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爲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有些人活著時,沒人知道她的存在,而當她死去時,她的故事也鮮為人知。

在中國有這麼一位女性,她被評價為中國的居里夫人,曾隱姓埋名30年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卻在死後的24年間無人提起……

而她,就是王承書。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01

動盪年代裡

堅持自我的獨立女性

1912年夏天,王承書出生在上海一個家境殷實的讀書之家,不久之後,隨父母一起遷居北京。

彼時的中國,封建政權剛剛瓦解,社會動盪不安,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大舉興起,科學知識也逐漸傳入中國。

因為出身於書香門第,王承書自小便接受著良好的教育,而西方的先進科學知識,也強烈撞擊著她的幼小心靈。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她從小便對知識有著無限渴望,即使曾因病休學一年,也從未落下半點功課。

小學和初中,她都以格外優異的成績畢業,而所有學科中,她最擅長數學。

她對數字有著天生的敏感,以至於家裡人經常誇她——

“二小姐的算賬能力可真強啊。”

這個在四合院里長大的姑娘,很快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驕傲。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17歲是一個女孩最美好的年華,王承書也在那一年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物理學。

雖然年紀不大,但那時起她就非常清楚地知道,曾飽受戰亂迫害的中國,極度需要科學支撐,而她的興趣,很有可能變成日後拯救國家的武器。

一個女孩,卻能有這樣的胸懷和見解,在當時社會實在是難能可貴。

而由於成績優異,她被保送到燕京大學讀書,在幾乎都是男生的物理系,她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經過四年的刻苦學習,她成了物理系三年中首位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女性,並順利拿到最高獎學金,用兩年的時間攻讀燕京大學的碩士學位。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而緣分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在燕京讀書的她不光得到了知識,更是意外地收穫了愛情。

在學校裡,她愛上了自己的導師張文裕。

張文裕來自福建的一個小漁村,是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時代,他們的愛情並不被看好。

但二人共同的信念與愛好,卻使他們越走越近,1939年,他們步入婚姻殿堂,從此開啟了一段共同為祖國物理事業所打拼的奮鬥史。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那時的中國雖然在向現代社會邁進,但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人還是佔據了大多數。

然而,流言蜚語或許能給人帶來傷害,卻永遠都不會擊倒一個真正心懷夢想的女性。

“女人能否做一番事業,絕不依靠已婚與未婚來裁決。”

結了婚就要相夫教子?成家與立業不能兼得?

作為一個接受新思想的女性,王承書偏要挑戰傳統。

而直到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才恍然醒悟,正是王承書當時對物理學近乎頑固的堅持,才間接成就了中國日後的輝煌……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02

心懷祖國

拒絕諾貝爾獎

1941年,王承書爭取到了美國巴爾博獎學金,而張文裕也跟隨妻子一起遠渡重洋。

當時的密歇根大學,從未接收過已婚婦女,但由於王承書實在是太優秀了,國際物理學權威烏倫貝克教授破例把她錄取。

她和教授一起進行氣體研究,並在1951年提出了一個足以影響整個物流學的觀點,這個在日後被稱作“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的觀點一經發表便轟動世界,被沿用至今。

王承書出名了,這個中國女孩憑著自己過人的才能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誰曾想到這個弱女子的體內竟隱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彼時的中國還處於發展過渡期,可王承書的大名卻已經被載入史冊。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雖取得了傲人成就,王承書在科研之路上的腳步卻沒有停止。

1952年,她又第一個證實了索南多項式,而不管是理論還是實際,這個成果都給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提供了重大幫助,再一次,王承書轟動世界。

而當大家知道這個偉大的研究成果是來自一名中國的年輕女孩時,所有人都在直呼“不可思議”,甚至連國際權威都評價她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把時光倒退回1949年,那一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而當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國外時,很多留洋科學家都想盡快歸國,為祖國的科學事業獻出自己的力量,王承書也不例外。

但當時美國政府有一條禁令:凡是在美國從事理工、農學、醫學的中國科學家都不允許出境。

因為政府阻撓,很多旅美科學家的回國之路都很不順,王承書夫婦更是如此,他們甚至受到了聯邦調查局的監控。

因為王承書夫婦科研能力過於優秀,美國政府把他們列入了潛在的原子彈製造者名單。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在美國待的時間越長,王承書心裡就越不舒服,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英語說得比國語還流利,夫婦二人心急如焚。

她一次次申請回國,卻一次次失敗,甚至有很多教授這樣勸她——

“以你的能力,拿諾貝爾獎是遲早的事,為什麼非要回科研水平差勁的中國呢?”

可是,如果不能把學到的知識回報給祖國,就算拿了諾貝爾獎又有什麼用?就算被禁錮了腳步,王承書也一直在為回國做準備。

後來,經過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會議上的努力,美國解除了對中國科學家的禁令,1956年,王承書張文裕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而在回國前,王承書夫婦把美國的汽車、冰箱、電視機等家產都送給了別人,唯獨打包了好幾箱的研究資料帶回祖國。

歷經種種刁難,再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王承書激動不已,她甚至在《中國建設》上歡呼——

“又回家了!”

