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先生讲冷知识:冷知识还是“老的”更有韵味!

这个人要是岁数大了就喜欢讲一些情怀,冷先生也是这样,就连冷知识都喜欢“老”的多一些。今天冷先生给大家讲一些有关历史文化的冷知识!

冷先生讲冷知识:冷知识还是“老的”更有韵味!

(图片取自网络)

1、在清朝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可以在皇上面前自称“奴才”

我们都知道“奴才”这个词是有着非常自贬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就这个词,在清朝的皇上面前还真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有资格用。

满族人认为自己是皇上的家奴,而以称自己是皇上的“奴才”为荣耀,汉族大臣就没有这层主奴关系,只有“臣子”的身份,他们就不能称自己是皇上的“奴才”。

鲁迅先生在他的《隔膜》里就写过这么一段话。他说:“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冷先生讲冷知识:冷知识还是“老的”更有韵味!

(图片取自网络)

2、故宫的太和殿、午门等宫殿的匾额上只有汉文而没有蒙文。

故宫虽然始建于明朝,但是清顺治皇帝就下令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所有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故宫内很多匾额就是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的。

为什么故宫的太和殿、午门等宫殿的匾额上只有汉文而没有蒙文那?那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后,表示他也是反清的,并不是复辟清朝而故意为之。但是他又怕那些刚被推翻还住在清宫内的遗老们的反对,就只选择去掉外朝匾额上的满文。

冷先生讲冷知识:冷知识还是“老的”更有韵味!

(图片取自网络)

3、故宫匾额上的门字都不带勾

故宫的匾额上的门字都不带勾,这个你可能已经习以为常,我告诉你这是有典故的,绝不是随意为之。

据说是在宋朝的时候,玉蝶殿着了大火,殿门都被烧光了,在最后汇报总结的时候,有个很能咬文嚼字的大臣就说了,门字的尾笔有勾脚因此招火,只有把这些带门字的匾额都烧了才能免了火灾,从此开始匾额上的门字就不带勾了。

冷先生讲冷知识:冷知识还是“老的”更有韵味!

(图片取自网络)

4、《扁鹊见蔡桓公》其实上这是从古到今的一个错误说法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内容我就不再赘述了,可是据查历史上就没有叫蔡桓公的这个人,倒是有个叫蔡桓侯的,但是这个人是公元前695年去世的,那时候扁鹊还没有出生,历史记载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是蔡桓侯死了288年以后才出生的。

这个事情如果真的有,有可能蔡桓公是指的齐桓公田午,这是笔误还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冷先生讲冷知识:冷知识还是“老的”更有韵味!

(图片取自网络)

5、“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到底是谁最早说的那?

你一定会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最早说的人是英国人培根。但是这里我要告诉你,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就曾经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论衡·效力篇》)这么看来,英国人培根只是把东汉王充的话翻译成了名言而已。

冷先生讲冷知识:冷知识还是“老的”更有韵味!

(图片取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