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魏兵复挖地道.泄虎牢城中井水,城中人马渴乏,皮干肉燥,即被创伤,亦少出血,叉加以饥疫,宋兵死伤甚众。魏兵终于破城。将士扶德祖出走,德祖日:“吾誓与此城俱毙,义不使城亡而身存也。”魏主知德祖忠勇,令兵士“得德祖者,必生擒之”。魏将豆代田执德祖以献魏明帝。城中宋将士均不降而死。

四、王阳儿、鲁爽两战大索城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兴师北伐,粱坦出兵上蔡,长社(今长葛)向荥阳进攻,命幢主王阳儿、张略进占索亭(荥阳城南),魏豫州剌史拓跋仆兰从大素城(今荥阳城北)率步骑2000人迎战。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宋军奋勇杀敌,王阳几挺身突人魏阵,左右冲杀,所向披摩。王阳儿身受数伤,流血及肘,凝结成块,矛杆也被折断。阳儿大怒,扔去头盔,甩掉铠甲,嗔目直撞,杀人魏营,宋军随后一齐冲人魏阵,要时间,喊声大震,箭矢如雨。正当此时,民众郑德玄率众接应阳儿。魏兵腹背受敌,手足无措,抱头鼠窜,跳人索河死者甚众。仆兰退回虎牢,阳儿进占大索城。梁坦增兵包围虎牢。魏兵怕热,不敢交战,退至阴山躲避。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元嘉二十九年三月,文帝又出兵北伐,派鲁爽率甲士4万进攻许州,洛阳。九月,鲁爽自长社、梅山至大索,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自虎牢东进,与鲁爽在大索相遇,宋军舍命拼杀,魏军大败,仆兰退回虎牢。鲁爽进围虎牢,攻城数次不下。后来,鲁爽听说另一路宋兵张永等败退,才和柳元景撤兵南还。

五、元颓荥阳擒杨昱

梁武帝大通=年(528),魏皇族北海王元颞看到尔朱荣飞扬跋扈,有篡位野心,就逃奔粱国。梁武帝封元颢为魏王,派陈庆之率兵送他回国夺取王位。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翌年,元顾在睢阳称帝,封胨庆之为卫将军,领兵西征。魏派大都督杨昱将兵7万戍守荥阳,陈庆之自梁进攻荥阳,围攻数次,攻城不下。听说魏又派天穆来援助杨昱,陈庆之对众将士说:“哉军才7000人,魏国援军一到约有30万众,众寡悬殊甚远,我若战败,必死无疑。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今日之事,唯有以必死之心,拼命杀敌,在援军到来之前,攻下荥阳,才可以得生。大家不要犹豫,不然,就是自取灭亡。”大家听后,斗志昂扬,士气振奋。陈庆之击鼓攻城,众将士争先恐后,攀上城墙。杨昱仗自己人多,且援军将到,不作准备,只和弟兄们到城上观阵。胨庆之将士十分枭勇,魏军一见丧胆,不敢应战。陈庆之攻破荣阳城,在城上活捉杨昱兄弟等将领。元颢人城后,责备杨昱不听劝投降。杨昱说:“我战败了,杀死我无话可说,忧虑的是你扰害百姓。”众将士皆请杀杨昱,元颢说:“杨昱是忠臣,不应杀害,其他人任卿等处置。”于是,斩杀杨昱部下将帅37人。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天穆援军包围荥阳,陈庆之又杀退魏军,乘胜进兵虎牢。尔朱世隆、王罴等将兵1万守虎牢,听说荥阳城破,也弃城逃跑。陈庆之到虎牢后,捉住东中郎将辛篡,然后进兵洛阳。

六、隋与瓦岗军大海寺之战

隋大业十二年(616),翟让听从李密、徐世勤的计划,攻破荥阳郡的金堤关(今滑县)和其他几个县。隋炀帝派张须陀为荣阳通守,抵御翟让等。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李密分兵1 000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北边的树林里,张须陀和翟让一交兵,翟让就退,张须陀向北追10数里。李密发伏兵从后面掩杀,包围了须陀。须陀精疲力尽,最后战死。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隋炀帝又派裴仁基为河南讨捕大使,接替张须陀。不久,裴仁基投降瓦岗寨。

七、李世民、窦建德武牢之战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率兵征讨王世充,包围洛阳。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武德四年三月,窦建德援助王世充。驻军成皋之东广武山,在板渚宫筑营。

李世民听说窦建德攻陷荥阳,欲助王世充,即亲率骁勇3500人,于三月=十五日驰赴武牢,阻建德军西进。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五月二日,建德全军出动,从板渚到牛口峪摆开阵势,北临大河,西迫汜水,南连鹊山,连绵20里,击鼓前进。世民命王君廓领长槊队200人应战。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天将午时,建德的士卒饥饿疲倦,世民亲率轻骑先进,大军后继,东渡汜河,直逼敌阵.率秦琼等卷旗而人,所向披靡。奔至敌营后展开唐旗,建德将士觅唐军已占中营,溃乱奔逃,唐军追杀30余里,杀死3 000多人。建德中槊受伤,奔至牛日峪落马。唐将白士让、杨武威赶至,生擒之来见世民。建德将士大部溃逃。