從此,世界上少了一位諾貝爾獎潛在競爭者,而中國,卻多了一個心懷祖國的勇士。

03

隱姓埋名三十年

心酸苦楚與誰言

回國後不久,就有人找到王承書,希望她能去搞熱核聚變技術,而這項尖端技術在當時的中國還是一片空白。

而對王承書來說,這個要求則意味著她要改行,在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裡進行科研。

但她是一個何等堅強執著的女子啊,不管面對多大的困難,都不允許自己有絲毫膽怯和退縮。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1958年,中國組建了熱核聚變研究室,王承書被送往蘇聯學習培訓,在回國的火車上,她又用時七天七夜把美國最新出版的關於熱核聚變的書籍翻譯了出來,為中國熱核聚變研究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

她不光成為了中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頂尖專家,更是為中國培養了一批科學人才。

後來,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走了在中國的所有專家和設備,並諷刺地說——

“就靠你們自己,這個廠子能搞起來?”

而在這個危難關頭,王承書又一次站了出來。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1961年,著名核物理學家找到王承書,跟她說——

國家正在研究原子彈,現在想將分離鈾同位素的秘密任務交給你。

如果你接受了,那麼就要忘記以前獲得的所有成就,此後一切公開會議都不能出席,你願意接受嗎?願意為此隱姓埋名嗎?

放棄此前在國際上的一切榮譽,轉而投身另一項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說實話,對任何人來說,這份工作都難以接受。

但王承書卻當即答應,從此,她的身影,徹底從世界物理學界消失了……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1962年,她告別了家人和自己年幼的孩子,獨自一人悄悄來到504廠進行科研項目。

而放眼整個504廠,她是唯一一名女性科學家。

雖然是女兒身,但她卻有著不輸給男人的堅強和毅力,她每天都拼命工作,和時間賽跑。

她有滿滿三抽屜的運算資料,而這其中所有的數據她都要親自審核。

沒日沒夜地與數字打交道,和其他科研者一同探討項目問題,只有50多歲的她,已有了一頭花白的頭髮……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又一次,鄧小平來到504廠視察工作進度,看到王承書時驚訝地說——

“我記得你!但自從群英會後就見不到你了,連張文裕都不知道你在哪裡,原來你在這兒啊……”

而在王承書為了國家拼命時,丈夫張文裕也沒閒著,時任中國專家組組長的他,正帶領團隊在莫斯科進行核研究。

為了能夠振興祖國,丈夫二人天各一方,只是苦了年幼的孩子,只能在北京上寄宿學校,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王承書曾表達過對兒子的愧疚——對國家的承諾我都能兌現,唯獨對孩子的沒有。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王承書或許不是一個好母親,可是對於國家來說,她做出的奉獻無人能敵。

經過兩年的辛苦鑽研,1964年1月,她所在的504廠終於成功提取出合格的高濃鈾產品,為原子彈的爆發提供了燃料基礎。

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看著巨大的蘑菇雲在神州大地上飄渺,全世界的人都對中國刮目相看。

一直以來都被超級大國壟斷的核技術,竟然被中國打破了!

而這一刻,中國已經等了幾十年,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而原子彈並不是盡頭,之後的幾年中,她依然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1972年,她擔任總工程師,代領團隊研究國產擴散機,而她嚴密謹慎的精神,也為國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大損失。

然而時光終究是殘忍的,漸漸地,皺紋開始浮現在她臉上,她的眼神也逐漸失去光彩,花白的頭髮格外耀眼……

可即便是到了80歲的高齡,她也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她還像年輕時一樣,沒日沒夜地鑽研科學,給祖國的科研貢獻力量。

患有眼疾的她,從不敷衍每一份學生論文,她會耐心地把用筆在稿件上把字描深,然後再拿出放大鏡來仔細閱讀。

她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所以,把學生培養起來,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欣慰。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除了對國家畢業奉獻,在生活中她也是淡泊名利。

雖貴為科學家,但她家卻很簡樸,舊沙發、舊櫃子、硬板床……

而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夫妻二人的身體也在晚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毛病,雖然積勞成疾,他們卻很少去醫院治療,一是怕花錢,二是怕耽誤時間……

她曾和丈夫商量,等死後把遺產都捐獻出去,1992年張文裕去世後,她把丈夫一生的積蓄捐給了希望工程,在西藏建造了一個“文裕小學”。

而她的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在收到病危通知書後,她立馬立下遺囑,把畢生積攢的幾萬元全部捐獻出去,而那幾萬元是當時“希望工程”受到過最大數額的捐款……

她說,教育是根本,一個培養不出人才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而這個為國家奉獻一生,推動中國科技發展的女人,又有幾個人記得呢?

別說是記得,恐怕她的名字都鮮為人知吧。

人們知道鄧稼先,知道錢三強,而這個為了中國科技發展甘願放棄榮譽隱姓埋名的女人,卻被很多人忽略了……

其實在王承書逝世後,她的事蹟就被報導了出來,可她的名字卻一直不被人提起。

她為這件事消失30年,這個中國女人背後的故事看完沉默了……

一生奉獻,一生貧苦,中國在進步,她卻因病倒下。

如今時隔多年,斯人已逝,但我們卻依稀能看到有這麼一個清瘦、飄逸的背影在推動著中國向前。

銘記,或許就是對王承書先生最好的致敬。“記住我的好,或記住我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