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43集04

“不思子为我子,而我为谁子?”不考虑儿子是我的儿子,可是我又是谁的儿子?自己也是父母的儿子,应该去孝养父母才对。“亲子我,而我不顾,则我亦何赖有子哉?”父母亲把我当成儿子,这样地倍加关爱,我却不能够照顾父母、赡养父母,那我又怎么能够依赖儿女来赡养、照顾我呢?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

第六个原因是因为恋妻子。“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自己挣了钱买了好吃的,用来让妻子儿女高兴;有了空闲的时间,能够去休假的时候,就带着儿女出去度假。这样一来,和父母亲相处的时间愈来愈少,更没有想着去讨父母的欢心。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思子为我子,而我为谁子?”不考虑儿子是我的儿子,可是我又是谁的儿子?自己也是父母的儿子,应该去孝养父母才对。“亲子我,而我不顾,则我亦何赖有子哉?”父母亲把我当成儿子,这样地倍加关爱,我却不能够照顾父母、赡养父母,那我又怎么能够依赖儿女来赡养、照顾我呢?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

有一个故事讲得很好,父母亲年纪大了,儿子对他们非常地不孝,经常打骂他们。这个父亲就不理解,儿子骂他,他就回骂儿子;儿子打他,他也回手打他,结果儿子和父亲之间经常大打出手。这样打了很久之后,父亲很痛苦,听说一个老人非常地有智慧,于是就去请教,把这件事如实地向这位长者汇报了。

那个长者说:“我问你一件事,你必须如实回答,我才帮得上忙;否则的话,我也帮不了你”。这个父亲就答应了:“你问吧,我一定如实回答”。长者问他:“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对待父母的?”长者这一问,老父亲就非常惭愧地低下了头,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对待我父母,就像我现在的儿女对待我一模一样”。

长者听了之后就说:“正是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不孝敬父母,所以你所感召的儿子也不可能孝敬你,这是你不孝父母所感来的果报。从此以后,你不要再和儿女去对骂、对打了,你要心甘情愿地承受这一个结果,『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爽。”

这个老父亲听了老者的话回去了,从那以后,儿子再打他、骂他,他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且脸上还露出了羞愧的颜色。这个儿子打了一、二次,再也打不下去了。他就问:“很奇怪,以前我打你,你就跟我对打;我骂你,你就跟我对骂,为什么现在我打你,你也不还手;我骂你,你也不还口?还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个父亲就说了:“不久之前,我遇到了一位有智慧的长者,他告诉我,我之所以有忤逆的儿子,就是因为我以前忤逆父母所导致的,我应该承受这样的结果,所以我再也不好意思和你对骂、对打了。”这个儿子也很有悟性,他一听,马上跪在了父亲的面前,向父亲忏悔、道歉,从此以后很好地对待父母了。

孔老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你这样施于人,以后就有人这样施于你,这样来回报于你,所以我们希望自己的儿女怎么样对待我们,很简单,我们就应该怎样去对待父母。这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妻子、对待孩子,当然是应该很好地照顾,但是也不能够因为照顾儿女妻子,就忘记了去孝敬父母。我们看到很多的人成家立业之后,对儿女、妻子关爱备至,却忘了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这就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结果自己的儿子以后也会如此对待我们。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

第七个原因是争妒。父母生的孩子有很多,父母对于儿女的照顾和爱护,其实都是平等的,父母对于儿子没有私爱。但是儿女对于父母却有顺有逆,所以父母对儿女的爱也是不一样的。顺着父母的,父母对他们的爱就多一些;违逆父母的,父母对他的爱就少一些,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一个人如果失爱于父母,不为父母所宠爱,不要怨恨父母,而应该心平气和,想一想父母为什么对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更好,而对我就不是那么好?

像我们一般人可能都认为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意识。像我的母亲就经常当着朋友的面说,你看我这个儿子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细心、怎么怎么孝顺,但是对我就很少有夸赞之词。当时我心里就很不高兴,觉得这个母亲有偏爱,重男轻女。但是仔细想一想,确实哥哥对母亲的照顾非常地细心。

譬如我们回老家,天气非常地寒冷,我母亲喜欢吃油条,我哥哥就不惜冒着严寒,走很远的路,都要把油条买回来。我自己就没有这种做法,我想吃什么不是吃,为什么非得跑那么远的路去买油条?感觉没有必要。所以父母对儿女有偏爱,那也是有原因的,还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得不好。如果看到兄弟姐妹被父母宠爱就咬牙切齿,生起了怒气,如果让父母知道了,就会更加地瞋怒。

以上这几种情况,是为人儿女应该时时警醒、事事检点、念念克制的,每时每刻、每一件小事,甚至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从心底里去警觉。

“勿以亲心之慈,我可自恕”,不要因为父母亲心地很仁慈,不和我们计较,我们就可以自己宽恕自己;“勿以世道之薄,我犹胜人”,不要因为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很多儿女都不赡养父母了,而我还能赡养父母、照顾父母,就认为我做得比别人更好。

特别是在我们现代社会,电视、媒体起了一种很不好的影响,经常把那些儿女如何不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因为财产争讼吵上法庭的事情搬上电视。久而久之,观众就会觉得,天下的人都已经不赡养父母了,都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了,我还能够赡养父母,和父母住在一起,比那些不知道赡养的人已经强了多少倍。

其实我们认真看一看,古人那些侍奉父母的孝道故事,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孝,什么是不孝。现在说年轻人,你这个人很不孝敬,他不知道惭愧,他不知道自己不孝,他说我已经很孝敬了。为什么?都是因为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并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孝。

一个人真正把孝悌之道做到了极致,就可以感通天地,甚至能够使万国来朝。不仅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了,也让天下的人都来学习和效仿。

历史上汉文帝之所以能够把国家治好,让社会太平,就是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孝子。他的生母薄太后生病三年,汉文帝在旁照顾,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因为他时时要侍奉在母亲的身旁,困了的时候只能打一个盹,甚至衣服都没有解开就去睡觉。每次给母亲进奉汤药的时候,他都要先尝一尝温度合不合适,然后才敢给母亲进奉。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

汉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下面的奴仆也是非常地多,只要他说一声,哪一个人不会尽心尽力地去侍候他的母亲?但是汉文帝做为一个孝子,却能够从内心表达出对母亲的关爱,事必躬亲,结果上行而下效,整个社会兴起了孝悌之风,人心厚道,实现了天下大治。

所以,做为领导者,能够率先垂范力行孝道,并进而提倡孝道的教育,这才是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根本。

孝悌之心是爱心的原点,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同情,去关爱,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那么他对别人的耐心,对别人的爱心和付出,可能都是有夹杂的,都是有利可图的。

孝悌是仁爱之心的根本,正是从爱父母的身上,我们培养起对一切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爱。孔老夫子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很多领导干部对百姓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什么原因?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爱心,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去爱老百姓?

古代的那些忠臣确实都是出于孝子之门,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父母的不容易,他才能够感受到天下父母的不容易;他们能知道天下父母都爱儿女,他们对天下的百姓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去关爱。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超过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