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六祖開悟的全過程

明心見性這件事情說難就難,說易就易,當一個悟性高又不識字的徒弟(慧能)找到一個真明白的師父(五祖)以後,成佛這件事情容易得不可思議,《壇經》中講到梁武帝,堂堂一個皇帝蓋了那麼多廟,供養了那麼多僧人,竟然沒有半點功德,與佛無緣;慧能一介村野柴夫一字不識,竟然一悟登地成佛,實在佛法妙難思啊!

所以想學佛,一定要有明師,在俱足資糧、師徒相遇以後,師傅會教,徒弟會學,這就是千古因緣際會之時。所以還是慧能悟性高、氣魄大,找五祖的時候,目標很明確“我要成佛。”重點是他要成的這個佛不是廟裡的泥胎佛,而是無相之佛,這一點就很了不起。

西遊記裡面最後到了西天取經的時候,第一次給的就是無字經書,無字經書如何讀啊?用心讀,懂了就懂了,不懂就不懂。所以《金剛經》裡面,佛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所以佛之所證是離文字相和超越見聞覺知的。

揭秘六祖開悟的全過程

在五祖與慧能印心前,慧能的見還止於“本來無一物”的空相上,也就是八識的本地風光,為什麼說慧能在與五祖印心前還沒有真正見性呢,《壇經》裡慧能自己說:“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開悟,頓見真如本性。”當五祖以《金剛經》與慧能印心,印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慧能破相而出,跳出了自心的境界,證到了至高無上的自性。慧能大悟以後,對自性做了白描,“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證量不足的人會把慧能明心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四句偈和見性的五句偈混在一起,其實這就是慧能在見地上不同階段的現量表達,他表達的都是他證到的實相,因此五祖用鞋擦了慧能的四句偈,說慧能還沒有見性,這也是實語。但是通過慧能的四句偈,五祖已經知道了慧能的證量和見地,重要的是慧能自己知道自己的問題,清楚自己的盲區,這一點在實修實證中真是太重要了,五祖和慧能真是明師遇高徒。

揭秘六祖開悟的全過程

後來五祖找慧能,當時慧能正在舂米,在當下的情境,五祖問他:“米熟也未?”這是一語雙關,慧能回答說:“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後來百丈懷海的徒弟香嚴智閒禪師開悟以後,有一首偈子“去年貧,未足為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慧能的這個“篩在”與“有卓錐之地”有異曲同工之妙,明心與見性,就差那麼一點點就不行,所以禪宗把本心說是生死牢關,無路可走,無跡可循,“本來無一物”,真個是難難難,楊海鷹老師把不能見性的原因歸結到行者的福德資糧還沒有俱足,這也是實相。

慧能見了性以後,師父馬上要送他離開,大家想,都見性了,為什麼要跑呢,不僅跑了,還藏了十五年。所以我們面對開悟之人,一定不要神化,這一點很重要,有這樣的見地,對自己的實修指導也是有幫助的。

五祖把衣缽正式傳給了慧能,說:“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佈將來,無令斷絕”,這時慧能已經是六祖了,但五祖對他交待的是“善自護念”,這是非常重要的見,這個見還是沒有離開《金剛經》,須菩提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用什麼來“善護念”,用如來,用自性,一切都從自性起,這是正見,也是功夫,就是說只有見了性,才是佛說的“善護念”,離開自性都不是“善護念”。

揭秘六祖開悟的全過程

五祖送六祖到了九江驛,師徒之間依依惜別,五祖還是不放心六祖啊,五祖說:“合是吾渡汝”,六祖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所以你真開悟了,就應該有自度的能力了,為什麼呢?自性自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