八、岳飞、金兀术竹芦渡之战

南宋建炎二年(1128),金兀术渡河南侵,在汜水南驻军。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宋将宗泽命岳飞领精兵300迎击兀术,以保护在巩县的赵氏皇陵。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岳飞领兵至竹芦援,将精兵埋伏在竹芦渡山下,并令各人采柴草两捆,绑成火把,至夜将火把一齐点燃,如千余支灯火照耀军阵。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金兵疑是南宋援兵大至,惊慌溃逃。岳飞得胜,回军向宗泽交令,宗泽深感岳飞智勇,与其谈用兵之道,岳飞说:“用兵之道在于机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即令岳飞为统制。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后人把岳飞败金兵的地方名为岳阵图,在今汜水城南,兀术驻地名为兀术沟,后改作梧竹沟。

九、明军镇抚浮戏山诸山寨

浮戏山,横跨荥、密、巩、登各县,层峦叠蟑,周数百里,嶙峋万仞,高耸天表。宋朝常派兵驻此护卫皇陵。元灭金后,荣阳汉人反抗异族统治,纷纷举兵反抗,因被元军追剿,退守浮戏山诸山峰,修寨筑堡,屯兵聚粮,据险固守。荥阳人曹谅、楚敬弟兄占据百R川(亦称百尺山),自称寨主,与各寨联络,形成一支抗元地方武装。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明洪武元年(1368),明征虏大将车、右丞相徐达率军到河阴(今广武)后,得知浮戏山驻有众多抗元武装,即派员外郎高瑞前往抚谕。高瑞到浮戏山首见楚谅,说明利害,联合灭元。四月十一日,百尺川寨主楚谅接受招抚,当即与鸡笼寨等寨主协议,均表示愿与徐达联合,佛力灭元。明军得到地方武装的援助,决定长驱西进,夺取虎牢关,西进洛阳、潼关。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五月十二日,徐达回师洛阳,派指挥使唐英抚谕浮戏山诸寨,不意多数寨主又背叛明军,徐达遂命参知政事傅友德统帅大军,征讨浮戏山诸山寨。十五日,指挥楚谅、唐英领兵攻打登、巩界上的鸡翎寨、天堂寨,寨主战败被擒。指挥任亮领兵攻打雾豹寨,寨主溃逃。傅友德率军攻下凌霄寨。黑山寨主闻风弃寨逃走。傅友德率军攻打仙人寨。二十六日,任亮又攻克王山寨,乘胜又攻下黑山寨,活捉元守将左丞张恒等16人。六月十日,曹谅领兵攻取青山寨。至此,浮戏山诸寨全部平定。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朱元璋接到捷报,即命徐达率师北征。徐达遂和常遇春等将军,在河阴会师,与诸将会议,水陆并进,北征元都。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百尺川寨主楚谅降明后,随军北征。在攻破大都(北京)推翻元朝的战争中,蜃立战功,被封为大同总兵。

十、明末荥阳大会

明崇祯八年(1635),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明朝江山摇摇欲坠。崇桢命洪承畴以兵部尚书职衔总督5省兵马,指挥诸镇抚,台力进攻义军,并调关、宁、津各路边兵协剿。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以闯王高迎祥为首的起义军,为了打破明军围剿,召集各路起义军领袖在阳开会,商讨对策。参加集会的有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曹操罗汝才.千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射塌天李万庆、混十万许可变,过天星惠登相、横天王、顺天王、九条龙,改世王等13家72蕾。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会上主张不一,有的对官军围攻心怀畏惧,有的主张抗击,意见纷歧,久而未决。对此,李白成提出分兵定向的作战计划,并鼓励大家说:“匹夫尚且奋臂,况我们还有10万之众呢!官兵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应分兵定向,各自努力,胜败听之于天。”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大家同意李自成意见,乃饮酒发誓,统一部署,联合行动,分路迎击。决定以贺锦、贺一龙为一路,阻击川广之兵;混十万、横天王为一路,西拒陕西官兵,后又添李万庆、顺天王为接应;罗汝才、惠登相为一路,分屯荣阳、汜水一带,阻击汴、归、雒、汝之敌;高迎祥、张献忠和李自成率精锐东征,老回回、九条龙为一路,往来策应。还决定在战争中获得物资,归诸路公有。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此次会议后,农民军一反过去各自为政、孤立行动和避实捣虚的战术,逐步走向攻坚阶段。李自成原为高迎祥部将,此次会议后,乃与迎祥、献忠等相与比肩。故为中国农民运动的一大进步,且为李自成最后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奠定基础。

十一、太平军汜水口渡河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清咸丰三年(1853)五月,太平天国派林风翔、李开芳等率军北伐,十六日占中牟,卜七日下郑州,十八日占荥阳,十九日到汜水,二十日到巩县。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清廷大惊,急命河北镇标左营游击穆奇贤率兵,自荥泽口移防汜水口,阻止太乎军北进。太平军在西进途中,到处受到群众欢迎,并得到人民报告,得知巩县洛河有许多煤船停泊,所以到汜,巩后,就搜觅船只渡河。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五月二十二日,开始在汜水口渡河,但因人数众多,直到二十八日尚未渡完。前段渡河较为顺利。自二十五日起因有清军托明阿和穆奇贤攻扰炮轰,秩序稍乱,摆渡迟缓。最后,大队过河北进。

荥阳战史01之古代征战

五月二十八日,未及渡河的太平军数千人,退守汜水县城。托明阿等叉围攻汜水城,双方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二十九日,太平军放弃汜水,折回巩县,再东南而走密县。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