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摇滚之父,歌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影响了后人!

他是中国摇滚之父,歌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影响了后人!

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位歌手是乐坛难以撼动的一座大山,是“中国摇滚乐之父”。对于现在很多80、90后听到崔健两个字,可能印象只有:“搞摇滚的,老戴顶红五星帽子的那个。”但在1987年-1995年的中国,那个摇滚乐的黄金时代,崔健才是那个年代的一面大旗!大家都称崔健为“摇滚战士”。

1961年8月2日,崔健出生于北京东郊幸福村的朝鲜族家庭 。他的父亲遗憾儿子没能在八一建军节那天出生,曾把他的生日从8月2日改为8月1日。为了弥补遗憾,崔健的父亲最开始为其命名崔建军,只是到了后来觉得没有个性,才又改名为崔健。崔健的父亲是个专业的小号演奏者,母亲张顺化是朝鲜族舞蹈团的成员。他的父母汉语水平都不是很高,也造成了崔健童年时有口吃的毛病。随着崔雄济工作的调动,他的家庭先后住过幸福村、灯市口、空政文工团、空军学院,崔健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军队的环境下长大的 。崔健从小就对很多自己不明白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常常独自观察和思考。

崔健出生的那个年代都要下乡当知青。为了逃避上山下乡的命运,全国兴起了空前的学乐器风潮,因为这样以后可能进入一个文艺团体,进而名正言顺地留在城里。14岁的崔健打小体弱多病,父亲便让他学习比较容易的手风琴。未料,崔健把手风琴朝父亲鼻子底下一扔,丢下一句:我不喜欢那玩意,没劲。无奈,父亲又跑到别人家里借来一支双簧管,然后气喘吁吁跑回来:吹吹这个试试。没几天,崔健又把它扔回给父亲:这玩意儿,也没劲。没办法,父亲就拿出了自己的小号。崔健迅速抓起:“叭……叭叭……”几分钟后,崔健脸红脖子粗,上气不接下气:真带劲,就是它了。后来崔健准备放弃学业专心学习小号,谁知道待他中学毕业时,上山下乡运动已偃旗息鼓,这让他父亲哭笑不得。

他是中国摇滚之父,歌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影响了后人!

1981年,崔健考进了北京歌舞团,成为北京交响乐团小号乐手。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大部分行业停留在十几年前。那时候摇滚、流行、爵士这些现代音乐领域一片空白。崔健所在的北京歌舞团按当时仅有的文艺形式将团员分为古典与民乐,崔健负责古典弦乐的小号部分,但崔健并不满足于这一现状,于是崔健白天在团里吹小号,晚上就自己练吉他、练歌。

1985年崔健创建了七合板乐队,出版了一张以翻唱美国民谣歌曲为主的磁带。但不到一年时间,团里的女书记找他们谈话:“你们要么在团里老老实实干,要么退团,把乐器交回来。这乐器都是国家的。”那时如果离开乐团很难谋生的。无奈,崔健等人只能被迫解散乐队。身子回去了,崔健的心却走得更远。他不满足于简单地翻唱英文歌,他默默蹬着自行车,去中央音乐学院旁听音乐理论,和坚持自学似乎没有什么用处的英语。积蓄力量,崔健想要做自己的音乐。

1986年初,崔健参加北京孔雀杯大奖赛,一登台,劲爆的吉他,和嘶吼出来的歌词,就把评委席上李双江、王昆等老前辈吓了一跳,纷纷问:“这什么唱法?这一群人,头发都是那样的。”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摇滚是什么,毫不意外,第一轮,崔健就被刷了下来。

他是中国摇滚之父,歌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影响了后人!

数月后,一场以纪念“国际和平年”的中国百名歌星演唱会上,王昆破例点头同意名不见经传的崔健登台演出。1986年5月9日,轮到崔健上台了。不想穿统一的黄色马甲,崔健从乐手王迪那里借了一件不合身的黄军装,激动加紧张,也没注意到裤脚一高一低,如同当年问那个老大爷一样,直愣愣登上了舞台。一上台,台下猛的安静了下来,然后是一阵骚动,大家都议论纷纷不知道他们是谁。崔健扯开嗓子轰出了一句歌词: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台下先是又一阵静默,然后就是雷鸣般的掌声与吼叫声。《一无所有》第一次提出了“我”这个概念。在这之前,中国的歌曲里只有“我们”,即使有“我”,也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或者“我是一个兵”这类。而崔健的第一张专辑里,一共有150多个“我”。

崔健唱出了“我”,人们也认识了崔健,中国摇滚的生日,就定格在这一天。

他是中国摇滚之父,歌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影响了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